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6069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历史必修1、2、3知识点总结(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历史高考必修 1、2、3 历史知识总结 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具体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故有称(故有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注意这里封建一词的理解),注意这里封建一词的理解) ,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3、对象:同姓王族(如鲁、卫) 、异姓功臣(如齐) 、先代贵族(如宋)4、内容权利: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世袭统治权(任免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即镇守疆土、随从作

2、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5、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6、影响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诸侯国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有效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二、宗法制1、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规范政治权利的分配和行使2、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以及合法性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5、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以后,宗

3、法关系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各种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周朝统治的两大政治支柱。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德配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三、秦的统一:前 221 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

4、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这种制度的设立加强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而且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

5、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七、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八、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个作为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的补充)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造

6、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 代 制 度汉代 察举制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可以忽略)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管理地方事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后来发展到内阁首辅有相权,无相名。如张居正)清朝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

7、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一、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希腊理性文化的影响。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如实行货币改革、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政治上:建立财产等级制度、加强公民大会的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建立陪审法庭。)僭主庇西特拉图僭主庇西特拉图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前进(继承梭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打击旧贵族势力);克利斯提尼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1.用 10

8、 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 4 个血缘部落(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完成)2.建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注意具体内容)3.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4.制定陶片放逐法(注意内容);伯利克里改革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提倡文艺,对每个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凡年满 20 岁的男性公民皆可参加;陪审法庭由 30 岁以上的公民中用抽签方式选出 600 人参加,为最高的司法机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民主原则(多数人原则、机会均等)。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实行民主政治,社会实现了相对公正,有利于社会安定。促

9、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消极方面:民主只是相对而言,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即民主万能、不需要政府的存在)的泛滥(如苏格拉底之死)。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公民法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法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性法律)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

10、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万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6 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作用和评价(注意由这里看出作用和评价的区分)作用:(1)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2)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3)对公民平等权力的、私有财产通过法律予以承认,稳定了帝国的统治秩序;评价:积极方面: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庞大帝国的统治秩序,规范了社会秩序的运行。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制

11、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只是有力地维护奴隶制度;某些法令过于残酷,如同态复仇。作用和评价的区分:作用和评价的区分:1.前者没有两分性,后者有;2.作用一般包含历史作用和时代作用,这两个亦可以作为评价的积极方面来回答。作用是措施的概括,是看措施做到了什么,是史实的重新整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只有线索,自己按书本补充内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只有线索,自己按书本补充内容)一、英国革命背景:13 世纪时,英国的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大宪章的颁布),到 14 世纪上半期,议会由国王、上下议院组成。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

12、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过程:1640 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于 1660 复辟。1688 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即核心在“议会内阁制”)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 世纪责任制内阁(注意其内容)逐步形成。1832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改变年英国议会改革改变了下议院

13、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旧有地主及旧有南部城市金融资产阶级的势力受打击;增加了因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机会增加了因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机会;同时此法案也开创了日后各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用:经济: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治: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三、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 年,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即邦联)。1789 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 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四、

14、美国 1787 年宪法:1787 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内容:内容:序言:阐明了制定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1.对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2.对其他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3.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问题;规定了宪法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问题(体现法律民主性)评价: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使资产阶级革命得以最终完成。局限:局限: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斗争中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承认黑人奴隶和黑奴贸易,留下

15、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黑奴和印第安人的选举权被剥夺;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 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的艰难过程重点注意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第一共和国。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七、德意志的统一: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 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首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首相和议会对皇

16、帝负责。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 年 6 月,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 年,1856 年1860 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 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虎门条约虎门条约以以及及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借土地房屋居留。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 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