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6055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1概述与解剖13(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神经系统,章节目录,神经系统组成(重点),神经系统活动一般规律(重点),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功能(重点) 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卫生,科学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人脑的潜能只发挥了不到10,而90以上的潜在能力被浪费掉。,?,问题:,1、个体的一切身心活动均神经系统有关,人类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重要的构造与功能? 2、碰到针后,你的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差,这时间差发生了什么? 3、电脑可以作出反应,如计算,它与人的神经系统有何相似之处? 4、为什么谈梅可止渴? 5、为什么你可熟练地打字?是不是也形成了程序? 6、人是怎样形成清晰的定位的感觉的? 7、语言机能是人类的特殊机能,它的产生从神经系统看

2、有何结构基础? 8、如何提高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第一节概述,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调控与协调 (一)控制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统一 (二)脑为思维活动的器官,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脑 脊髓,大脑 小脑 间脑 脑干,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一)灰质与白质,皮质与髓质 灰质(gray matter):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构成,富于血管,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 分布于大脑、小脑表层的灰质,称皮质(cortex)、皮层。 白质(wh

3、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功能的神经纤维集中构成,新鲜标本呈白色。 分布于大脑、小脑内部的白质,称髓质(medulla),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视频),(二)神经元、神经节与神经核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节(nerve-ganglion):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在周围神经系统内集中成团。 神经核(nerve nucleus):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皮质外的其它处集中成灰质块。,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神经与神经纤维束(传导束)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突起(主要为轴突) 及套在外

4、面的鞘状结构 神经纤维束(nervous tract) (神经束、传导束) :功能相近的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集中成束。许多传导束又集合为索、脚。 神经(nerve):功能相近的神经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内集中成束。(坐骨神经),(四)网状结构 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的部位,称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五)反射及反射弧 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反射。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二节 神经系统解剖,脊髓:位置外形结构功能 脊神经:分布

5、与功能 脑:位置外形结构 脑神经 脑脊膜脑脊液,本节的学习方式:图文结合,模型,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脑 脊髓,大脑 小脑 间脑 脑干,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一、脊髓 (一)脊髓位置与外形 1.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 2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脊髓的功能 是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传导的通路: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 简单反射中枢: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脊髓的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

6、中沟。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马尾: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脊髓的下端,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上在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比较安全。,(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外周为白质,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中央为H形灰质,是由神经元胞体和

7、神经元树突组成。 灰质的中央有纵贯脊髓全长的中央管,内有脑脊液,向上与第四脑室相通。,1.灰质: 向前伸出较宽的前角,向后伸出狭细的后角。 1)前角 内有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其轴突组成前根 2)后角 内含中间神经元,接受后根的感觉纤维, 3)侧角 是交感神经的细胞体。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2、白质,白质内含传导束,具有将脊髓各部分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联系的作用。 上行传导束:起自脊髓止于脑,薄束和楔束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下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肌、键、骨骼、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下行传导束:起自脑止于脊髓,例皮质脊髓束,支配肌肉运动 固有束

8、 是紧贴灰质边缘的一层短距离的纤维束。有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的作用,完成节段内或节段间的联系。,P85,白质又被前、后根分为三索,索 是由具有起始、终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上、下行神经纤维束所组成。,请同学们画一脊髓的横切面图来学习脊髓的内部结构,注意画法和标注 外形以线勾出 内部实体以点表示 标注水平引出,一般标于右侧或左右均衡 图下注明:图示:脊髓横切面,(三)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被膜,从外向内依次是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1.硬脊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有硬膜外腔,内含血管,淋巴管,脂肪组织,并有脊神经根通过。 2.蛛网膜 薄而透明,它与软脊膜之间是蛛网膜

9、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脊髓下端蛛网膜下腔扩大为终池,池内只有马尾。 3.软脊膜 包于最内层,薄而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二、脊神经,(一)脊神经(nervi spinales) 31对,P85,表: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及分布范围,脊神经,感觉纤维,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分布到皮肤与运动系统,内脏感觉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脊神经含有四种不同性质的神经纤维。,(二)主要脊神经 人体最粗大、最长的的神经为坐骨神经,三、脑,脑的整体结构 脑位于颅骨内,由脑膜所包裹,悬浮于脑脊液中。,大脑半球 间脑 脑干 中脑 桥脑 延髓 小脑,人

10、脑纵切,示右大脑半球,脑的结构,(一)脑干,灰质:基本生命活动中枢 (心血管运动、呼吸),白质:,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网状结构,脑干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是脊髓与大脑间的上下通路。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脑干中存在许多反射中枢。 1)延髓 形如脊髓,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活命中枢。 从腹侧面看 锥体: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条纵行隆起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纤维在延髓下段交叉至对侧而构成 橄榄体: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 脑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1.脑干的外形(P86-90),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第十迷走十一副, 十二舌下要记

11、全。,P97,第八对位听神经又称前庭蜗神经、蜗神经,从背侧面看 薄束结节与薄束核:后正中沟两侧的隆起(内侧),内有薄束核 楔状结节与楔束核:后正中沟两侧的隆起(外侧),内有楔束核 绳状体(小脑下脚):联系脊髓、延髓与小脑,脑干背侧面,绳状体,2)脑桥(pons) 似一座桥,在高级脑区和延髓、脊髓之间传送信息。,从腹侧面看 脑桥基底部:横行纤维隆起 脑桥臂(小脑中脚):连通脑桥与小脑 脑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三叉神经,基底部,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脑桥臂,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第十迷走十一副, 十二舌下要记全。,从背侧面看 第四脑室:延髓、脑桥

12、与小脑间,室底也称菱形窝 结合臂(小脑上脚):联系中脑与小脑 髓纹:菱形窝中部的横纹,是延髓与脑桥的分界标志。,3)中脑(mesencephalon)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从腹侧面看 大脑脚:两条柱状隆起,大脑下行纤维 脚间窝:大脑脚之间的凹窝 脑神经: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脑,从背侧面看 四叠体:中脑背面的两对丘形隆起。 上丘:靠上,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靠下,听觉反射中枢,上丘,下丘,滑车神经,松果体,上视、下听、外视、内听(后丘脑); 视听反射, 务必记清。,62,2、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的内部结构复杂,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与脊髓相比

13、,灰质和白质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脑干,灰质移向了背侧,白质移向了腹侧,在灰质与白质的交接区,灰白质混杂,我们称之为网状结构。,脑干内的白质由上、下行的传导束以及脑干各部所发出的神经纤维所构成。是大脑、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脑干内的灰质分散成大小不等的灰质块,叫“神经核”。神经核与接受外围的传入冲动和传出冲动支配器官的活动,以及上行下行传导束的传导有关。,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白质 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和交叉、脊丘系、三叉丘系和交叉 下行传导束 锥体系: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锥体外系 网状结构,2.脑干的内部结构(P89),45,灰质不再连贯成细胞柱,而变成断续

14、的核团-神经核 脑神经核:脑神经的终止核(感觉核) 或起始核(运动核) 传导中继核:中继上下行传导束的冲动,(1)脑干神经核,脑神经核,1)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高度,运动核,发出动眼神经支配眼肌运动 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动眼神经支配瞳孔的收缩和晶状体调节 2)滑车神经核 运动核,中脑下丘高度,发出滑车神经,支配眼肌运动,3)三叉神经感觉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从脑桥到延髓接受面部痛觉和温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 脑桥中部,接受面部触觉 三叉神经中脑核:从脑中部到中脑,接受头面部骨骼肌的本体感觉。,4)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的内侧,发出神经纤维构成三叉神经运动成分,支配咀嚼肌,5

15、)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支配眼肌外直肌运动 6)面神经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展神经核的腹外侧,支配表情肌的运动,7)前庭神经核 ,菱形窝的前庭区,是终止核,司平衡与眼的前庭反射。 8)蜗神经核 感觉核,菱形窝的外侧角,听觉,9)疑核 运动核,在延髓网状结构中,发出纤维构成舌咽和迷走神经中运动成分,支配咽、喉肌。,10)迷走神经背核 副交感神经核,菱形窝外侧角,发出的纤维主要分布在颈、胸和腹部器官。控制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分泌。,11)孤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的外侧,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传导内脏感觉的纤维都终止于此核,12)副神经核 运动核,发出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13)舌下神经

16、核 运动核 菱形窝深面,发出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肌,脑干内传导中继核,1)中脑传导中继核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 内有下丘核,参与听觉反射,黑质(substantia nigra) 为一厚层灰质,位于红核下方。细胞大都含有黑色素,产生多巴胺(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调节的重要结构,红核(red nucleus) 位于中脑上丘高度,是连接大脑和小脑的灰质。显红色是因为血供丰富,与运动协调和保持姿势有关。,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 参与完成视觉反射。,2)脑桥传导中继核 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散在于脑桥基底部纤维之间,它接受皮质脑桥束纤维,由脑桥核发出横行纤维入小脑。,3)延髓传导中继核 薄束核(gracile nucleus)与楔束核(cuneate nucleus) 分别位于延髓背侧面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层,接受薄束和楔束纤维。二核发出的纤维呈弓状绕过中央管腹侧,在中线上左右交叉,称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为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位于延髓橄榄的深层,大脑至小脑的下行中继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