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注射教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858745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0.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护注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医护注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医护注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医护注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医护注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护注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注射教学(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各种注射法,注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检查药物质量,查实确无配伍禁忌,操作者准备 洗手,戴口罩, 衣帽整洁,病人的准备 按要求消毒注射 部位皮肤: 常用消毒方法 安尔碘消毒,用物准备 注射器的活塞、 针头与针梗必须 保持无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和针头,根据注射部位 病人的胖瘦 药物的性质,注射器应完整无 裂缝,不漏气 大小根据药液量 决定,针头要锐利、 型号合适、无 钩且无弯曲,注射器与针头 的衔接必须紧密,一次性注射器的 包装应密封并在 有效期内使用,注射部位的选择,三 远离 血管 神经 骨突出,避免 炎症、损伤、硬结或 瘢痕处进针,长

2、期进行注射的 病人应经常更换 注射部位,注射前应排除注射器内 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 管引起空气栓塞,排气时要注意避免 浪费药液,检查回血,静脉、动脉注 射必须见回血 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内注射 如有回血,则应 拔出针头重新进 针,各种注射法进针 深度不同,进针时不可把 针梗全部刺入 皮肤,掌握无痛技术,病人准备 做好解释与安慰,使患 者心身放松,护士准备分散病人注意力 干棉球按压 二快一慢,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 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 较强的药物,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时,宜选用相对较长、 较粗的针头,而且进针 要较深,注意配伍禁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预防交叉感染,集体注射时,要做到一

3、人一止血带,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消毒,所有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 都要先浸泡消毒后,再进行处理,药液现用现配,注射用物,注射盘 皮肤消毒溶液 无菌持物镊 消毒棉签、消毒治疗巾(针垫)、砂轮、开瓶盖器、弯盘等。,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的规格及用途,注射器结构及吸药法,1、注射器、针头分清无菌区和有菌区。 2、药液抽吸法: (1)自安瓿内吸取法: (2)自密封瓶内吸取法:,药物准备 - 遵医嘱备药,吸取注射用药液,吸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要求进行,以下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安瓿,自安瓿中吸药法(小安瓿),自安瓿中吸药法(大安瓿),自密封瓶中吸药法,皮内注射 ID,是将少量药液注入 表皮和真皮之

4、间的 方法,目 的,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皮肤试验常选择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局部麻醉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消毒: 70%酒精 0.1% 洁尔灭禁用碘酊,1、70%酒精 阳性率:44% 2、不消毒 阳性率6.5% 比较 P0.001,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度 药量 变化:出现皮丘 毛孔变大 肤色变 白 呈桔皮样变。,拔针:勿按压,返 回,注意事项,(1)问过敏史 (2)忌用碘酊 (3)按紧针栓,防止针头和注射器脱节,返回,皮下注射法,定 义,目的,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技术,需在一定时间

5、内产生药效,而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时。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用药。,上臂三角肌下缘 上臂外侧、腰部、背部、 大腿前侧、外侧或两侧腹壁,皮下注射部位,(1)消毒:常规消毒 (2)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度 (3)拔针: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左手、右手(方法),返回,角度、深度(方法),返回,动画演示,结束并返回,注意事项,(1)持针时,右手示指固定针栓,但不可接触针梗,以免污染。 (2)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0,以免刺入肌层。 (3)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4)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这样可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返回,肌内

6、注射法,定 义,是将少量药液 注入肌肉组织 内的方法,目 的,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 不宜采用口服给药。,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 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 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 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注射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肌肉较厚, 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 的部位,常用部位,臀大肌、 臀中、小肌、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臀大肌注射法,注射时,应避免刺伤坐骨神经。定位方法有两种。 1)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2) 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返回,常用定

7、位方法 十字定位法,返回,联线法,髂前上棘,骶尾部,返回,臀中肌、臀小肌,1)以示指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示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示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返回,动画演示,定位法,返回,为使臀部肌肉松弛 注射时可取下列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坐位,站位,股外侧肌注射法,取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cm,髋关节下cm,约.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可注射的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返回,股外侧肌定位,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 3指。此处肌肉少,只能作小剂量注射。,返回,上臂三角肌注射法,方法,(

8、1)消毒:常规消毒 (2)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度 (3)拔针:干棉签轻压针刺处,返回,以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深度约为针梗的2/3(约2.53cm),执笔式,松开左手,抽动活塞,观察无回血后,固定针头,以匀速缓慢推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反应,注药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拔针,并继续按压片刻 再次核对,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整体床单位 回治疗室,清理用物,角度、深度(方法),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1)在治疗室吸药 (2)在病室吸药,返回,集体肌肉注射盘,返回,注意事项,(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

9、,应注意配伍禁忌。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3)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 (4)长期注射者,交替部位。,返回,静脉注射 IV,定 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可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到 全身,是作用最快的给 药方法,目 的,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在治疗急重症时 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只适宜经静脉给药 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检查 输液或输血 静脉营养治疗,注射部位,四肢浅静脉上肢,四肢浅静脉手,四肢浅静脉足,方法,(1)准备病人: 1)选静脉;2)扎止血带 (2)消毒:常规消毒 (2)进针:左手 右手 角度 深度 1呈15 300 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2有回血松拳松止血带。

10、 3固定 (3)拔针:干棉签轻压针刺处以及前方,返回,用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并使静脉固定;另一手持头皮针小柄(或注射器与针栓),使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表明针头已进入静脉,可再顺静脉推进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注射毕,将干棉签放于穿刺点及上方,快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片刻或嘱患者屈肘,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将注射器及针头浸泡于消毒液中,结束并返回,结束并返回,注意事项,(1)选粗、直、弹性好的静脉。 (2)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了保护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

11、、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3)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以及病情变化。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作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针头不动),调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止药物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5)穿刺时要沉着。,返回,小儿头皮静脉注射,1、备皮。 2、消毒。 3、选静脉:注意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4、平行刺入。,小儿头皮静脉,股静脉,注意事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此法。 局部必须严格消毒。 如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 如抽

12、出鲜红色血液,表示误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数分钟至不出血为止。,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针头进入皮下后,未能“一针见血”,反复沿静脉穿刺,擦伤血管壁,致使注入的药液外溢,局部肿胀疼痛,穿刺前未探明静脉深浅,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刺入过浅,当松解止血带时,静脉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注入皮下,穿刺后见回血,局部无隆起,但患者有痛感,针尖斜面部分或全部穿透血管壁,药液注入深部组织,不同患者的穿刺要点,肥胖患者 加大进针角度(约为3040),消瘦患者 固定静脉的上下端,水肿患者 按压局部,驱散水分,脱水

13、患者 局部热敷、按摩,老 年 人 固定静脉 用力勿过猛,天气寒冷 热敷局部,动脉注射法,定 义,将药液加压注 入动脉的方法,目 的,抢救重度休克 用于抢救重度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病人。 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 如脑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等。 用于区域性化疗 经动脉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部 位,常用动脉:股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 区域性化疗: 头面部疾患 颈总动脉 上肢疾患 锁骨下动脉 下肢疾患 股动脉,方法: (1)定位: (2)消毒:常规消毒+消毒左手食指、中指。(3)刺入:垂直或40度。 (4)注药或取血标本 (5)拔针:加压止血。注意: (1)无菌。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各种注射的进针深度,皮内注射,列表总结各种注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