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5863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课件: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重点专题复习例举,交流内容,新课标必修课程学习专题三个专题的复习视角试题举例,一、新课标必修课程学习专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修课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有所区别。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设一个模块即中外历史纲要。,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个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

2、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4学分,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内容标准】 本课程共有25 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1.1 早期中华文明 1.2 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变动与“华夏”观念的形成 1.3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4 三国至唐前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 1.5 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变革,1.6 辽、西夏、金、元的统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 1.8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

3、救亡图存 1.9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1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2 人民解放战争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1.1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5 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6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17 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1.18 大航海时代,1.19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20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1.2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22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23 改变国际秩序的两次世界大战 1.24 20 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 1.25 当代世界的发

4、展特点和主要趋势,二、三个专题的复习视角,(一) 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变革(二)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三)大航海时代,选题缘由,名家论史高频考点考纲变化教学反思,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明显存在社会转型的趋向,周秦之际,走出原始,步入文明社会;唐宋之际,从贵族社会进入官僚社会;明清之际,出现了迈向近代社会的历史契机和启蒙

5、时代的光芒。更值得注意的是,唐宋社会变革、明清社会转型因未能成功完成流转,其结果是最终又固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特征。 厘清唐宋社会变革、明清社会转型,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6至17世纪,欧洲人通过海路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全新的联系纽带,使西欧成为对外领土扩张最活跃的地区。确实,在这个航海大发现时代,西欧快速控制了西半球、南亚、及非洲沿岸国家和地区,欧洲史无前例的扩张行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期,那时欧洲已经几乎控制了整个世界。可以说1500年后欧洲的全球扩张及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和世界历史的形成。 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

6、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全国卷高考的命题方向,非常注重“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历史脉络中的“发展”这一关键性定位。这一定位,检测出中学历史教学的两大现象: 一是教学中突出抓固定的知识重点而忽视发展的历史脉络,造成学生对历史进程认识的割裂,学生无法在考试中进行精准定位; 二是教学中重谈根源和本质而忽视历史的变化,在全国卷中不少多关于发展变化的选择题设计中,都有这种“根源本质”的干扰项设计,令学生飞蛾扑火般的犯错,如卷2016年的27题,2015年的25、28题,2014年的26题,2013年的25题,这些得分率低的题均是如此。,(一) 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变革,【内容标准】 新

7、:通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了解唐后期至两宋时期的重要改革,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已考视角】,必修一政治方面主要考查了唐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强化: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官员职权;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影响;宋朝二府三司制的官员职权、影响;唐宋谏官、御史职权的变化;宋代重文轻武的策略和带来的影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作用、局限;科举制度的影响; 其次还考查了唐宋政局的差异;,必修二经济方面主要考查: 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表现:纸币、便钱的出现、时空界限的打破、政府对商税的重视、政府市场监管的相对宽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

8、高、唐宋地租有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2)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促进宋代理学兴起、宋词的繁荣; 2、农业:(1)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耕织结合;(2)农业发展对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3、经济政策:(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租佃制的发展;(2)宋代的商业政策:对商业的重视(减免商税,重视流通);(3)专卖政策实施的原因; 4、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技术的进步等;(2)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影响力的加强等;(3)黄河流域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5、中外经济技术的交流:唐朝外来丝织品的影响,必修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考查:理学:(1)产生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三

9、教合 一;(2)内容:主要与先秦、汉代儒学进行对比,强调其对伦理道德的强化;(3)影响:统治地位;伦理道德的强化,对妇女的束缚等价值观的变化:商业的发展促进价值观念的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涉及印刷术(雕版、活字)的进步:(1)表现;(2)影响: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对政府管理政策的影响;文化的复兴,教育的发展;宋词的繁荣:宋词的特点,【名家论史】: 张其凡:唐宋之间,是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化的时期,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其表现是:政治上,由贵族政治转变为独裁政治,法上大夫,礼下庶人;经济上,由国有土地制度转变为地主私有的土地制度,部曲制变为佃户制,“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文

10、化上,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转变,词、曲等“下里巴人”的东西相继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时尚,小说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思想上,追求理想、讲究仁义的孔孟儒学,演变为讲究实际、崇尚道德的理学;在社会风俗上,等级界限被突破,求新、求变成为社会潮流。这一切,不仅构成了宋代社会的全新风貌,而且奠定了其后中国社会的基本习俗基础。,【复习视角】 (一)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南移和南人化趋势 (二)重要改革: 两税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三)经济新变化: 租佃契约制度、商业发展的新高峰、经济中心南移 (四)社会生活新变化 (五)文化新变化 链接,(二)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 社会变动,【内容标准】 新

11、:通过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认识明清时期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及所面临的危机。,【已考角度】:,必修一政治方面主要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变化、僵化,反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主要考查: 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及达到顶峰:(1)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2)中央机构的变化:废丞相(措施、影响)、设内阁(内阁的形成发展的历程、职权、地位、性质)、设军机处(职权、特点)、明朝宦官专权(票拟权和批红权); 2、治国理念:儒家思想对治国理念的影响; 3、中西政治制度的差异:君主专制、

12、民主制度的差异;,必修二:经济方面涉及面较广。 1、农业:(1)农业发展的表现:耕地面积的增加、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等;(2)农业发展的影响:人口膨胀的问题等;(3)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农主商从属; 2、手工业:(1)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同时期的地位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2)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3)明清手工业的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国家政策的影响等;,3、商业:(1)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商帮、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表现以及原因、商品生产区域化分工、会馆(建立的方式、作用)、货币的白银化;(2)影响:对阶层的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壮大;对经济的影响农业结构的变化;

13、对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的影响尊富崇利,对俭朴观念和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冲击、市民文学的兴盛; 4、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租佃制度;(2)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时间、表现、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影响;,3)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土地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人头税的取消)以及变化的影响(人口问题、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等);(4)对外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变化的影响;(5)垦荒政策:清朝前期实行垦荒政策的原因、特点、影响;(6)救济制度:主要和西方的救济制度进行对比考查,考查二者实行的目的,方式的异同点; 5、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2)对地区(南北

14、)文化发展的影响;(3)政治经济重心的分离对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6、中外经济交流:新航路开辟,新的物种、物品进入中国的表现以及影响;,必修三思想方面主要考查了明清之际的新儒学、小说的繁荣等。 1、思想:主要考查了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以及原因;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出现的原因、内容、意义等方面的异同; 还涉及到明朝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和明清时期的妇女的德才观和婚姻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和评价; 2、文学:主要考查了小说的繁荣:小说繁荣的原因、影响; 3、艺术:主要考查了文人画的特征; 4、科技: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表现、影响; 5、中外文化交流

15、:西学东渐,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心态;,【名家论史】 【复习视角】,(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二)中国社会重要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社会风气层面(三)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危机 链接,(三)大航海时代,【内容标准】新: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已考角度】:,1、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孤立状态的结束,世界联系的加强;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影响;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洲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格局的变化;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文明的交汇(如西学

16、东渐,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心态,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对西方的影响);物种的交流以及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航海家的航线问题。 2、殖民扩张主要考查了不同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争夺,势力范围、扩张方式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以及扩张的影响;,3、人口迁移 主要考查了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变化及原因; 4、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主要是和西方对比进行考查的。丝绸之路主要和近现代不同时期贸易路线进行对比,反映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郑和下西洋以及朝贡贸易主要和新航路开辟进行对比,考查二者的航海技术、国家实力、航海交流的目的以及带来的影响;,【名家论史】: 复习课例 链接【宏观概览】:模块链接 【中观构建】:激活背景知识 【微观解读】:思考问题视角 视角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东方的诱惑 视角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走向会合的 世界 视角三:郑和下西洋 视角四:大航海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