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蒸汽热力采油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5781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蒸汽热力采油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注蒸汽热力采油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注蒸汽热力采油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注蒸汽热力采油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注蒸汽热力采油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蒸汽热力采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蒸汽热力采油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世界石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经历了几个剧烈波动的周期: 1.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国际油价从1972年的3美元/桶,暴涨到1974年的12美元/桶,价格上涨了3倍。 2.1974-1978年,世界原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一直运行在每桶12.21-13.55美元区间。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国际油价出现小幅下跌。 3.1978-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导致原油价格上涨1倍,每桶价格从1978年的14美元上涨到1981年的35美元。,2,4.1981-1999年,石油危机结束后,国际油价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下跌周期,在1986年和1988年

2、创出历史新低。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油价在3个月内从14美元/桶上涨到40美元/桶,但高油价持续时间不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油价延续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跌势,在1999年创造出十几年以来的最低点,油价跌至每桶10美元。 5.1999-2008年7月,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国际油价也开始逐步恢复。到2001年,国际油价重新回到30美元/桶,此后进入了又一个上涨周期。2001年“9.11事件”后,国际油价曾出现小幅回调,但自2003年开始,国际油价以每年平均每桶10美元的涨幅递增,至2007年,油价年平均值已达到每桶70多美元。2008年1月2日,油价突破100美元大关后一路

3、狂飙,仅用半年多时间就逼近每桶150美元。 6.2008年7月至今,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普遍放缓甚至进入衰退,国际油价自2008年7月11日触顶每桶147.27美元后,油价一路走低,到2008年12月19日,跌破了40美元/桶的心理防线,跌幅超过70%。为了扭转油价颓势,石油输出国组织连续三个月宣布减产,而在12下旬宣布的日减产原油220万桶,也是该组织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单次减产。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引发市场投资者对原油供应感到担忧,国际油价12月29日全面反弹,纽约、伦敦两地油价收于每桶40美元之上。但与7月11日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相比,国际油价在短短

4、几个月的时间内下跌逾73%,为历史罕见。,3,1、电容C1是个1万微法的电容,容量很大。它的电压表示国内油价。 2、当国际油价上涨时,电容的电压(国内油价)则涨得非常快,因为它是通过二极管D1单向导通充电的,这叫做与国际油价接轨。 3、当国际油价(电源电压)下跌,低于国内油价(电容电压)时,二极管反向截止,电容C1只能通过一个10M的大电阻R1放电,电压下降很是缓慢,加之电容很大,放电有时间常数对于电路来说非常大,这时就很难与国际接轨了,使国内油价长久保持“中国特色”。,中国的石油,4,2005年中国石油: 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5亿吨,占世界1.41%,排名12; 原油产量 : 1.8亿吨,占

5、世界4.04%,排名5; 原油消费量 : 3.0亿吨,占世界7.29%,排名2。,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2.526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2006年,中国石油的生产量为1.8368亿吨,然而石油进口量高达1.388亿吨,石油消费约3.5亿吨;2010年达4.07亿吨,预测2020年石油缺口2.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5%。,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01,2007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利润5300亿元,总人数167.3万人,人均(除税后)14.7万。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62万亿元,石油石化工业占1/3。2007年中国企业集团纳税百强榜前五位分别是中石油(1844亿元)、中石化(1

6、000亿元)、国家电网公司(725亿元)、中移动(486亿元)和中国建行(355亿元)。,6,中石油已采出可采储量的67%,中石化已采出74%。东部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大庆油田在5000万吨连续稳产27年后,每年递减100万吨。胜利2500万吨,辽河1500万吨,克拉玛依1000万吨。中海石油5000万吨。,7,稳定和增加产量的措施:,寻找新的储量:西部和海上;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微生物采油、其它方法;低渗油田的开发;稠油油田的开发;参与海外油田的开发:2001中石油海外产量1600万吨,原油分成800万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8,主讲人:李明川,

7、Mobile:13589206920 Email:,注蒸汽热力采油,9,绪论,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学?,定义,目的,方法,10,一、是什么?,定义:,是以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稠油和高凝油为主要开采对象,通过加热方式(注入蒸汽)来降低原油粘度,解除油层堵塞,改善地层渗流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开采技术。,依据,对象,方式,目的,效果,特点:,知识面广、内容复杂、公式多。,11,必须具备的知识有油层物理、油气田开地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气田开发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等相关知识。,必备知识:,内涵:,注蒸汽热力采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复杂工程,包括油田地质、

8、油田开发技术、采油工程和生产测试技术等不同门类的组合。,一、是什么?,12,二、为什么?,目的意义:,1、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超过常规原油的储量。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全世界稠油的潜在储量是已探明常规原油地质储量(4200亿吨)的6倍(15500亿吨)。2、稠油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前苏联。3、我国的稠油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准葛尔、南襄、二连等大中型油气盆地,全国稠油储量在80亿吨以上。,13,二、怎么学?,学习方法:,讲授为主,结合油田实际例子。,主要内容:,注蒸汽热力采油简介,油藏岩石和流体,能量、热效率,温度对相渗透率的影响,油、气、水,热损

9、失,地面管线,井筒,动态预测,蒸汽吞吐,蒸汽驱,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14,第一章 注蒸汽热力采油简介,章节,第二章 油藏岩石与流体的热物理性质,第三章 注蒸汽系统热损失,第四章 蒸汽吞吐井动态预测,第五章 蒸汽驱产量预测,第六章 蒸汽驱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15,第一章 注蒸汽热力采油简介,1 稠油(或重油)的概念 2 热力采油技术 3 注蒸汽热力采油机理 4 注蒸汽热力采油筛选标准,16,1 稠油(或重油)的概念,稠油(Viscous oil):在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脱气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重油( Heavy oil):是指原始油藏温度下, 脱气油粘度为

10、10010000 MPa.s或在15.6 及大气压条件下密度为0.9341.0g/cm3(20100API)。,稠油是指粘度很大的原油,重油是指密度很高的原油。一般情况下,粘度和密度成正比关系,即粘度越大密度越大,因此稠油和重油是指同一类原油。,17,1 稠油(或重油)的概念,国际稠油和沥青砂标准:,沥青砂( Tar sand):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为大于10000MPa.s或在15.6及大气压条件下密度为大于1.0g/cm3。,100,10000,粘度,常规原油,稠油,沥青砂,世界主要重油生产国重油及沥青砂资源量,18,1 稠油(或重油)的概念,我国稠油分类标准:,注:我们通常所说的

11、稠油是指I类普通稠油,天然沥青,19,1 稠油(或重油)的概念,稠油的开发在技术开发上和管理上存在很大困:开发上:不能采用常规的开采方法(天然能量或人工注水); 管理上:资料录入监测分析到油藏动态和静态研究上存在很多困难。,世界各国稠油热采年产量,20,第一章 注蒸汽热力采油简介,1 稠油(或重油)的概念 2 热力采油技术 3 注蒸汽热力采油机理 4 注蒸汽热力采油筛选标准,21,2 热力采油技术,原油粘度高是开采稠油的主要问题,因而降低原油粘度是开采稠油的主要手段,归结为两类:,.稀释降粘,如溶剂吞吐或溶剂驱;,.加热降粘,如加热流体吞吐,热流体驱;,热力采油发展历史,热力采油分类,22,一

12、、热力采油发展历史,据文献调研,早在1931年,在美国德克斯加洲一油田注蒸汽,揭开了热了采油的历史,但真正工业化应用是在1960年以后,才大规模发展起来,70-80以后开始实施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科研活动:,50年代:偏微分方程组 60年代:一维、二维蒸汽驱模型 70年代:三维高隐式蒸汽驱模型,国外:,23,1960年委内瑞拉Mene Crande油田在进行蒸汽驱先导试验过程中,当试图释放地层压力把一口注汽井打开,意外地获得了5.931.8m3/d的产油量,这就是第一口蒸汽吞吐井。同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Yorba Linda油田也传出蒸汽吞吐获得成功的消息。,一、热力采油发展历史,国外:,目前

13、,全世界已探明的稠油储量近1000108t,注蒸汽年采油量在2108t以上。其中,在委内瑞拉95的产油量是用注蒸汽方法得到的。,24,国外:,1960年,委内瑞拉,Mene Grande,1960年,荷兰,Schoone beek,1960年,美国,Yorba Linda,1964年,加拿大,Cold Lake,一、热力采油发展历史,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的注蒸汽采油技术和装备最为先进。罗马尼亚的火烧油层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25,一、热力采油发展历史,国内:,1965年在胜利油田、新疆、吉林等油田开辟了注蒸汽小型试验区,但由于注汽设备、井筒隔热设备等工艺不完善而告失败。,1978年,辽河油田

14、发现高生油田,组织了稠油攻关指挥部;19801982年,热力采油取得了较大发展,先后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胜利、新疆组建了研究队伍。,26,一、热力采油发展历史,国内:,“六五”(1980-1985):吞吐工艺,“七五”(1985-1990):以蒸汽驱为重点,“八五”(1990-1995):以水平井稠油开采为重点,“九五”(1995-2000):吞吐转汽驱、电磁加热、火 烧油层(针对特超稠油),27,二、热力采油分类,根据加热油藏的方式和能量来源:,蒸汽吞吐:在本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开井生产三过程的开采方式。,蒸汽驱:按照一定的布井方式,在注汽井连续注入蒸汽,将地下原油加热并驱到生

15、产井的开采方式。,火烧油层:通过注入空气,使油层中的部分原油受热燃烧,加热并驱替原油到生产井的开采方式,电磁加热:通过电磁激发器发出的电磁波对有限范围的原油加热,达到原油降粘,接触井底阻塞的目的。,热化学: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化学热剂,经过焖井以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开采方式,28,二、热力采油分类,1.蒸汽吞吐(Huff and Puff Steam SoakSteam Stimulation Cycle Steam Injection),29,二、热力采油分类,1.蒸汽吞吐(Huff and Puff Steam SoakSteam Stimulation Cycle Steam Injectio

16、n),注蒸汽和采油是在同一口井完成的。一个周期包括三个过程:,特点:,1)注蒸汽(1015天) 提供能量 2)焖井 (35天) 释放能量 3)开井生产(至降到经济极限产量为止) 获取利润,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正常生产为止,称为一个吞吐周期。,30,二、热力采油分类,2.蒸汽驱(Steam Drive Steam Flooding),31,二、热力采油分类,2.蒸汽驱(Steam Drive Steam Flooding),蒸汽驱是指按一定井网,在注汽井连续注汽,周围生产井以一定产量生产。注入的蒸汽既是加热油层的能源,又是驱替原油的介质。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特点:,1)蒸汽驱启动阶段 受效不明显,原油产量低; 2)蒸汽受效阶段 受效显著,产量可达高峰; 3)蒸汽突破阶段 热效率降低,产量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