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57320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梧桐更兼细雨之法桐篇,济宁的梧桐又称法桐,原产地17世纪。在英国的牛津,人们用一球悬铃木(又叫美国,法桐 xsnsw,夏末秋初,走在济宁的市区,最吸引人的往往便是街道两旁梧桐树。它们整齐的排列在街道的两旁,向蔚蓝的天空自由伸展着枝干,用巨大的冠构织出绿色的浓荫。通常我们说的“林荫道”,一般就是指被梧桐树荫覆盖的道路。,济宁的梧桐又称法桐,原产地17世纪。在英国的牛津,人们用一球悬铃木(又叫美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又叫法国梧桐)作亲本,杂交成二球悬铃木,取名“英国梧桐”。中国的植物辞典上也把梧桐称为“悬铃木”。悬铃,是指梧桐之果,它们悬于枝头,状如荔枝,也像铃铛,故得名。因为是杂交,没有原产地

2、。在欧洲广泛栽培后,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带作为行道树)。人们就叫它“法国梧桐”,人云亦云,把它当作梧桐树了。,另外,据说世界各地的梧桐,都源自中国。欧洲人将其引种杂交,使之叶更阔大,冠更葳蕤,再输出以至成为世间栽植最广的行道树。这只是一种说法,也许并不准确,要请植物学家来作定评。,梧桐在中国古已有之,在古诗中可以找到证明。在诗经中便有梧桐出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庄子文章中的南方之鸟“鹓雏”,就是凤凰,凤凰只有见到梧桐才栖落。古人将梧桐和凤凰相联系

3、,可见梧桐的高贵。,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出现在古人诗中的梧桐,大多在秋风秋雨之中,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孟浩然绝句中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古诗中与梧桐相随的,是悲伤愁苦的心情。王昌龄的七绝长信秋词,以秋风中枯黄的梧桐开篇,写一个幽囚深宫的女子寂寞孤苦的生活:“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梧桐这个意象出现在诗中,就代表着凄凉和孤寂,这似乎成了诗人们的共识。在宋词中,这样的意象就被用得更多。,南唐李后主的相见欢,尽人皆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4、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秋天的梧桐,和离愁相连。李清照的声声慢,流传更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词中,提到梧桐的不止一处,她的鹧鸪天中又出现梧桐:“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也是愁苦的情绪。似乎也是不谋而合,诗人们写到梧桐,总是“更兼细雨”,雨中的梧桐,更能传递离情别绪:“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的更漏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此刻,从我的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马路上的梧桐树,时令初秋未至,梧桐叶仍是一片碧绿。再过些时日,秋风秋雨渐紧,梧桐叶会如金色蝴蝶一般满天飘舞。生活在喧嚣市声中的现代人,很多人对大自然的变化视而不见,也许很难走进“梧桐更兼细雨”的古诗意境中去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现代生活的悲哀?文人骚客也许正渐渐的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