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55660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林国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儒释道互补,儒释道三教合一,人应该积极“入世”,关注人生与社会。,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礼的作用在于教育人们在社会中完好地扮演各自的角色,维持社会的和谐。,治礼,仪礼,祭礼,仁,“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仁之所以可能 良知良能仁之用于个人 养浩然之气仁之用于政治 仁政、王道,仁,绝圣弃智,返朴归真,使人类进入无知无识的原始状态。,道家,不做卖弄智巧、

2、违背自然的事情。,守雌、守柔,“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家,无为而无不为,逍遥游,相对主义的观物方法,居于环中,以应无穷是谓道枢,材与不材之间的生存策略,超越生死时空的自由境界,空,因缘和合,戒、定、慧,十戒、禅定、般若、 布施、忍辱、精进,佛教,禅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平常心即是道。” “行住坐卧,担柴挑水,无非妙道。”,儒家,热爱生命、崇尚自由,佛教,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忍辱精进、博爱平等,道家,2、中国传统文化四大基本观念,阴阳五行观念,事物内部包含两种对立因素。 对立双方始终处于消长交替的运动之中。 对立有多种形式。,水、火、木

3、、金、土,木、火、土、金、水,比相生、间相胜,反生与反克,人类社会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相通相应,息息相关,是个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观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网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中和中庸观念,“中庸之道”包括中与和。中指恰如其分,不走极端;和则是从整全观出发,谋求行动体系的和谐共处。,修身克己观念,三纲领,明德、亲民、止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

4、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象思维,取象类比的思维,3、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时间性 运动性 整体性,“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生不己” “道通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整体 思维,从思维方式看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构成,变易维新、合而不同 克己自立,和合,多元协调 生生变化,思维方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 热爱生命、崇尚自由 忍辱精进、博爱平等,多元协调、六相圆融,流行观念,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揭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里根,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5、回到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巴黎会议宣言,也许我英语比华语好,因为我早年学会英语;但是即使再过一千个世代,我也不会变成英国人。我心中所信守的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而是东方价值体系。 李光耀,1、和平与发展时代,文化需要“再中国化”,所谓“再中国化”,指自觉地汲取中国文化的价值资源,正面宣示对中国文明的承继,更充分地中国化,以应对内外现实的复杂挑战。它肯定现代中国必须是根于中华文明原有根基的发展,表现出复兴中国文明、发展中国文明的文化意识,工具理性: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把手段、资源和程序安排到最合理的状态。具有单向和独白的特征。,中庸理性:就是行动者要能设身处地,不光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还要以

6、交往他方的观点平来求看待事物,谋求各方最大收益。,2、传统价值观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助益作用,3、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愈强烈。,“存天理,灭人欲”,“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必也使无讼乎!”,4、传统的道德伦理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整体利益优先,先义后利,德治思想,5、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共通的价值取向,“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7、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马克思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儒家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天神有常,在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下唯器”(王夫之),马克思主义和儒家都致力于阐明唯物主义一元论 的世界观和进化的世界观,二者都得出这样的结 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唯物论,辩证法,古希腊的辩证法不是“黑格尔马克思”意义上的辩证法。,关于对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统一的认识,只 是到了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谢林、黑 格尔那里才得以改造和重生。,辩证思维方式很早就根植于中国儒道两家 的思想传统之中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以会

8、共同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新儒家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上是密切联系的。”“朱熹理学作为一种有机主义的哲学,它很可能通过莱布尼茨传入西方,而成为西方有机主义形成的重要材料,这也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怀特海的有机主义与朱熹理学有着密切联系。”李约瑟,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丰衣足食是道德觉悟的必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在生活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礼义之行,在谷足也。”,“当王夫之把图式的识别和物质的自身运动 统一起来的时候,对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来说,他实际

9、上是一位比列宁本人还要纯粹 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美魏斐德,王夫之:“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得理自 然成势”、“势之顺者即理之当然”、“理势合 一。” 恩格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三、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视角,价值的视角,时间的视角,1、理解传统文化的三个视角,任何一国的国民,对其本国已往的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们酷爱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祖国。只有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力和物力,我们才能建设社会主义。“,2、对传统文化要抱有温情与敬意,3、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儒学在传统社会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三个环节,思想观念环节,行为方式环节,语言文字环节,当代中国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从多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我相信,假如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能够自由地吸收其优点,而扬弃其缺点的话,他们一定能从他们自己的传统中获得有生机的成长,一定能产生一种揉合中西文明之长的辉煌之业绩。”罗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