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5371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3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高考生物 (北京市专用),考点1 全球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 1.(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 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 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五年高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酸雨对樟树和楝树树苗 株高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

2、知,酸雨对楝树株高影响(抑制生长)明显,对樟树影响不大,A正确; 从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酸雨对樟树及楝树种群密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 的影响,B、C、D错误。,2.(2010北京理综,5,6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 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演替 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

3、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 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遗传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遗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3.(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 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 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 成 。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

4、区鲢、鳙的 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 捕杀鲢、鳙的 。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 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 因是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 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 (1)生产者

5、(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 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 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 (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 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 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 比

6、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 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 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 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 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易错警示 赤潮与水华不同 水华是指淡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指海水中由N、P等营 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4.(2008北京理综,31,18分)水华可因蓝藻暴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

7、种细菌限制蓝藻数 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 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上看,蓝藻属于 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 蓝藻处于 ;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 。,(2)引发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 (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 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 ,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3)图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4)图中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 可采取的做法是: 。 (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

8、色空斑,说明蓝藻 。,答案 (1)原核 第一营养级 自养需氧型 (2)不是 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 (3)对数 (4)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 (5)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解析 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 于生产者,在营养结构中处于第一营养级。蓝藻毒素是蓝藻的代谢产物,可使蓝藻在生存斗争 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原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被抑制状态,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 因被激活,正常细胞会分化成为癌细胞。对数期的菌体形态和生理特征稳定,所

9、以微生物培养 中,通常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菌种进行培养。题干中已经提示“在每个培养皿中”“做三个 重复实验”,所以只能在一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且是重复实验,处理条件是完全相同 的。实验组是滴加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那么对照组就滴加不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其他条件 均相同(如加的培养液的量、光照、培养的温度等)。由于蓝藻先培养,先形成菌落(绿斑),后 加入溶藻细菌的培养液,溶藻细菌分解绿斑里的蓝藻,最终会使蓝藻的菌落(绿斑)褪色成为空 斑(蓝藻彻底被裂解死亡)。,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 生物组成的复合

10、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 B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 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 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

11、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 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加入菌剂的作用,分解农药,有利于其他动物的生存,降低 害虫的优势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不同生物含有不同的基 因,具有特定的价值。,6.(2015江苏单科,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

12、灭,答案 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 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易错警示 易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与直接价值混淆,导致错选B;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 施认识不足,导致错选C。,7.(2015广东理综,26,16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 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 (mg/g)影响的结果。

13、,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 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 色。 酸雨中的S 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 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 ,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 ; ; 。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原因是 。,答案 (1)类囊体膜 黄绿 ATP、H、O2 C3的还原 (2)加大 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 腊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 大(最小) (3)抵抗力 营养结构变简单

14、、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解析 (1)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纸层析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 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最下方的黄绿色的叶绿素b扩散最慢。酸雨中的S 破坏叶绿 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这将直接影响C3的还原过程,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 少。(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受酸雨的影响不 同;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加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物 种类减少,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致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8.(2014福建理综,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

15、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 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 如下:,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 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形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 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 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 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 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 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 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