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5265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规划 (2011-2020 年)年)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二 O 一一二二年年三三月月目目 录录 前 言 1 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 2 (一)发展基础 . 2 (二)外部环境 . 5 二、指导思想与愿景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 8 (二)发展原则 . 8 (三)愿景目标 . 9 三、致力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 . 12 (一)大力推动自主创新,高端发展光电产业 12 1光通信 . 12 2激光 . 14 3光电显示 . 15 4半导体照明 . 16 5光伏太阳能 . 1

2、7 (二)致力建设产业集群,壮大光电关联产业 18 6消费电子 . 18 7集成电路 . 18 (三)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培育新兴光电产业 19 8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 . 19 9物联网 . 20 10新一代移动通信 21 11云计算 22 四、加快发展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产业 . 23 (一)聚焦光谷生物城,加速发展生物产业 23 12生物制药 23 13化学药制剂 24 14中药及植物药 24 15医疗器械 25 16医药服务外包 26 17生物农业 26 18生物质能 27 19生物信息 27 20生物制造 28 (二)推动产业模式创新,跨越发展环保节能产业 29 21

3、水污染防治与循环利用 29 22大气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30 2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30 24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 31 25新型环境友好材料 32 26环保节能服务 32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 33 27数控机床 33 28清洁能源装备 34 29智能电网 35 30装备用电子系统及核心模块 36 五、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 37 (一)推动业态创新融合,提升发展信息服务业 37 31软件与服务外包 37 32动漫创意 38 33移动互联网 38 (二)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39 34研发设计 39 35科技中介服务 40 (三)把握消费升级

4、机遇,培育新兴城市服务业 41 36现代物流 41 37教育培训 42 38健康管理 42 39科技会展旅游 43 六、大力实施“131”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 . 45 (一)突出光电技术创新,全面支撑国家战略 45 (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49 (三)加强应用需求对接,倡导新兴商业模式 53 七、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 . 55 (一)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55 (二)加快专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办公 58 (三)发挥联动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63 八、环境优化与保障措施 . 66 (一)集聚创新资源,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66 (二)打造创业特区,推动企业创

5、业成长 68 (三)打造金融特区,全面优化投融资环境 69 (四)打造人才特区,汇聚培育高端人才 71 (五)打造政策特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71 (六)提升品牌形象,培育区域创新文化 73 1 前前 言言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 )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重要的科技资源密集区和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武汉中国光谷”区域品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要求,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就是要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

6、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就是要不断增强新兴产业的生成能力, 打造新产业生成中心;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建设全球光电子产业中心;就是要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带动武汉“1+8”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最终发展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要求,依据国家科技、教育、人才发展等中长期规划,在与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编制本产业规划。本产业规划的规划范围是 518 平方公里。规划期是 2011 年至 2020 年。 2 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 (

7、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 东湖示范区是我国领先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以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等为代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东湖示范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 28%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0 年完成企业总收入 2918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2503 亿元,已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显著,新兴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显著,新兴产业产业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东湖示范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50%,其中,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国

8、际市场占有率达到 25%。烽火科技公司是我国光通信领域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长飞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光纤光缆生产企业,华工激光公司、楚天激光公司是我国激光领域的领军企业。消费电子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台式电脑和游戏机研发生产基地。 集成电路产业蓄势待发; 光伏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装备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半导体照明、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初见成效。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正式启动。光谷生物城加速建设,辉瑞公司、华大基因公司、药明康德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环保产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强竞争力,初步具备

9、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以数控机床、清洁能源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形成了较好基础。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化载体建设迅速,集聚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原创型中小企业。2010 年,东湖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率超过 33.9%,在同类园区中保持3 领先,具有较强的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创新资源密集,资源密集,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武汉市是我国排名靠前的科教资源密集城市,东湖示范区是国家高新区中第二大智力资源密集区。集聚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42 家高校,有邮科院、中科院病毒所、水生所、7

10、09 所、701 所、717 所等 56 家科研院所,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 30 多家,企业研发机构 400 多家。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是我国在光电子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区内有技术转移中心、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技术服务机构,有 21 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60 位两院院士和 20 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有 12 人入选中央“” 。东湖示范区诞生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的诞生地。区内企业主导制定了国家标准 7 项,在光通信领域提出 4 项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自主研发的光电子产品在我国

11、载人航天、 “嫦娥一号”奔月上得到应用; 移动道路测量系统为青藏铁路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 49 项专利的红光高清视盘机 (NVD) , 并实现产业化; 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台 71 英寸 LCOS激光显示器。 企业企业创业活跃,创业活跃,产业生成能力产业生成能力不断加强不断加强。东湖示范区企业创业活跃,近三年来,年均新增企业 2300 家以上,占当年企业总数的 15以上,平均每年都有 600 家以上的创业企业得以存续发展。大量企业创业为内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区内集聚了 200 多家高成长性企业,亿元以上企业数目迅速增长,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崛起。东湖示范区在创业

12、孵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率先探索,形成良好的企业创业成长环境。区内已经形成了以东湖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九峰创新基地等为主要载体、综合孵化器与专业孵化器相结合的企业4 孵化成长服务体系。东湖示范区率先探索了“四级跳”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即“科技成果在高校产生成果在高校周边孵化孵化企业在大学科技园成长再到专业科技产业园规模发展” 。区内加速器建设不断加快,围绕光电子、生物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面向高成长性企业的专业性加速器。不断涌现的创业企业、浓郁的创业文化和良好的创业成长环境为东湖示范区产业实现内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础基础条件条件优越,优越,产业承载能力十分突出。产业承载能力十分

13、突出。东湖示范区拥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较强的市场辐射能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武汉市有 “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等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进入以武汉为中心的四小时交通圈。武汉市是中部地区商业重地,是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在国家统筹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宏观背景下,武汉市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东湖示范区有优质的生态环境,高度契合高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能够充分激发创业者和科技人员的激情和灵感,对研发设计、软件与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东湖示范区规划面积由224 平方公里扩大到 5

14、18 平方公里,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了产业承载能力。东湖示范区还拥有相对较低的综合成本优势。区位、交通、生态、空间等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天然的基础。 “武汉“武汉 中国光谷中国光谷”国际国际知名,特色知名,特色产业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增强。东湖示范区坚持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国内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东湖示范区打造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光博会”和“华创会”两大会展品牌,成功跻身于美国阿纳海姆光通信展、德国慕尼黑激光展、日本千叶国际光电子展等世界顶级光电5 子博览会之列。东湖示范区拥有武汉国家光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武汉

15、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武汉国家信息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区域品牌,这对吸引特色产业资源、选商引资、市场推广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相比,东湖示范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总体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张,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大企业数量仍然不足,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地位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投资性产品比例较大,直接面向消费者并拥

16、有自主品牌的消费类产品比较少,区域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区域优势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能力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够活跃;四是资源要素与产业发展需求有差距,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具有全球视野、能够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人才仍然不足;五是产业空间需要进一步梳理和优化,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产业空间利用模式,城市功能发展不足以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要;此外,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还受到体制机制、区域文化等深层次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不够强烈。 (二)外部环境(二)外部环境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进行,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将进一步重构,全球高科技园区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两型社会建6 设、武汉市转型发展对东湖示范区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