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5212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4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本培养计划由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二部分组成。培养方案既是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是学生学业的指南;指导性教学计划含学生在校学习的总体课程安排和按照基本学制设计的各学期课程安排建议。本专业培养计划以“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为目标,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材。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学制标准学制:4 年;学习年限:3-6

2、 年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三、毕业和学位要求修满本培养计划规定学分并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北京交通大学授予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专业定位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突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以及铁路行业领域应用,构筑扎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能够进行计算机软件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逐步增强专业优势和铁路行业特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提高国际知名度。五、培养目标本

3、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和科学研究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坚实的外语、数理、电子等理论基础,较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系统、技术及应用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从事计算机系统级和应用级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成为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六、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方面方面内容内容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实现环节或途径实现环节或途径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一定的数学建模概念;

4、较强的工程数学基本思想;微积分、大学物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体育基础知识;思想政治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军事、体育课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数学、程序设计与算法、计算机系统组织与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现代专业技术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的

5、基本方法和实现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系体结构、软件工程与实践、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导论、 专业实习、 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数据处理、系统设计、网络技术等方向和领域计算机学科前沿技术及与相关学科交叉的新知识;计算机科学国内外发展趋势;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企业行业的需求新生研讨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熟练运用中文和外语交流表达、读写能力;良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熟练操作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

6、 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设计与建造;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大学英语、 IT 职业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科技文献检索、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 C+、JAVA 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专题训练、专业主干课程、软件系统课程设计、 硬件系统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能力充分了解行业和企业等社会需求, 基本具备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相关原理和技术, 进行计算机系统级和应用级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等学科竞赛和大学生

7、创新创业计划、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工程(嵌入式系统) 、信息技术(铁路信息技术) 、 计算机科学 (软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领域理论和技术研究潜质件理论) 模块课程及相关综合实践类课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人机交互技术、软件测试、计算机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导论、专业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外语沟通与表达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规范翻译和书写专业资料和文书;较宽的国际化视野,积极主动适应双语(全英文)教学、积极了解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大学英语、 IT 职业英语、双语教学课程;短期交流、暑期实践、参观访问以及联合培养等各类国际交流项目; 国内外知

8、名企业实习和实训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课程学习及专业主干课程研究性教学、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素质创新意识积极进取,主动学习,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创新实践活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协作,遵纪守法, 社会责任感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实习、企业实习人文关怀精神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质课程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理工类培

9、养方案165 学分(必修 107 学分选修至少 58 学分)人文社科基础类42 学分(必修 18 学分选修 24 学分)思想政治课程(必修 14 学分)英语课程(选修 12 学分)计算机课程(选修 1 学分)军事课程(必修 3 学分)体育课程(必修 1 学分,选修 3-4 学分)素质课(选修 7-8 学分)新生研讨课通识核心课全校任选课自然科学基础类30 学分(必修 30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38 学分,选修 8 学分)专业课程(必修 21 学分,含毕业设计 8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选修 16 学分)专业类 83 学分(必修 59 学分选修 24 学分)数学课程(必修 18 学分)物理课

10、程(必修 12 学分)自主选修 10 学分(1学分)2、课程体系学学分分配表 1 课程体系学分分配表课程模块课程类别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或实践选修合计必修选修小计必修选修小计人文社科基础类思想政治课886614英语课1212计算机课11军事课0.50.52.52.53体育课13-44-54-5素质课7-87-8小计8.58.59.53-411.5-13.520-2242自 然 科学 基 础类数学课181818物理课884412小计26264430专业类专业基础课3838846专业课1111101021专业选修课1616小计494910102483自主选修1010总计83.583.52

11、3.53-426.5-27.555-56165学分分布必修比例65%选修比例35%理论比例83%实践比例49%八、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 11 门专业主干课程,见表 2。表 2 专业主干课程列表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180L111Q高级语言程序设计(A)464280L206Q离散数学348380L207Q离散数学348480L129Q数据结构(A)464580L125Q计算机组成原理464680L132Q汇编与接口技术464780L157Q数据库系统原理464880L130Q计算机网络原理464980L108Q操作系统(A)4641080L158Q编译原理4641180L165

12、Q计算机体系结构348九、辅修专业课程要求选本专业为辅修专业的学生,除修满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外,还要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以下课程学习,达到 28 学分(课程见表 3) 。表 3辅修专业课程表课程体系课程类别课程名必修/选修理论/实践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上机学时考试/考查记分方式先修课建议学期要求学分专业类专业基础数据结构(A)必理4644816试百分C 语言程序设计420计算机组成原理必理4644816试百分大学计算机基础4汇编与接口技术必理4644816试百分计算机组成原理5计算机网络原理必理4644816试百分汇编与接口技术5数据库系统原理必理4644816试百分数据结构(A)5专

13、业操作系统(A)必理4644816试百分数据结构(A)68编译原理必理4644816试百分数据结构(A)6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含教学进程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二部分,教学进程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进程计划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总体课程安排;教学执行计划是按照基本学制设计的各学期课程安排建议,有关说明如下:(1) 基本学制四年共包含八个春秋学期和三个夏小学期, 春秋学期按照学期顺序从 1 至 8 编号,小学期按照学年顺序从 S1 至 S3 编号。春秋学期为基本授课学期,原则上理论教学 16 周,后面安排复习和考试。夏季小学期和暑假

14、可打通为暑期学校,用于开展集中实践、国际交流、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等。(2)教学进程计划中的课程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内实验在内;实践课程指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各类独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包括课内实验。课程按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专业选修)程和任选课程(全校选修) ;按考试类别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专业主干课(必修)为考试课程,采用考查方式的课程,其中必修课和限选课采用 ABCDE 五级标准记录成绩,任选课只记录通过/不通过,记录通过/不通过的课程不参与学生绩点计算。(3)教学执行计划给出了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学习和选课的

15、依据,建议每学期安排学分原则上不超过 28 学分, 周学时不超过 35 学时 (含实践) 。 学生应根据需求和兴趣自主安排课程组合。拟继续深造的学生应注重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于第 7 学期前完成除毕业设计以外的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修满培养方案各模块要求的学分,并可选择研究生教育的相关课程。拟就业的学生,依据学程安排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及学习计划,充分利用选修课程与自主教育等学分,加强拟就业领域相关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积极参加实习实践,为就业创造条件。若辅修相似专业,则必须补修其它的专业必修或专业限选课程,具体课程由所辅修专业选定(4)

16、培养计划含人文社科基础类、自然科学基础类、专业类和自主教育四个层次,其中,专业类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分专业特色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选修模块。专业特色方向课程模块分两个选修课程组:计算机科学方向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工程方向的嵌入式系统, 建议学生在两个课程组中选择一个组进行学习获得 8-10 分; 专业拓展选修模是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和研究素质而设置的,需获得 6-8 个学分。自主教育由学生根据专业方向和个性发展要求自主选择,建议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科技创新活动和课程学习。一、教学进程计划课程体系课程类别课程名课程号必修/选修理论/实践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上机学时考试/考查记分方式先修课建议学期要求学分人文社科基础类思想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1L015T必理3483216查五级11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1L016T必理232248查五级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1L017T必理3483216查五级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1L018T必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