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的防护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5139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针刺伤的防护(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临床护士是置身于特殊职业环境的特殊群体,与病人密切接触,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压力的危害等。其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危害正日趋严重,逐渐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与关注,临床护士应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的健康。本文将对针刺伤的危害、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对策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1 .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有关专家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近年来

2、以30%的速度递增。我国还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的感染率为3%。这意味着临床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等工作过程可能接触到HIV感染者几率在增加。,1 .针刺伤的危害,全世界约有100万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了8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57名医务人员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来自加拿大的报告显示,由针刺伤而感染ADS护士持续保持在最多人数,占70%。以上资料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2 .针刺伤的原因,1 .缺

3、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 2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导致针刺伤 3. 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3 .针刺伤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护士在受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对伤口处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11.0%);受伤后报告率低(10.2%),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上报。,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1 .进行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2 .树立全面防护观念、规范操作行为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 3 .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4.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5 .加强针刺伤的护理管理,

4、建立有关规章制度,5.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及预防,注射前: 1、认真检查使用的医疗器械 2、安瓿开启 3、认真评估病人 注射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注射后:拔针方法、物品的整理,禁止直接传 递锐器给别人,6.针刺伤后的处理,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后,应当进行消毒并包扎,并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做好登记、报告、评估暴露级别、随访等方面的工作。,7.小结,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医院管理层对于职业安全应制定相应的防护制度,全体护理人员必须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采用防护用品,远离针刺伤害,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