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5030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点击:1.生产对消费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3、发展生产的意义4、公有制为主体5、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6、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2、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包括哪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第四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3、改革:社会主义是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1、生产决定消费,结论:物质资料的生

2、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在古代,即使皇帝也享受不到电视的乐趣,因为那时的生产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这主要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练习题,A,(不定项) 过去由于工业落后,家庭洗衣只能用搓板。今天洗衣机已经普及到寻常百姓家,洗衣不再是一件繁重的家务劳动。这说明,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C

3、D,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结论: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人们不能人为地抑制消费,使消费滞后, 而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消费水平,2003年我国继续采取措施继续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些措施包括:扩大消费信贷,改革消费体制,着力启动住、行和教育消费,促进已售公房和新商品房上市流通,降低住宅造价等。据此回答12题

4、: 1、扩大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 ) A、消费可以为经济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B、消费可以为生产提供广阔的市场 C、消费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消费为生产提供对象 2、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至少有85%的新房要装修居室,其中家庭装修成了消费主体,也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状况表明( ) A、消费决定生产 B、国家只有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居室装修,才能刺激经济增长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一个行业的成长 D、国家应提倡适度消费,B,C,3、在节假日里各商家、厂家抓住这一商机,大力推销自己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收益比平日剧增,就是所谓的“假日经济”

5、。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1) 假日经济体现了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经济学原理 2) 只要抓住了节假日,商家、厂家就能扭亏为盈 3) 这个新的经济热点的出现可以直接拉动旅游业、商业的更快发展 4) 假日经济的适度发展可以拉动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A 1)2)3)4) B 1)2)4) C 1)3)4) D 2)3),c,(1)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 当前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6、。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3、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中不相适应的部分。 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市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1)改革的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

7、产力不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改革是强国之路。,1、公有制为主体,(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支柱 主导,(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05.滇.甘.27)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的公众股 D、合伙企业,A,能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

8、分是,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国有经济,C,能同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成分是,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国有经济,D,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3、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符合我国国情,(2)符合“三个有利于”,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 A、领导 指挥 B、主导 控制力 C、决定 控制力 D、主导 国有大中型企业 2、当前,在我国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逐步从服装、纺织、食品、部分家电制造业等146个行业中撤离;在煤炭、石油开

9、采、航天、电子等35个支柱产业中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在军工、电力等15个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这表明国有经济( )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已开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在所有行业中应占支配地位,B,A,3.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国有经济有步骤地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转移。 ( ) A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C说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利用 D背离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B,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

10、这体现的是 ( )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A B C D,B,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具体说是由 ( )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A B C D,B,作业:2008高考试卷4(山东),教后感:本节课需要关注中央重视民生、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导向,认识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国家对生猪饲养、种粮、农民购买家电等实行补贴,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发展生产的意义。 对于我国在所有制结构调整问题的政策和具体举措上,分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理论性很强,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会,但是碰到材料就不会分析出这些知识点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