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4770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猪病防治伪狂犬病(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伪狂犬病 (Porcine pseudorabies),概 况,1813年发生于美国牛群中,1902年Aujeszky证明其病原是一种病毒,为将其与狂犬病区别,因此又被称为Aujeszkys Disease(AD)。1939年在爱尔兰见于猪,至今仅有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少数国家无PR的报道。我国自1947年首例猫PR以来,已陆续有猪、牛、羊、犬、貂、狐等病例的报道,各省市都有本病发生。,本节重点,概念、特征猪伪狂犬病诊断,病 原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 断防 制,内 容,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发热、奇痒、出现脑脊髓炎,猪少有奇痒症状。哺乳仔猪、幼猪呼吸困难、

2、呕吐、下痢及神经症状,孕猪流产,育成猪隐性感染,生产性能降低。,病 原,DNA型疱疹病毒科病毒,又称疱疹病毒I型。 能在多种组织细胞中(兔肾细胞、猪肾细胞)增殖,细胞病变为融合。 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药:1%苛性钠、5%石炭酸、0.5%石灰乳。,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牛、羊、犬、猫、鼠、猪,野生动物也感染。2.传染源:病猪、带毒猪、鼠类。3.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经消化道、损伤皮肤、交配及子宫内感染。4.流行特点:高度致死性(猪除外),春秋两季多发,10-20日龄仔猪多发。,临床症状,潜伏期3-6天。症状随动物种类及年龄有差别:1.猪: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哺乳仔猪、幼猪:呼吸困

3、难、呕吐、下痢及神经症状(发抖、四肢不协调运动、前进或转圈)神经症状出现后1-2天死亡,哺乳仔猪病死率100%,幼猪40%-60%。,孕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流产胎儿大小相差不显著),以死胎为猪。育成猪:症状轻微,隐性感染。 2.其他动物:自咬痒部、疯狂(不攻击人畜)、流涎、呼吸困难、后期神经症状、麻痹而死。,仔猪神经症状,游泳状,转圈奇痒,死 胎,病理变化,皮肤擦伤或撕裂,其它无明显特征。 组织学见到非化脓性脑炎及神经节炎。在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见到核内包涵体。,脑充血,肾脏见坏死斑,诊 断,综合诊断:多动物发病,除猪外其它动物奇痒,见到擦伤或撕伤,后期麻痹死亡;育成猪隐性感染,无

4、奇痒;母猪流产、产死胎;仔猪呕吐、腹泻、神经症状死亡。组织学见到非化脓性脑炎及神经节炎。在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见核内包涵体。,实验室诊断:病料:脑、延脑、肝、脾放入50%甘油生理盐水中送检。1.病毒分离:10%病料乳剂接种PK15产生CPE。2.病毒鉴定:电镜形态观察、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3.动物接种试验(病猪脑、肺、脾1:5乳剂除菌处理后家兔后腿外侧皮下注射1-2ml,2-3天后奇痒;小鼠注射0.2ml,自咬、昏迷、麻痹死亡)。,动物接种试验,实验室诊断,抗体检查:乳胶凝集试验,抗体检查:Elisa检测试剂盒,奇痒自咬,昏迷麻痹死亡,动物接种试验,包涵体检查,防 制,净化种猪,环境消毒,灭鼠,疫苗注射。,参考文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 各类畜牧兽医杂志,思考题 如何诊断猪伪狂犬病? 本病的防制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