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4679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分析图表的使用2014年3月18日 郑大玲,讲解顺序,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有一句名言“不分层次不能搞质量管理”。他还指出“企业95%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技法来解决”、“用柏拉图、因果图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因此,老七种工具基本能满足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七大质量管理工具在使用上是有先后的关系,在问题改善时,首先用查检表对现状信息进行收集,而后使用层别法对检查表的内容事项进行识别区分,之后用柏拉图分析找大的问题点,而后用鱼骨图进行分析找问题点的要因,而后用直方图与推移图进行改善前后的比较分析、最后用散点图进行分析。,七大质量管理工具使用情况,归纳如下: 1.根据事实、数据发言图表、查检表、散点

2、图 2.整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探讨潜在的问题因果图(鱼骨图) 3.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控制图 4.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的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层别法 5.并不是对所有的原因都采取处置,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柏拉图,一、查检表,查检表是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设计的一种表格,是用来记 录事实和分析事实的统计表,它将有关的项目和预定收集的 数据有系统的加以汇总,以便现况的掌握和了解。 一、用途: 1、日常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的点检,以了解设备是否安全、操作标准是否被遵守。 2、特别调查:为了解问题的

3、所在,发现改善点所进行的点检(如确认主要原因)。 3、取得记录:为了写报告所进行的数据收集和核查(如品管圈的效果维持)。,一、查检表,二、查检表进行的步骤: 1、确定并清楚定义所要观察和记录的事件(或情况)。如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统计。 2、确定要收集的项目。 (1)通过特性要因图所圈出来的主要原因,作为收集项目。 (2)对查检事件,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要收集的项目。 3、设计清楚、完整又易于使用的查检表 设计内容要素:查检事件的名称;查检项目的名称;查检日期; 收集数据的时间;收集数据的地点;数据记录者;记录的方式。 4、收集资料:要确定谁收集、收集时限、收集资料方法等。 5、收集项目数据,一、

4、查检表,三、查检表的分类: (1)点检用的查检表。其作用是确认操作实施、设备准备的情况,或为预防发生不良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如定期查检急救车的物品所用的查检表。 (2)记录用的查检表。将数据分为数个项目,以符号、数字记录,作为分析问题、掌握事实及改善用的根据。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原因、缺点位置等情况。如某内科病人候诊时间调查表,一、查检表,四、注意事项: 1).收集的数据必须真实,不可作假或修正. 2).收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3).查检项目基准需一致. 4).样本数需有代表性. 5).明确测定、检查的方法. 6).明确查验样本的收集方法、记录方式、符号代表意义.

5、 7).慎用他人提供的数据.,二、层别法,层别法:指为区别各种原因对结果的影响,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而以个别原因为主体,分别作统计分析的方法。一、用途:分层别类,按照共同特征分为一层,层与层之间有明显的区分,按各层收集数据来寻找不良所在或最佳条件,作为改善质量的有效方法。,二、层别法,二、什么时候使用层别法?,二、层别法,三、层别法的进行步骤: 1、确定使用层别法的目的。 2、确定层别项目(参照“什么时候使用层别法”的内容说明) 3、收集数据。 4、比较差异,解析原因。 如:欲了解门诊药师发错药的原因,是否因为男女药师发药有所差别,做分层分析。,二、层别法,四、层别法进行时的注意事项: (1)

6、利用5W1H的方式明确地了解是谁(WHO)、做什么(WHAT)、何时(WHEN)、在何处(WHERE)、为什么(WHY)、怎么做(HOW)等6个事项。 (2)使用以配合目的而设计的查检表协助进行数据收集。 (3)要提前设计操作日志、数据记录用纸等前置操作。,三、柏拉图,柏拉图又称为排列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他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类似的80%的问题由员工中20%的人造成,80%的麻烦由20%的因素引起,这就是柏拉图的“80/20”原则。 一、用途:1、作为降低不良影响的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比较改善前后效

7、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三、柏拉图,柏拉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将 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 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 成。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 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 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 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 线)。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

8、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 就得到了解决。,三、柏拉图,二、柏拉图应用要点: 1、比较改善前后的柏拉图,可以评估出改善效果。 2、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就可以。 3、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少,5-9项较合适。 4、作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的比例差不多 时,柏拉图失去意义。 5、一般将度量值最小的1个或几个项目归并为“其他” 项,如果其他项目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分析加以层别,检 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6、柏拉图分析的主要目

9、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 而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项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或即使 解决花费很大,得不偿失,可以避开第一项,从第二项入手。,三、柏拉图,三、柏拉图,三、柏拉图制作步骤: (1)确定要分析的项目,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制作查检表,收集数据。确定收集方法、时间。 (3)将收集到的数据根据发生的原因或现象加以分类整理,按问题项目发生次数的多少排序,并求出合计次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4)绘制纵轴、横轴,写入必要事项。 横轴表示分类项目,左边纵轴表示次数,右边纵轴表示发生率。 左边纵轴最高刻度是发生总数,右边纵轴最高刻度是发生率100%。 左右两边的纵轴最高刻度是一条水平线。

10、 (5)画柱状图和累计曲线,并在柱状图上标示重点项目。,四、鱼骨图,鱼骨图是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工具,又叫因果图。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故又称石川图。一、用途:利用“图示”的方法详细地确认、发现问题产生的所有可能原因,是找出问题根本原因的重要工具。二、什么时候用?当考虑复杂的问题,并需客观地找出可能的原因或对策时用,故可分为:(1)原因追求型鱼骨图用于“要因分析”(鱼头朝右)(2)对策追求型鱼骨图用于“对策研拟”(鱼头朝左)二者差异:,四、鱼骨图,三、头脑风暴法采取会议方式,利用集体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

11、己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发表独特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的方法。注意事项:-会场适合发言讨论(圆桌),时间最好1小时-明确会议议题和目的-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白板-依次发言,所有人参与,且地位平等-畅所欲言,不评论、不驳斥,观点简单明确-鼓励奔放无羁的创意思维-结束阶段记录和整理讨论内容,进行评价、论证、归纳按照“人员、机器、方法、材料、环境”五类,对“头脑风暴”的原因组织归类和评估,分出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四、鱼骨图,四、绘制鱼骨图步骤: (1)列出问题。划出主骨和所要讨论的主题,主题可表示为“为什么”开头的语句,如“为什么院内感染率会增高”“为什么病例不能及时归档”等。 (2)

12、确定大要因。一般而言,可由4M1E,即方法(Methods)、人员(Man)、材料(Material)、机器设备(Machine)和环境(Environment)的向度进行思考。也可以以“人”“事”“时”“地”“物”为向度。 (3)确定中、小原因(中、小骨)。 (4)确定重要的要因。圈选重要的要因,只能圈选“小要因”,不可以圈选“中要因”和“大要因”。,四、鱼骨图,四、鱼骨图,五、原因、要因和真因的差别 (1)原因:所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因素都可称之为“原因”。 (2)要因:根据经验或投票所圈选出来的原因,这些要因并没有经过现场数据收集的方式来加以验证。 (3)真因:到现场针对现场进行数据收集,所

13、验证出来的真正原因,即用数据圈选出来的原因。 六、注意事项 (1)没有画上箭头记号。 (2)因果关系不明确或放入无关联的要因。 (3)要因未追求至真因。 (4)鱼骨图内用词笼统模糊。 (5)将对策列入原因中 (6)主要原因未经确认就以主观的判断来圈选、确定。 (7)中要因未加以细分成小要因。,五、直方图,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柱状图,它是表示资料变化情 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方图可以解析出资料的规则性,比 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分布状况 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数据、特性或结果值,在横轴上用 一定的范围区分成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

14、定值所 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五、直方图,一、用途: 展示用表格难以说明的大量数据; 显示各种数值出现的相对频率; 揭示数据的中心、波动及形状; 快速阐明数据的潜在分布; 为预测过程提供有利信息; 制定规格界限; 测定有无假数据;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不同群体。,五、直方图,二、绘制直方图步骤: (1)集中和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时,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数量不多时,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计算全距(Range)。R=最大值-最小值。 (4)确定组数与组距。 一般对数据的分组参照表:,五、直方图,组距=全距/组数 为了方便

15、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组距通常是2、5的倍数。 (5)确定各组段的上、下限。第一组段应包含最小值,按照“下限测定值上限”原则确定数据归属。 (6)制作次数分配表。将所有数据,按其数值大小记录在相应组的组界内,并计算其次数。 (7)制作直方图。横轴表示数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五、直方图,三、常见的直方图形态,五、直方图,五、直方图,五、直方图,直方图,四、直方图的注意事项 1、异常值应去除后再分组。 2、对于从样本测定值推测群体形态,直方图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六、控制图,控制图是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休哈特博士所发明。是 对过程或过程中各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测过程 是否处于控制状

16、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也叫管制图。控制图的基本结构:直角坐标系中画三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中间一条实线 为中心线,上下两条虚线分别为上下控制界限。横轴表示按一定时间间隔抽取样本的次序,纵轴表示根 据样本计算的、表达某种质量特征的统计量的数值,由相继 取得的样本算出的结果,在图上标为一连串的点,用线段连 接起来。,六、控制图,二、使用控制图的原因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质量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动。 而引起变动的原因分为:偶然(随机)因素和异常(非随机) 因素。,当工作过程仅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质量特征的平均值和变 差都基本保持稳定时,称之为处于控制状态。 如:某产品测定值的控制图,六、控制图,使用场合: 当你希望对过程输出的变化范围进行预测时;如合格乒乓球的质量范围 当你判断一个过程是否稳定(处于统计受控状态)时; 当你分析过程变异来源是随机性还是非随机性时; 当你希望控制当前过程,问题出现时能觉察并对其采取补救措施时。,六、控制图,三、控制图的分类:,六、控制图,四、数据异常判断方法,七、散点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