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4663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腮腺腺淋巴瘤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腮腺腺淋巴瘤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腮腺腺淋巴瘤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腮腺腺淋巴瘤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腮腺腺淋巴瘤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腮腺腺淋巴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腮腺腺淋巴瘤(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腮腺腺淋巴瘤,腮腺腺淋巴瘤,腺淋巴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瘤,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2位的腮腺良性肿瘤。 男女发病率为5:1。发病年龄在45-75岁,平均55岁。 近年的研究认为本病与免疫功能减退、吸烟及EB病毒感染有关。,约12%的病例可双侧发生,并有上升趋势。 肿块可有消长史,是Warthin瘤的突出临床特点之一。 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极,生长缓慢,瘤体一般较小,直径很少超过3cm,少数可达6cm。 虽有良性组织学形态,但具有多中心生长的特点。,多数学者认为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肿块外被覆有较薄

2、的包膜,有时包膜不完整。 瘤内有大小不等囊腔,少数为实性。囊腔含粘液、胶冻样物或与干酪样坏死相似物质,可有乳头状突起。瘤内有上皮构成腺管和囊腔壁;淋巴成分极为丰富,并伴有淋巴滤泡。,CT表现,(1)平扫示低密度的腮腺区域内见有一相对高于腮腺组织的类圆形块影,位于腮腺后下极; (2)病变境界清晰,多数为囊性,其CT值约0-20 Hu;少数为实性密度较高,可与周围软组织密度相等; (3)同一腺体内有多处病变;但淋巴结一般较小,表面光滑,位于腮腺周边; (4)增强后囊性部分一般不强化;实性肿块及包膜轻中度强化。早期强化,延迟后密度逐渐降低,无延迟廓清现象,,MR征象,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

3、组织肿块,边缘光整; 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病例1,男性,53岁,双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7年, 突然变大3月。 患者于2003年发现双侧腮腺区鹌鹑蛋大小肿物,左侧偏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后肿物慢慢缩小。3月前突然增大,自感发胀。,病理:双侧腮腺Warthin瘤,左侧422.5cm,右侧21.51.5cm ,周围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病例2,病例3,鉴别诊断,(1)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病年龄较轻,多为40岁左右,且女性多于男性,肿块多较大,一般直径35 cm,病灶密度较均匀,囊变较少,

4、多发病灶少见,且无腮腺腺淋巴瘤这样较为恒定的发病部位。临床提示腮腺腺淋巴瘤触诊较软,而多形性腺瘤触诊较韧。CT增强扫描时多形性腺瘤表现为早期强化不明显、呈延迟逐步强化。,腮腺多形性腺瘤,(2)腮腺感染性病变:腮腺淋巴结炎与腮腺腺淋巴瘤继发感染临床表现相似,影像学上有时也难以区别,如经抗感染治疗有效又不能完全消除时(即所谓肿瘤消长史),如有上述MRI相关特点,应考虑到腺淋巴瘤;,(3)腮腺恶性肿瘤:少见,占腮腺肿瘤的20左右,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肿块内极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多易侵犯翼内外肌、咽旁间隙、颌骨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能够与良性肿瘤边界锐利、光整、境界清楚等相鉴别。,腮腺黏液表皮样癌,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