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MU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4652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MU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中外建筑史MU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中外建筑史MU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中外建筑史MU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中外建筑史MU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史MU》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史MU(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建筑史,授课教师:林静 180 371 99458 QQ: 3583 83064,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 史前时期 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形期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 隋唐,两宋,辽金西夏,元 四、 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期 城市宫殿,民居园林,坛庙陵墓,宗教建筑 五、 欧洲古代建筑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洛可可风格建筑 六、 亚洲古代建筑 日本古代建筑,朝鲜古代建筑,两河地区古代建筑,印度古代建筑 七、 非洲和美洲古代建筑 埃及古建筑,墨西哥古建筑 八、 中外近代建筑,建筑的意义,建筑的本源(为什么出现了建

2、筑)劳吉亚描述了原始人小木屋的诞生过程原始状态中的人,对他们而言,除了天性没有任何规范建筑学并不是一种象征艺术,人性是建筑活动的基础之后,那些取自自然的元素柱子,梁,屋顶,被中国人,埃及人,玛雅人,希腊人选择下来,并各自演绎着他们的建筑之梦。尽管随后的建筑外形呈现出区域差异,光怪陆离的当代建筑风格令人难以捉摸,但作为规范与理想的来源,原始小木屋仍然有价值,他让我们重新思考 为什么建筑和我们要建筑什么的问题。,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 第一节 史前时期的建筑,旧石器时代 穴居巢居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 榫卯仰韶文化 半穴居到穴居,聚落陕西龙山文化 吕字分室,私窖红山文化 祭坛和神庙 夏 河南偃

3、师二里头遗址 宫殿商周 郑州商城遗址 木构建筑,聚落格局安阳殷墟遗址 宫室略具雏形建筑技术 瓦,水管,斗拱建筑类型夯土高台,史前时期的建筑,商周时期的建筑,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史前时期的建筑,旧石器时代,冰河未消,工具落后,智力有限,原始人只能住在天然的洞穴中或栖居在大树上,这就是穴居和巢居。(一)穴居天然岩洞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作为住所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这时的岩洞还不能称为建筑约50万年,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居住的天然山洞; 约5万年前,北京龙骨山山顶洞人居住的天然洞穴。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旧石器时代的建筑活动,史前时期的建筑,史前时期的建筑,(二)巢居栖息在大

4、树上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下者营巢,上者为营窟”所以可以看出,巢居可能是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旧石器时代的建筑活动,建筑的低级阶段,建筑体系萌芽:由巢居与穴居开始发展演变.1 两种代表建筑类型:(1) 长江流域干阑式建筑(2)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 2 著名建筑遗址:(1)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2) 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活动,史前时期的建筑,史前时期的建筑,新石器时代建筑文化代表,长江流域 母系氏族社会,是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史前时期的建筑,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

5、300年),河姆渡文化,巢巨干阑式建筑的演变图木构干阑式建筑: 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史前时期的建筑,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木构房屋的实例。 这标志着7000年前中国木结构达到的惊人水平。,史前时期的建筑,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河姆渡干阑建筑复原示意图,史前时期的建筑,后来干阑式建筑演进为地面建筑。促进了极富生命力的穿斗结构的诞生和发展,仰韶文化,半穴居,地面建筑,史前时期的建筑,黄河流域 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以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

6、聚落。,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从深穴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意味着居住面的上升,功能的改善,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史前时期的建筑,穴居发展图,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半穴居在地面掘出深约1米的方形或圆形浅坑,坑内一般用二至四根立柱承托屋架,其结合用绑扎法。屋顶覆以树枝及茅草(有的表面再涂泥),下部直达地面。入口为附有门槛之斜坡门道,门道上建两坡屋顶,例见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一般于室内中央稍前置火塘,建筑面积约在10平方米左右。实例最早见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及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晚期。,史前时期的建筑,陕西西

7、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2)穴居木骨泥墙,A.陕西半坡村遗址,史前时期的建筑,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史前时期的建筑,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史前时期的建筑,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史前时期的建筑,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聚落,大房子,陕西半坡村遗址

8、,分为三个区域:南:居住区北:墓葬区东:制陶窑场,(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聚落,大房子,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史前时期的建筑,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白灰抹面龙山时期已普遍使用,史前时期的建筑,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甘肃秦安大地湾,黄河流域 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 父系社会已确立,财产私有制,一夫一妻制家庭,住宅面积较小。,史前时期的建筑,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龙山文化,“吕”字形平面 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 内室与外室均有煮

9、食与烤火的地方,外室设有窖穴。,史前时期的建筑,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这个时期的文化也称细石器文化,有原始农业、定居生活、有一定的畜牧和渔猎。,史前时期的建筑,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红山文化,这个时期祭祀与神庙建筑的发现,出现了沿轴向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形式。建筑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生活手段,同时也成了社会思想观念的一种表征方式合物化形态。这一变化,促使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史前时期的建筑,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史前时期的建筑,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

10、元前3000年),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室内墙面装饰,史前时期的建筑,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陕西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结构体系,穴居-木骨泥墙,巢居-木构干阑,史前时期的建筑,建筑材料,土,木,史前时期的建筑,建筑类型,祭祀建筑,住宅 墓葬,住宅 墓葬,史前时期的建筑,建筑空间,建筑群,轴线,大房子 复合平面,长屋,史前时期的建筑,夏代的建筑活动,史前时期的建筑,农业、牧业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社会被私有制取代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诞生,从此中国进入财产私有、王位世袭的阶级社会,夏朝已经开始使用夯筑技术建造 宫

11、室到商朝建筑体系逐渐成长,出现夯土台宫殿,城市.陵墓均有发展,夯土技术成熟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的传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性,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的奠基期院落,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80cm夯土台,东西约108m,南北约100m 面阔八间殿堂一座,南面有门的遗址,封闭庭院(廊院) 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史前时期的建筑,夏代的建筑活动,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史前时期的建筑,夏代的建筑活动,规整的廊院式建筑群说明: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史前时期的建筑发展整体状况:相当缓慢,原始人从穴居和巢居开始,逐

12、步掌握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设计,这个时期的建筑仅仅是作为遮风避雨的简易场所,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的要求。,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 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13、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时期的建筑,夏、商、周(公元前2l世纪一前221年)夏、商、周的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属湿陷性黄土地带。为防止地基湿陷,先民发明了夯土技术,既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又可夯筑高大的台基或墙壁,建造大型建筑。,史前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建立了一

14、个具有相当文明程度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自从有了文字记载,手工业分工明显, 后期青铜器的使用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夯土技术已趋于成熟,同时木构技术也有鲜明的发展与进步 建筑技术发展:瓦的发明,商周时期的建筑,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商代城址,商周时期的建筑,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图片来源:张光直,商周时期的建筑,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城内:宫殿,宗庙城外:作坊,住宅,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15、,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 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商周时期的建筑,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商代宫殿复原,商周时期的建筑,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 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斗拱的概念,建筑技术,商周时期的建筑,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商周时期的建筑,从遗址平面看:殿堂的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各间面阔统一。以上特征说明这时期的木结构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建筑体系逐渐成长:出现夯土台宫殿,城市.陵墓均有发展,夯土技术成熟.,商周时期的建筑,木构架建筑,出现等级制度建筑技术发展:瓦的发明著名建筑遗址:陕西岐山 凤雏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有专家把它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商周时期的建筑,合院形式 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已使用了瓦,个体较大,主要用于屋脊檐口等重要部位 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宫殿等级分化,建筑类型,宗庙祖先崇拜,住宅 作坊 陵墓,城市,建筑色彩 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商周时期的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