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新概念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4603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新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理健康新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理健康新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理健康新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理健康新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新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新概念(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 讲 人:尹红霞,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章 健康的自我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培养 第四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五章 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 恋爱与心理健康 第七章 挫折与应对 第八章 情绪发展与调适 第九章 网络心理与调适 第十章 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why)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what)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what) 四、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how),一、心理健康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

2、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案例:,2002年2月23日,大熊猫“毁容”事件 今天学校的教育至少存在4方面的欠缺(袁贵仁): (1)心理教育 (2)环境教育(单亲、内向) (3)人文精神教育(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4)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要形成整体,优异的学习成绩带给他所需要的一切,但作为一个人所必要的心理的正

3、常成长被忽视与弱化,“高材生”的称号与社会评价掩盖了个人成长中的缺陷,致使他做出极端的举动。,二、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一)什么是健康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马勒博士指出:“必须让每个人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对于健康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躯体没病就是健康。因此,人们重视锻炼身体,而往往忽视心理卫生的保健。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趋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虚弱的状态。,健康的10条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

4、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 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体健康的新标准,简单概括为机体健康的“五快”和精神健康的“三良好”。 “五快”:指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好”: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5、。所以,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当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广义: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狭义:指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的过程。前者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后者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10条被认为是经典心理健康的标准

6、: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 5、自我评价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认

7、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我们不能仅根据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和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偏离正常的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3、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

8、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心理问题概述,1、心理问题的含义: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 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 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2、心理问题的类型,(1)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2)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焦虑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等轻度心理失调。 (3)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

9、中最严重的疾病,这些障碍包括心境障碍中的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精神疾病,白,黑,纯白,浅灰色,深灰色,纯黑,各种非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各种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程度:,健康人格 自信心高 适应力强,各种由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心理困惑 ,心理烦恼 .,服务人员:,无需,心理咨询员 社会工作者,心理医师 心理门诊大夫 (药物治疗为主),精神科医生,(心理辅导为主),心理障碍,心理困扰,各种变态人格与人格异常与障碍 (神经症,人格障碍),(轻、重性),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3.心理异常鉴别方法,a、观察法:观察其行为是否异常 b、会谈法:在会谈中了解其思维、情感

10、是否异常 c、测验法:用科学标准化心理测量量表测查是否偏离常模,10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则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 疲劳感 : 2. 焦虑反应: 3.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 4. 强迫现象 : 5. 恐怖和对立: 6. 疑病现象: 7. 偏执和自我牵挂: 8. 错觉: 9. 幻觉: 10: 自笑、自言自语:,4.正确使用鉴别方法,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仅根据一些情绪或躯体现象就轻易做出判断,更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 盲目给自己“诊

11、断”为某种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利于紧张情绪的降低和心理痛苦的缓解,这种消极的暗示作用有时还会使情绪和躯体反应进一步加重,反而给身心调整带来障碍。,(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极少,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1. 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1)生活适应问题 :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 (2)学习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等 (3)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等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

12、理发育异常等 (5)就业问题: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 (6)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困生”、“双困生”、“网络生”,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焦虑障碍 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心境障碍,(1)焦虑障碍 特定对象恐惧症 社交焦虑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2)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也称性行为变态,是指与生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 常见的性行为变态有性欲倒错,比如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异装癖和施虐癖等。,(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人格障

13、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4)心境障碍抑郁症状,(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变迁 2、学业期望 3、人际关系 4、自我认知 5、心理冲突 6、生活事件7、家庭环境,四、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一 )大学生关注个体心理健康 (1) 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平衡膳食、科学用脑、积极休闲、适量运动 (2)培养和完善人格 (3)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 (

14、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性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另外,有的学生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 (1)抑郁 (2)情绪失衡 3、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际关系不适 (2)社交不良 (3)个体心灵闭锁,4、情感问题 (1)爱情的困扰 (2)友情的困扰 (3)亲情问题 5、性心理问题 (1)性生理适应不良 (2)性心理问题 6、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困生”、“双困生”、“网络生” 7、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1)生活能力弱 (2)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思考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心理健康对个人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3、请结合实际评估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 4、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