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4559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0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凤峥,社会保障理论,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配置,本章重点讨论社会保障主要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对储蓄、资本、劳动力配置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 第三节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思路:社会保障制度储蓄的动机增加或减少 几个理论:挤出效应理论、挤进效应理论、中性理论 要求:了解主要理论的分析角度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主要围绕养老保险制度与储蓄的关系展开分析。,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一、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影响现收现

2、付制:(pay_as_you_go,PAYG)是养老保险创税三资金筹集的一种方式,它是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的。具体是指用正在工作一代人的缴费支付已经退休一代人的社会保险费用的制度安排。,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一)储蓄挤进论由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于1994年提出。挤进效应:一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再分配功能,可能会挤出个人储蓄,减少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积累,这种现象被称为挤进效应(crowded_out_effect)。,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分析思路:社会保障通过以下两个相反的力量影响个人储蓄。1.“挤出储蓄”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

3、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做“资产替代效应”。,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2.“挤进储蓄”由于现收现付制提供了较为安全的退休待遇,可能会诱使人们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意味着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这反过来要求人们在工作期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这叫做“引致退休效应”。,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个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这两方面力量的对比:如果资产替代效应引致退休效应,个人储蓄就会减少如果资产替代效应引致退休效应,个人储蓄就会减少费尔德斯坦根据对美国的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人储蓄有明显的挤出效应。,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3.理论界的讨论费尔

4、德斯坦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展开讨论:第一,引致退休效应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老年人劳参率的变化。阿伦观点:没有证据表明社会保障减少了老年职工的劳动供给,因而引致退休效应不典型。博斯金观点;19691973老年职工的劳动参与率下降,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收入大幅增加,因而引致退休效应存在。大部分学者认同这一观点。,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第二,挤出效应到底有多大与人口结构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社会保障供款对私人养老储蓄的替代。如果人口中老年人比重较大,则有可能发生挤出效应。,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私人储蓄,预防性储蓄,养老储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社会保障可以替代养

5、老储蓄,但不能替代预防性储蓄,对老年家庭挤出大。,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角度分析社会保障收入/总收入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储蓄意愿比较低。因此随着社会保障收入的增加,往往会减少私人储蓄,用于改善生活。对高收入人群而言,储蓄意愿比较强,社会保障不会挤出私人储蓄。但是,社会保障正常状态下主要是富人向穷人的再分配,所以必然会减少储蓄。,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收入来源说有两类:永久性收入和暂时性要素收入。永久性收入意味着收入预期稳定。暂时性要素收入意味着收入预期不稳定。国家通过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不平等收入,如果要消除永久性收入不平等,则不会导致储蓄下降

6、。,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二)挤进储蓄论理论:消费者短视,一般不会为退休谋划,强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人们不得不压缩眼前消费而为未来准备,必然导致社会总储蓄增加。心里渴望理论:一个人越接近目标,努力程度越高。,3000,2000,处在哪个位置上的人更努力呢,社会保障制度的引入,可以为人们提供比较多的养老金,鼓励人们为更高的退休生活积累资金。,生命周期理论基本认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如果外力帮助人们培养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将有助于增加储蓄。养老金与储蓄的关系,把1美元从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收入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账户时,总储蓄就提高了。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收入账户没有约

7、束的收入账户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收入账户有了约束的收入账户(如养老金账户),再分配功能分析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影响不同对高收入家庭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得这类家庭已非养老金财富积累的方式抵消社会保障的影响。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倾向于不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从高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再分配,是高收入家庭大幅度提高其他储蓄,而低收入家庭的储蓄不会减少太多,因为他们本来储蓄就很少。,(三)中性理论巴罗运用他的“中性理论”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不产生挤出效应。分析思路:当私人储蓄只是一个消费者一生种不同阶段收入转移的工资,即储蓄仅仅源于“消费动机”时,社会保障才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如果存在遗产动机,也就是

8、私人储蓄并不仅仅为个人进行,那么社会保障对于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应该为零。,(四)评述第一,资产替代效应是存在的但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差异和消费倾向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弱化。第二,引致退休效应也是存在的但强弱在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不一致分三种情况: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养老金水平比较低,引致退休效应较弱。,如果提前退休的养老金水平较低,引致退休效应较弱如果一个国家有“活到老做到老”的习惯,引致退休效应应较弱。第三,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对私人储蓄既有挤出效应又有挤进效应。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储蓄习惯社会初次分配收入状况,由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穷人,因而社会保障再分配的挤出效应通常大于挤进效应。

9、,第四,自愿性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因而会对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产生一定抵消。但是私人代际转移支付是否普遍以及额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传统习惯等因素,因而这种抵消在不同的国家不一样,通常难以抵消。,总之,社会保障都会对私人储蓄产生挤出效应,但由于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挤出效应在不同的制度下也是不同的。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实证分析也得出不同的结果,目前这一问题没有定论。,二、基金积累制对储蓄的影响完全积累制又称完全基金制(pension found),是指正在工作的职工为自己退休储备社会保险费用的制度安排,这是一种以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长期纵向平衡为原则确定的资金运行模式。人们对基

10、金积累制对社会总储蓄和积累的影响有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1.世界银行的观点基金积累制要求人们积累一定的储蓄额,减弱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影响,从而增加完全积累制对储蓄的促进作用。世界银行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点。2.戴维斯有关理论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强制积累对储蓄行为的影响:,个人初参加工作时,若不存在流动性约束时,支出可能大于收入,净资产为负数;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收入增长大于消费增长,会出现一个收支相等点,从此点开始,净资产开始增加;若存在流动性约束,一定收入水平只能有相对的消费水平达到最优消费前,净资产为零;超出最优消费之后,净资产大大高于无流动性

11、约束的净资产。,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期间参加了强制性储蓄计划,以便退休后有足够的积累,那么他在工作期间的消费水平会降低,净资产累积会相应增加。结论:第一,由于养老金承诺的非流动性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尤其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个人储蓄不会随着养老金收益的增加而一对一的减少。,第二,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使得强制性储蓄既不会因为借债也不会因为减少个人自愿储蓄而减少。第三,在一个增长的经济中,雇员可以希望提前退休,这也会使他增加工作期的储蓄。第四,如果从当前消费转向未来消费的替代超过了可以减少储蓄的收入效应,那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会为提高个人的总储蓄而提供激励。理解的关键点:当前消费转向未来消费的替代 减

12、少储蓄的收入效应。,基金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人的储蓄行为的影响比现收现付制要复杂,戴维斯通过对一些国家强制性养老基金的分析后,没有发现有规律的结论,因而,强制性养老金计划对储蓄的影响,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是强制性储蓄和自愿性储蓄的边际替代率大小。总之,短视行为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通过养老金的强制积累可以提高个人储蓄率;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强制性储蓄计划都能这样,关键是养老金计划的信用度高低,如果低,人们想方设法逃避缴费。,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储蓄的影响一些学者经过分析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安排不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储蓄的变化缘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成熟程度及其发展

13、变化。无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只要相对稳定,对储蓄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若制度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比较乐观,一定会发生挤出效应。,只有当制度发生变化时,才会对储蓄产生影响,当一国的保障水平低,预期不乐观时,社会保障制度变化会对储蓄产生挤进效应。结论:是否发生挤出效应,关键是制度是否稳定。,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内容:分析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思路:以社会保障为对象,分析其与资本市场的依存关系。,一、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资本市场分析点:(p71-72)1.早期现收现付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时代特征:政府直接经营,基金积累不多,所以参与资本市场很有限。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社会保

14、障制度时代特征:经济滞涨、政府财政恶化、社会保障制度受到的批评越来越多,改革成为必然。,3.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退休年龄相对稳定;养老金支付水平提高;收支差距扩大;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指标:财务净负债/GDP、通过税收消化净负债使得税收占GDP的比例提高的幅度 )改革的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多元化,特别是养老保险财务模式的变化(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变),基金积累规模扩大,保值增值压力大,单纯以银行、购买国库券难以为继,采用新的投资模式成为必然。,4.私人经营的养老金投资多样化使得收益率较高,也为社会保障基金选择新的投资方式提供了示范效应。观点:社会保障基金的政府经营、投资于政府债券或其他公共部门的社

15、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多数政府经营的社会保障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甚至为负数,而私人经营的企业退休基金则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社会保障支付危机要求通过资本市场来化解。,二、社会保障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从九个方面产生影响1.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分析点:作为一个长期强制储蓄计划,增加资本市场的总供给。表现:养老计划带来大量的长期资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发展资金。原因:可靠、成熟、覆盖面广的养老金计划可以在短时期内积累大量资金(新加坡、马来西亚、智力)要求:养老金基金占GDP的5%时,可以放松投资限制;达到20%时,可以投资于海外市场。,2.促进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如:

16、基金公司,养老金经营公司、会计及审计机构发展,证券评级机构等发展。3.促进资本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通过优质服务寻求客户。4.促进金融创新许多新的金融产品问世,满足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养老收益是一种劳动补偿的延期支付,所以养老基金对投资工具的选择必然会集中到那些长期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资产组合,这必然会增加资本市场的长期性投资。当一个养老基金高度成熟时,为了满足即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他所拥有的部分资产要具有相当的流动性。,5.理性投资运用投资理论指导投资活动,避免盲目性。为了保证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 老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养老基金对资本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回报分布要求进行科学的分析,投资工具合理组合。6.促进交易市场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交易、兑换和清算系统,7.参与公司治理股票投资上升,导致参与公司的治理。8.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养老金规模扩大,为了避免一国经济波动对对投资收益的影响,采取分散化投资策略,参与国际市场投资成为必然,由此导致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