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4372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601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01页
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01页
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01页
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01页
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6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税收政策下的企业涉税疑难问题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主讲人:肖太寿博士,目录 (一)企业所得税的涉税疑难问题处理与税收风险规避 (二)个人所得税涉税疑难问题处理与税收风险规避 (三)各种折扣、折让和销售退回的财税处理及例解 (四)平销返利行为的会计、税务处理 (五)企业促销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六)“甲供材”的账务和税务处理及风险分析 (七) 营业税疑难问题处理与税收风险规避 (八)其他税种疑难问题处理与税收风险规避,目录,(一)企业所得税的涉税疑难问题处理与税收风险规避,1、“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问题介绍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税务干部对于企业某个年度12月31日前

2、没有入账的成本费用,都确认为应计未计扣除项目不允许税前扣除。如果企业该年度扣除了,在以后稽查当中被发现,就认定为未按规定申报或虚列成本费用,处理的方法是补税、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1、“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文件:“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规定的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

3、扣除项目。”,1、“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如发现以上问题,应及时进行补帐,补帐的具体操作方法:年度申报直接调整,财务报表作补充说明,相关凭证和记录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入次年帐,并注意不得在次年重复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1、“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税收风险规避企业每年度在汇算清缴和年度申报的终结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核查上年度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情况,一旦发现“遗漏”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案例分析 -购入土地使用权的账务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房地产企业将购买的用以开发的土地在账务上直接记入“开发成本土

4、地”。该会计处理方式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并且在购买的土地迟迟未开发的情况下,会带来相应的税收风险。现举例说明如下。A房地产企业2006年1月购入一块商业用地(土地出让年限50年),价款8000万元。由于政府拆迁不到位等原因,该土地直到2009年1月才开发,A公司在购入土地时,直接将购入的土地记入“开发成本”科目。3年间,A公司税前利润均为2000万元。A企业未执行新会计准则。,案例分析 -购入土地使用权的账务处理,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二十条规定,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应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予以结转,结转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一次性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该准则指南第六条第四款对

5、此进行了解释,因为土地使用权是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本准则发布以前,较多的企业是区分开发的房地产属于自用还是对外销售来进行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如为自用,则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单独核算,在土地开发后也不结转;如为商品房开发,则土地使用权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是在取得时直接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本准则改变了以上做法,统一规定企业应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实际开发时一次性地将账面价值结转到房地产开发成本。,案例分析 -购入土地使用权的账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原先未入账,应先按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将该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之后再将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一次计入房地产开发

6、成本。基于以上规定,A企业2006年1月购入土地时,正确的账务处理是将购入的土地使用权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在土地未开发期间,每年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为160万元(800050),该摊销额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3年间累计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480万元,可少缴企业所得税145.6万元(1600.331600.331600.25)。2009年1月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转入“开发成本”科目时,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520万元(80001603)。,案例分析 -购入土地使用权的账务处理,原账务处理直接将土地使用权计入开发成本,3年间未进行无形资产摊销,少计入管理费用金额480万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7、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第一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案例分析 -购入土地使用权的账务处理,按A企业原账务处理,开发成本中土地的会计成本虽是8000万元,但以后税前可扣除的土地成本只能是7520万元,比正确账务处理多缴企业所得税145.6万元。此外,正确的账务处理在前几年就陆续以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的形式抵减了应纳税所得额,少缴了企业所得税,既缓解了企业资金的压力,又获取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当然,A企业在以后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土地的成本还是以购买的价款8000万元来计算,这是土地

8、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计算依据不同的地方。,2、劳动保护费用税前扣除的分析,某税务局稽查局在对所辖A公司的检查中,发现该公司“管理费用劳动保护费”科目金额较上年增长异常。进一步抽查会计凭证发现,该公司当年度服装费支出偏高,100人的单位,支出达20万元。对此,A公司财务经理解释为分批购买的工作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账务处理的规定,劳动保护费应计入管理费用核算。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税前扣除。该经理认为,金额偏高也不算违反规定。,2、劳动保护费用税前扣除的分析,分析: 一、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和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

9、知相关规定,劳动保护支出的范围包括:工作服、手套、洗衣粉等劳保用品,解毒剂等安全保护用品,清凉饮料等防暑降温用品,以及按照原劳动部等部门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5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企业以上支出计入劳动保护费,可以税前扣除。但要注意的是,劳动保护费的服装限于工作服而非所有服装。A公司发票显示供货商为高档商厦中的知名品牌,且采购数量有限,金额较高,动辄几千元的套装按照劳动保护费列支,显然既不合情又不合理。,2、劳动保护费用税前扣除的分析,二、劳动保护支出税前扣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必须确因工作需要。若非出于工作需要,

10、则该项支出不得扣除。二是为职工配备或提供,而不是给其他与其没有任何劳动关系的人配备或提供。三是限于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品等。该公司在节假日前后列支的服装费,除少数公司领导外,不能提供完整的领取手册,既然非公司职工使用,则不能按照劳动保护费列支。,2、劳动保护费用税前扣除的分析,三、企业为职工发放非劳保必需品无可厚非,例如高层、中层的形象塑造支出,也是公司形象宣传的需要。即使采购服装在发票上注明类别为劳保用品,也不能按照劳动保护费进行税前扣除,其实质属于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一种非货币性福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11、)的规定,此种非货币性福利不计入职工福利费扣除,应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计入工资、薪金总额显然可以全额扣除,但企业计入劳动保护费就可能少计应代扣代缴职工的个人所得税。,2、劳动保护费用税前扣除的分析,四、企业用于非本单位职工的非劳保必需品,若与生产经营有关,实质属于企业的交际应酬支出,按照业务招待费规定扣除。如果与生产经营无关,则属于企业的赞助性支出,应全额纳税调整。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的规定,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实物,应按照“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2、“应付帐款”长期挂帐的处理技巧与税收

12、风险规避,税收风险规避对于“长期挂帐”问题,最好是要求相关的债权人每年年底发来一个书面“还款计划”,同时企业要制作每年的还款记录的备忘录。,2、“应付帐款”长期挂帐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税收风险规避对于“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帐款”,在收集了“债权人失踪或死亡”和“企业倒闭或破产”的相关文件和法律证据后,应及时转入“营业外收入”。如果无法找到相关的证据,则,应放在 “应付帐款”长期挂帐。,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问题的介绍税务机关不论何种情况,对企业收到的财政补贴或政府补助一律予以征税 。到底征税还是不征税?,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企业所得税法

13、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九)项所称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 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三)项所称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

14、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 财税字199581号: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第一条第(三)项对财政性资金界定如下: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

15、,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 财税2008151号第一条规定如下:1、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2、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 财税200987号第一条规定,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16、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处理技巧 财税200987号第二条规定,符合以上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3、财政补贴收入的处理技巧与税收风险规避,税收风险规避 企业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应保存好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针对该财政补贴收入的政府文件,看是不是有政府部门指定的专用用途;同时,对该补贴收入应单独进行会计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