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4133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共管理教研部 孙 长 生,一、为什么要创新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二、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现状三、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态,一、为什么要创新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制1、从理论上看2、从实践上看,一、为什么要创新和完善 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1、从理论上看首先、从政治学角度看国家的基本属性包括:阶级性社会性主权性,其次、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增长政府管理社会管理,一、为什么要创新和完善 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2、从实践上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所决定的。表现为:“三、四、五”,表现之一、 “三” - 三

2、个重叠:三个重叠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整体转型经济社会全面开放,表现之二、“四” - 四个增强:四个增强 :独立性(思想文化领域)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表现之三、“五” - 五个多样性五个多样性:社会经济成分 全民就业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关系利益分配方式,一、为什么要创新和完善 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从实践上看具体讲有以下五个原因,原因之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新的管 理体制与之相适应,以保证社会的稳定有序。社会结构的变动表现为: 经济结构 城乡结构 阶级阶层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和新的社会矛盾的发生,要求调整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管理方式,以

3、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原因之二、新的利益格局的调整,要求统筹协调 各种利益关系,减少社会冲突,保证 社会发展的稳定。从改革的内容上看 :面宽 层深 配套 风险大从改革的动力上看 : 初期是政府牵动 具有很大的被动性现在是社会期望和要求都很高 具有主动性,原因之三、公共需求供给的严重不足,是改革和 发展得相当长时期内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教育 - 政府投入不足医疗 - 价高 面窄 人员不足社会保障 - 水平低 覆盖率低环护 - 问题严重 认识不足 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可以集中概括为: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在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化、结构复杂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原

4、因之四、对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需要有效地引导各 种社会思潮,不断扩大社会共识,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会主流文化。这些社会观念变化的主要表现为:A、法制观念不断增强B、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C、维护自身权益要求不断增强D、对民主法制、依法治国提出更高要求 E、对自身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变化和碰撞中,如何在求同存异中形成共识,在多样包容中扩大共识,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原因之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要求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百年里,完 成欧美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和城 市化进程,使得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集中、更 加突出,来势更加迅猛。,二、我国当前社会管理

5、的现状,1、我国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 * 资源与人口关系的矛盾 *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 城乡关系的矛盾 * 公共服务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 社会财富分配中的矛盾 * 政府消费与公共财政规模的矛盾 * 干部和群众关系的矛盾 * 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的矛盾 * 公权与私权关系的矛盾 * 管理主张和管理现状的矛盾 * 管理手段和目的的矛盾 * 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关系的矛盾 * 改革期待和进程的矛盾 * 治理观念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上述各种矛盾加以梳理,看出我国社会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全面进步不相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五个:,一是、社会发展与政府服务滞后

6、于社会 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要求,社会事 业发展慢、社保体系和社会管理制度不全。,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率低、就业形势 严峻。,三是、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多样化的社 会组织发展的要求。,四是、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收入差异、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导致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增多。,五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没能充分发挥作用。,2、中国构建新的和谐社会管理体制的社会优势一是、深厚的民族凝聚力二是、文化精神中的高度包容性三是、扶贫济困的民族传统四是、深厚的务实精神五是、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六是、人心思定七是、后发的借鉴优势八是、追求和维护平等的时代潮流,3、发

7、达国家政府管理的基本经验第一阶段、自由竞争时期 - 政府有限 职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管理理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占主流主要经验:其一、社会自我管理,政府放任自由 其二、政府主要承担社会秩序管理其三、政府负责济贫,第二阶段、混合经济时期 - 全面社会管 理或福利制国家(20世纪初到1978年,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主要经验:其一、建立保障制度 - 福利制国家其二、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其三、提高消费需求,第三阶段、全球化市场经济时期 - 工作福利(1978年以后至现在,人均GDP达到26000美元前)主要经验:其一、教育、培训、科技是财政投资的方向其二、以充分就业为核

8、心变福利制为充分业其三、利用社会组织协助社会治理 其四、重视社会资本使用、重视社会建设,以上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启示一、要充分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启示二、正确评价福利制国家:一是要把握福利制国家发展的规律二是要认识到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要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启示三、要全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是要看到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二是要重点借鉴与我国现阶段相近 的时期的经验三是要掌握其发展目标,三、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形态,1、新型政府管理体制的一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般原则:原则一、政府主导和公共管理社会化相结合原则二、公平正义与效率效益兼顾原则三、代表民意与发挥民众的

9、积极性并举,主要目标:目标一、通过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形成和完善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目标二、通过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关系。,目标三、通过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适应公民社会兴起的客观要求,提高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水平。目标四、通过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多样化的社会、经济联系。,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点内容和举措:举措一、提高党对社会社会的整合能力:一要处理要党和政府的关系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三要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四要

10、不断提高党的社会管理能力五要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举措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举措三、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民间社会织。,举措四、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建设和管理。在城乡努力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举措五、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增强参与渠道, 提高参与能力。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政府网络,形 成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举措六、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社会预警机制,举措七、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管理体系 - 分类管理、分工负责、条块结 合、疏导为主 管理机制 - 统一指挥、反应灵活、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管理 - 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社会成员 - 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感和抗、防、自安能力。,祝大家:学习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