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484031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绪论 1.1.城市交通的含义城市交通的含义, ,分类分类 城市交通是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广义的城市交 通包括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 分类:客运交通客运交通: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快速轨道交通,准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个体机动交通, 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货运交通货运交通:重货运交通,轻货运交通 2.2.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 间的交通.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内部交通:即狭义的城市交通,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城市各种用地间人和物 的流通.城市出入口交通城市出入口交通:在城市边远地区或称为城乡

2、结合部分地区所产生的市区和城市外 围地区相互之间的客货运交通形式.城市过境交通城市过境交通:一种是指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另一种是 大城市本身边缘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通常分为市区外围过境交通和深入市区过境交通俩类 3.3.城市交通的层次城市交通的层次 市际交通市际交通:城市之间的交通,城市是市际交通的交汇点和终端 市域交通市域交通:从城市范围到城市管辖地段的交通 市内交通市内交通:城市范围内的交通第一章第一章 1.1.铁路等级及作用铁路等级及作用 I 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线路,远期客货运量大于等于 20Mt II 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线路,远期客货运量大于 10Mt 或在铁路

3、网中起联络,辅助 作用的铁路远期客货运量小于 20Mt III 级铁路: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客货运量小于 10Mt 2.2.铁路线路的技术要求铁路线路的技术要求 轨距轨距:一条铁路倆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标准轨距标准轨距:1435mm1435mm 我国 1067,1000,762,600 国外 宽轨 1524.路基路基是支承铁路线路上部建筑(钢轨,轨枕与道床)的基础.一般单线铁路路基面宽 度在 6-7m 左右,如系双线,则需加 4m. 3.3.限界定义限界定义:为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 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

4、定的不予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 机车车辆限界机车车辆限界:能够通过机车车辆的,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平面上横向最大轮廓线.机车车辆无 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过该限界范围 建筑接近限界建筑接近限界:供机车车辆通过所用的,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平面上的横向极限轮廓线.一切建 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该限界范围 铁路线间距铁路线间距是指两条铁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站内线间距较大,一般到发线间距在 5m 左右 4.4.铁路车站类型,基本形式,布置形式铁路车站类型,基本形式,布置形式 铁路车站因其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货运站,编组站等.布 置的基本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

5、客运站距市中心在 23km 以内是比较方便的 中间站中间站:A)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 B)沿零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 C)办理客货运作业 D)某些 还要办理机车加水及部分检修作业.布置形式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三类 区段站区段站:A)办理中间站作业 B)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检查和车辆的维修. 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可归纳为横列式,纵列式和客货纵列式三种类型 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的收发和邮件的装卸.它与客运站的相互配 列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分别为纵列配置和横列配置 货运站货运站:专门办理接发货物列车,装卸货物以及编组选配货物列车等作业.货

6、运站的布置形式 基本可分为尽端式,通过式,混合式三种编组站编组站:办理列车的接发,改编,机车和乘务组的更换,机车整备以及车辆检修等作业.编组站 的主要形式归纳为单向与双向两类,每类又可按车场配列的方式分为横列式,混合式,纵列式 三种 5.5.铁路站场位置选择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 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铁路站场的位置与数量和城市的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 向,自然地形的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有关 6.6.编组站位置如何选择编组站位置如何选择 1)妥善处理与城市的关系,避免与城市相互干扰 2)编组站位置应

7、便利集纳车辆 3)密切结合地形,地质,水纹等自然条件以节省土方工程量,并尽量少占农田,保证建筑物的 基础稳固和防止洪水和内涝的侵害,并预留将来发展的可能.同时,充分利用旧有设备以节省 工程费用第二章第二章 1.1.港口组成港口组成:港口有水域和陆域两部分组成 2.2.港口铁路的组成及布置原则港口铁路的组成及布置原则 组成:港口车站,分区调车场,联络线,铁路装卸线 布置原则:A)与整体规划布置协调 B)方便货物装卸 C)通过能力与其他系统协调 D)与城市规 划紧密结合 E.考虑远景规划留有发展余地 3.3.按平面布置,码头分为几类按平面布置,码头分为几类 顺岸码头,突堤式码头,港池式码头和离岸式

8、码头 4.4.港口道路的组成港口道路的组成:通行线(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装卸线,停车场第三章第三章 1.1.公路分类公路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 2.2.公路网布置原则公路网布置原则 1)公路网的布局,主要线路的走向,公路的等级应与交通流的流量流向一致 2)选线尽量选择地形,地质较好的走向,处理好与河流之间的交叉关系,降低公路造价 3)区域运输体系内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应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发挥各自长处,并尽量减少公路 与铁路的交叉干扰 4)区域内部道路要与外路道路协调衔接,避免出现断头路或设计车速急剧变化 5)公路网布局规划应分层次进行,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省道网要以国道网为基

9、础,地方道 路网应服从国道,省道网的需要 3.3.公路网布局典型模式及适应情况公路网布局典型模式及适应情况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 政治,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 处是周围城 三角形路网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重要城镇间的直达交通联系.这种布局形式通达性好,运输 效率高,但建设量大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 一种不完善的路网布局 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 然村寨与市,县政府联

10、接起来5.5.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 环形绕行式,切线绕行式,分离式,穿越式 6.6.客运站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情况客运站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情况:边缘布置式,环绕布置式第五章第五章 1.1.居民出行特征居民出行特征:居民出行特征主要包含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辰 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以及出行距离分布等 2.2.出行的定义出行的定义:以下俩点:A.凡是从甲地去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次出行:a. 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 b.利用有路名的街道或公路 c.步行单程时间 5min 以上,或交通工具 单程在 400m 以上.B.凡以步行或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

11、目的的连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 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记为一次出行 3.3.出行空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 居民出行量的空间反映了居民出行空间的流动规律,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以及城市土地利用 布局特点.出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就业岗位分布请况 4.4.期望线期望线:期望线是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 等时线等时线:由城市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交 通便捷程度.等时线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以及该中心在不同出行 时间内所能服务的用地范围 等距线等距线:即在这种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的中心,所走的距离相等

12、 居民出行范围居民出行范围: :通常居民步行范围约在(1.5km)(1.5km)左右 出行时耗可容忍范围出行时耗可容忍范围: :居民对通勤的出行时耗能容忍的极限时间是(45min)(45min) 5.5.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方法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方法( (重点重点) ) 1)加密城市支路网,提高公交网密度,缩短不行到站时间 2)缩短行车间隔时距,在高峰时期 提高发车频率 3)用 GPS 手段在公交车站上公布行车时刻表,缩短居民候车时耗 4)采用 IC 卡 票制,改善车辆动力性能和站点设置,设置公交优先道,专用道活大站快车,提高公交车的运 送速度 5)各种公交线路点间在时空上衔接好,换乘便捷 6.

13、6.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是土地使用和交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的各种出行方式有着各自 的特点,影响着城市土地布局.例如,步行交通适于紧凑的布局;自行车适于高密度城市,私人 机动车适应各种距离的低密度分散活动,使城市布局有分散,低密度发展的倾向;公共交通适 合中长距离的交通运输,能引起城市以较高密度向外指状扩展.因此高人口密度的集聚城市 往往与单纯依赖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交通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放射型卫星城市结构往往与 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构成的交通系统密不可分,大范围城市化的较低密度郊区住宅区和高人 口密度中心区构成的城市形态,与私人小汽车,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构成的综合交

14、通系统紧 密相关.由于城市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城市布局最好能够满足多方面的交通需求 8.8.交通方式如何分类交通方式如何分类 个体交通:个体非机动车交通和个体机动车交通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交汽电车,中小巴,出租车,轮渡等第六章第六章 1.1.城市交通预测方法城市交通预测方法:四阶段:出行生成出行生成(回归分析法,总量分摊法),出行分布出行分布(增长率法,重力 模型),出行方式划分出行方式划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指导微观预测),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平衡与非平衡) 2.2.交通线网布置原则交通线网布置原则 A)尽量满足乘客的要求 B)尽力适应城市的发展 C)尽可能选择最佳方案3.3.交线

15、网的类型交线网的类型 A)设有中央首末站的放射型线网 B)棋盘型线网 C)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线网 D)带有环线 和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型线网 E)混合型线网第七章第七章 1.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它由常规公共交通,快速轨道交通,BRT 系统,辅助公共交通和 特殊公共交通四部分组成 2.2.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 指单位时间内在固定线路上营运的公交车辆运载乘客的能力,也就是应具备的公共车辆数和 客位数,包括车辆(或客位)为营运而行驶所产生的车公里(或客位公里) 提高公交车辆客运能力的措施提高公交车辆客运能力的措施 A.提高行车速度(影响因素道路交通和交叉口

16、;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站距) B.缩短发车频率 1)最大行车频率不得超过停靠站的最大通行能力 2)最小发车频率应与服务 质量相适应 3)高峰小时发车频率应于配车的运载能力相适应 4)在满载率允许范围内,发车 频率应与行车人员的作息时间相适应 C.缩短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即由家走到公交车站和下车走到目的地的步行时间,候车时间, 在车内的时间和换乘时间) 3.3.城市公交线路布设的原则城市公交线路布设的原则 1)尽量满足乘客的需要(乘客对公共交通的要求是以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 2)尽力适应城市的发展(依据不同区段的用地特征和人口规模布设不同类型线网) 3)尽可能利用城市道路(公交线网应尽量均匀地不设在各条道路上一则是线网密度增加;二 则增加了线网的客运能力;三则可避免不必要的走向弯曲,使乘客最少花费和最少用时,在最 短距离内完成出行) 4)尽可能选择最佳方案(1.使乘客步行到车站时的时间最少 2.是使线网的客运能力最大) 4.4.城市公交线网的类型城市公交线网的类型 A)设有中央首末站的放射型线网 B)棋盘型线网 C)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线网 D)带有环线 和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