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3916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学_要点_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复习纲要,一、笔 试,时事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 70%,二、说 课,教育法规,30%,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二、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P2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欧洲1902年壬寅学制 1904年癸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推崇的理想:“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代表人物 库姆斯 伊里奇 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原始性,内容:贫乏,

2、方法:口耳相传,形式:与生产劳动 紧密结合,2、教育的平等性、全民性,(二)古代教育(奴隶、封建) 1、教育的阶级性 “学在官府” 2、森严的等级性 3、学校对教育的主导性 4、古代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5、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夏代 学校教育出现 P5,西周:“六艺”,宋代:四书五经,欧洲典型教育体系: P7 1、雅典和斯巴达 2、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三)近代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P619世纪出现“公立教育系统” P8,(四)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P9,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探索 教育规

3、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二)独立形态阶段(16-19世纪)(三)蓬勃发展阶段(19-20世纪),(一)萌芽阶段P11-12 世界上(中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墨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二)独立形态阶段 P1416,【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班级授课制,【德国】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之父 “教师中心论”,【法国】卢梭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英国】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三)蓬勃发展阶段,1、现代教育学派 p16-17【美国】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儿童为中心” 主张“做中学”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

4、社会”,【中国】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生活”,2、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p18 教育学,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高速度、高难度”,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教师的谈话,马卡连柯 教育诗 “平民教育”,3、【中国 】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4、【德国】 瓦 根舍因 范例教学法,第二章 小学教育,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奠基作用 小学教育的特点全民性 义务性 全面性,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P20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

5、代 (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P20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年 张焕纶 正蒙书院1897年 盛宣怀 南洋公学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P22,1、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采取两个基本方针 2、学制改革试验 3、教学改革试验,二、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的概念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应尽的责任“强制教育”,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和义务教

6、育的起步。,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方面: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9 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中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义务教育的意义 P23,(三)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第二节 小学教育目的,一、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一)什么是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需培养人才的

7、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二)意义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三)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P30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33,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P35-37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

8、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P38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生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二、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二)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三)多因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P40,三、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0-42,(一)身心发展的

9、顺序性 (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二节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 2、社会生活条件(环境)3、教育4、个体的实践活动,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的概念遗传(或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它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二)遗传的作用 P43,二、环境及其作用,(一)环境的构成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10、三、学校教育及其作用,(一)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P45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2、专门训练的教师3、有效地控制和影响,第三节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 。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P48-51,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第一节 学 生 在教育系统中,学生和教师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我们强调教师要吃透两头,即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一、学生

11、的本质属性 P52,(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 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美】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P55,学生享有的权利概括起来有受教育权和人 身权。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国家对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 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第二节 教 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专业化的教师观,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 P 61 1

1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1986年6月21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类别,(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P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 2、授业解惑者3、示范者 4、管理者5、父母与朋友 6、研究者,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P 63,(一)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1、学科知识素养(专业文化)2、广泛的文化素养(一专多能)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掌握教育理论思想,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2、具备教育的实践能力,(

13、语言、组织、处理教材、教育科研等能力和教育的机智),(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教育工作2、热爱学生(核心),(四)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P67,(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教育工作2、热爱学生(核心),(四)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P67,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P68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基本要求,(一)民主平等(二)尊师爱生(三)心理相容(四)教学相长,第五章 课 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

14、是当代 教育改革的核心。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一、课程的概念:P72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73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三、课程类型:(一)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二)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四、课程设计,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P 77- 81,五、教科

15、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P82-84,六、我国小学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P 85,注意区别 小学教育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普及性 、 基础性 、强制性,第六章 教 学(上),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P9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二、教学的意义 P91,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三、小学教学的任务:P92-93,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P9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认识的 ;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P96-100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P100102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