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的美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3868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两宋的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代两宋的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代两宋的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代两宋的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代两宋的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代两宋的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两宋的美术(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代两宋的美术,零六管一尚颖,目录,五代两宋的美术概况绘画作品的代表其他美术作品,五代两宋的美术,五代两宋是绘画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人物画广阔地反应了社会生活,表现贵族生活的绘画仍占相当比重,尤其以画院作品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有反应城乡生活的风俗画、创作活跃的历史故事画、以白描和减笔为表现形式的人物画、山水花鸟画等。,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重屏会棋图(周文矩),纺车图(王居正),村医图(李唐),货郎图(李嵩),牧牛图(阎次平),婴戏图(苏汉臣),番骑猎归图,清明上河图,北宋末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巨幅杰作。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景象,后半段则生动

2、描绘成内街道商店的交易景象。画家描绘了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物及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全卷的结构巧妙,有起伏,有高潮,特别是桥面上行人拥挤争道之状更为惟妙惟肖,显示了画家高度的写实技巧及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画卷概括而形象的反映了中古城市风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宋代的历史故事画中,民族矛盾尖锐促使画家往往通过历史题材反应人民的思想愿望。南宋初年李唐采薇图就是通过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是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的故事,讥讽南宋政府中某些人对金妥协投降的丑恶行径。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则以因无力抵御外族入侵而造成的历史悲剧,曲折地隐喻少数民族统治集团的入侵给宋代人民带来的颠沛流离的痛苦。

3、宋代画家折槛图歌颂了西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不畏强暴冒死弹劾权臣张禹,表现了对正直忠良之臣的崇敬与期望。这些作品中对不同人物的形象气质都有集精彩的刻画。,李公麟是活跃在神宗、哲宗时期的画家,出身士大夫世家,富有文学修养。他往往以白描形式作画,以优美而富于表现力的线条刻画形象而不设色,显得雅致朴素别具一格,传世的五马图可见其功力。,梁锴是南宋宁宗时期的宫廷画家,性情疏野,画风豪放,善于以简括的笔墨作画。他的画李白行吟图仅仅洒脱的几笔就勾出诗人气质而具有生动传神之妙。,山水花鸟画在五代以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五代后梁的荆浩、关仝长期深入自然山川,成功的地描绘了黄河两岸雄壮的山水景色。南唐的董源、巨然则由

4、于描绘了江南的特色风光,而成为别具一格的江南画派。中原的郭忠恕和江南的卫贤还善于画楼阁,把规整的人工建筑与自然山川结合起来,为“界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宋初的李成画寒林平远著名,范宽则成功描绘了关陕一带浑厚雄峻的大山,他的溪山行旅图是中古山水画的不朽名作。神宗时期的郭熙善于通过对四季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优美的意境。他的早春图通过对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微妙季节变化画出欣欣向荣的大地回春的景色。,南宋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集中于画院,出现了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宋年、马远、夏圭。描绘动植物的花鸟画在五代以后业蓬勃发展。后蜀宫廷画家黄筌用细腻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刻画奇花异鸟,生动逼真,被称为“皇家富

5、贵”。北宋花鸟画家注重对花鸟草虫的深入观察体验,使描摹对象更为生动。北宋末年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腐朽,但在院体花鸟画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和南宋的画院聚集了很多画花鸟的高手,如林椿、李迪、吴炳等人,现今流传的作品有果熟来禽图、雪树寒禽图、出水芙蓉图等。,其它美术作品,五代两宋石窟开凿活动主要集中于四川、陕北地区中原地区则趋于消沉。但这一时期的寺院建造仍具相当规模。现存山东长青灵岩寺的40尊罗汉;山西太原晋祠的侍女;大足石窟中观音菩萨等都各具特色,表现出与现实结合的写实特点。但已经缺少唐代那样恢弘的气势。作为陈设和玩具的小型泥塑、瓷塑也因与广大群众生活有密切联系而广受欢迎。,小结,五代两宋的美术,反映了宫廷、士大夫和市民等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世俗趣味进一步抬头。各种美术作虽然缺乏唐朝的华丽与豪放,但在写实技巧上却达到了古代的巅峰,创作中逐渐讲究洗练,追求诗意,形成了细腻典雅的风格。大量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商品供应社会,把讲求使用和优美的造型装饰成功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同的美术品类之间相互交流渗透,也使技巧日益完善和提高。,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