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城(日本)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3566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端康城(日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川端康城(日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川端康城(日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川端康城(日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川端康城(日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端康城(日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端康城(日本)(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 未 眠,川端康城(日本),花未眠一文的文脉,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是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要解读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认识,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尤其要注意一些段落中的中心语句。引子:“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因为这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我”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而且这在夜中绽放的未眠之花显得格外的美。慨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中一点一滴的美都是难能可贵的,而人感受美的能力却是有限的。美的获得:“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任何一件细小的东西都可能引发人的美感。慨叹:“我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

2、真的花。”,忽视自然美,只去欣赏常常要逊于自然美的艺术美。自然的美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我们去亲近,去观察和欣赏,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品。举例:一是李迪、钱舜举、罗丹等,对自然美观察之仔细是他们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也让人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领略到自然的美;二是“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极为相像。对宗达的写实精神、细致的观察给予充分的肯定;三是从自己观察到的晚霞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与自然美相契合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自身经验:“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有些人看到罢了。”冬天看岚山,人少,仔细观察

3、,才真正感受到岚山的美。结语:照应开头,突出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问题探究,1.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3.自然美与艺术美。 4.艺术创作中的写实与虚构。,1.(1)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2)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2.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

4、”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3.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练 习 题,1.(1)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答:(2)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答: 2.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答:3.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答:,练 习 题,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发现

5、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但文章内容却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其实是要强调对“微不足道”的现象的“发现”与“思考”。 B.文章借“花未眠”,批评了当时日本社会中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认真观察社会的弊病,常常出现拙劣之作。因此作者慨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C.文章通过描述罗丹与玛伊约尔的创作风格的不同,

6、进一步强调细致观察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又通过“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象的叙述,表明艺术需要“高尚的写实精神”。 D.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E.作者从凌晨发现花未眠写起,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文章具有启发性。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形象来阐述自己对美、对感受美的认识,可谓深入浅出。,B、C,(B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稽之谈;C项举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领

7、略到自然之美”,而“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似的叙述,则是为了说明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道理。),川端康成其人与文 叶渭渠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一两岁上,父母双亡,少年时代,祖母和姐姐又相继作古,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使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悲哀之中,在他稚幼的心灵里投下了寂寞的暗影。十六岁上,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一),附录,少年的川端康成聪颖

8、过人,早早闯入说林书海,广泛地猎取古今世界名著和日本名著,尤其是对源氏物语更是爱不释手。他对这部名著虽不甚解其意,只朗读字音,欣赏着文章的优美的抒情调子,但却深深地为其文体和韵律所吸引。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后他写作的时候,少年时代那种似歌一般的旋律,仍然回荡在他的心间。他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憧憬,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阪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

9、小说肩扛教师的灵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大学时代,川端康成与爱好文学的同学为了向既有文坛挑战。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描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文坛老

10、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笔,为杂志写出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处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说,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二),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

11、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和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同路

12、人,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雪国描写主人公驹子沦为艺妓,在屈辱的环境下成长,承受着生活的不幸和压力,勤学苦练技艺,追求过一种“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得到普通

13、女人应该得到的真正爱情。但是,作为一个现实问题,在那个社会是难以实现的。她追求的实际是一种理想的、极致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哀伤虚幻的爱。男主人公岛村却把她这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情感,都看作“一种美的徒劳”。从某种意义说,这个故事是当时日本社会世相的相当精确的艺术概括。,伊豆的舞女、雪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在艺术上开始了一条新路。川端曾盲目模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全盘继承传统都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艺术上的新追求,且不断总结经验,对传统与现代结合进行积极的艺术探索。他的伊豆的舞女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学优点的基础上,力图保持日本文学的传统色彩作了新尝试。而雪国则使两者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

14、青的地步,赋予作品更浓厚的日本色彩。其二,从雪国开始,川端的创作无论从内容或从形式来说,都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即以抒情笔墨,刻画下层少女的性格和命运,并在抒情的画面中贯穿着对纯真爱情热烈的赞颂,对美与爱的理想表示朦胧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徒劳毫不掩饰的渲染。对人物心理刻画更加细腻和丰富,更加显出作家饱含热情的创作个性。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40多篇掌小说),在川端康成全集37卷本中占去了25卷,这些小说,除了东京人、生为女人比较长以外,中长篇小说一般都在八万至十二三万字内,

15、掌小说短者仅有数百字。川端的小说,不仅数量甚丰,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初期就十分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并逐步形成他的独特风格。,在创作实践的全过程中,他的风格虽然还有发展,其作品的色调也有些许改变,或浓或淡,但并没有断层、没有根本变化,他创作初、中期所奠定和完成的基本特色是:孤独的主观感情色彩、忧郁的感伤抒情情调、人情与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虚无与颓废的思想等。但是,后期的作品呈现更复杂和多样化的倾向,贯穿着双重或多重的意识。比如以名人、古都、舞姬为代表,主要表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对传统的执著,作家在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作了新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很

16、大的成就。以千只鹤、山音、睡美人、一只胳膊为代表,一方面深入挖掘人的感情的正常与反常,以及这种感情与人性演变相适应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颓伤色彩。因此,它们在表现人的生的主旋律的同时,也表现了生的变奏的一面。从小说形式来说,以纯文学为主,作为其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中间小说、少男少女小说,以及其他小说形式比如自传体小说、报告小说等。,中间小说是介于纯文学与大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式,代表性的作品有:东京人、少女开眼、河边小镇的故事、风中的路、生为女人、彩虹几度、青春追忆、玉响等,这些中间小说既重视纯文学的艺术性,也注意大众小说的通俗性,深受大众读者的喜受。,少男少女小说,主要以大中学生为对象,代表作品有少女的港湾、花的日记、学校之花、美好之旅、父母的心、肩扛恩师的灵柩等,以爱为主旋律,描写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师生情、学友情等,文笔优美、表现细腻、情调悲戚,饱含着青春的纯爱。在川端笔下,一些少男少女的主人公即使是萍水相逢,也以爱相待,表达了纯真的友谊。一篇篇少男少女之作,在青少年读者面前,绘出一幅幅人情美和心灵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