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3455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与设备接地60-63(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电光源和灯具,一、电光源及其种类,将电能转换成光能,从而提供光通量的器具和设备称为电光源,1、电光源,2、电光源的种类,(1)热辐射光源,(2)气体放电光源,电光源的类别,3、电光源的主要技术特性,(1)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2)额定功率,(3)总光通量,(4)发光效率,(5)寿命,全寿命,有效寿命,(6)光谱能量分布曲线、光色,()频闪,二、白炽灯和卤钨灯,构造:,灯头、灯丝、玻璃壳,分类:,1、白炽灯,真空灯泡,充气灯泡,结构简单、价格低廉,2、卤钨灯,原理:卤钨循环、寿命长,特点:,对电压要求高,起动电流大,光效高,显色性好,表面温度高。,三、荧光灯,特点:,光效高,寿命长,光色

2、好,功率系数低,频闪,环境要求高,四、高压汞灯,高气压汞蒸汽放电光源,光效高,寿命长,起动时间长,显色差,五、高压钠灯,六、照明灯具,、照明灯具的分类,按光通量比例分,按灯具结构分:,开启式灯具,保护式灯具,密闭式灯具,防爆式灯具,按固定方式分:,吸顶灯,镶嵌灯,吊灯,壁灯,台灯,立灯,轨道灯,吸顶灯,镶嵌灯,吊灯,壁灯,台灯,立灯,轨道灯,七、照明灯具的选择,选择考虑因素:,(1)建筑空间形状和尺度,装修风格特点,(2)结构形式和设备布置,(3)特殊环境条件(热、光、声、震动、灰尘、腐蚀等),(4)灯具的光通利用系数、光分布,(5)限制眩光的要求,(6)灯具材料的耐久性、光衰,(7)是否便于

3、换灯和清洗,(8)外观,(9)防护等级,对室内照明布置的要求,应满足:规定的照度; 工作面上的照度均匀度; 光线的射向适当,无眩光,无阴影; 灯泡安装容量减至最小; 维护方便; 布置整齐美观,并与建筑空间相协调。,八、 照明灯具的布置,九、灯具安装方式,保证电气安全一般车间2.4m,电气车间2m,民用建筑无此要求,取决于房间高度。 限制直接眩光按最低悬挂高度确定。 防止晃动垂度0.7m,十、高度布置,第三节 照明设计,应用可以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电光源进行 采光,以保证人们在建筑物内正常从事生产和 生活活动,以及满足其它特殊需要的照明设施, 称为建筑电气照明系统。,一、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组成,电

4、气系统,照明系统,二、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分类,视觉照明系统,气氛照明系统,正常照明,事故照明,警卫值班照明,障碍照明,三、正常照明系统,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计的照明系统。,布置均匀,平均照度,分区一般照明:,提高特定区域照度的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用近距离 观看对象的附加灯具形成的照明,混合照明:,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的综合运用,四、应急照明系统,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应急照明的供电方式:,独立电源(蓄电池),专用变压器供电,五、人工照明标准和照明设计,、人工照明标准的基本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照度标准,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

5、标准,六、照明计算,已知照明系统和照度标准,求光源功率,已知光源功率,求某点的照度,1、单位容量法,根据灯具类型和计算高度、房间面积和照度编制出单位容量表,查表可计算出总功率。,W/m2,2、利用系数法,利用系数表示室内照明灯具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占灯具中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h,N,EKZS,=,F,式中:,F -每个灯具内光源的光通量,E工作面上的最小照度,N灯具数量,S房间面积,h光利用系数,K减光补偿系数,z最小照度系数(平均照度与最小照度比值),七、设计步骤,选灯具类型,确定计算高度,L/h和室形系数,反射系数,光通利用系数从产品样本查出,确定系数k和z 值,根

6、据最小照度值,用公式计算每个灯具的光通量,根据光通量选择灯泡的功率,第四节 照明设计图纸,一、照明供配电系统,接户线,进户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室内布线:,单线图,插座(1.8m, 0.3m),线路敷设,明装M,暗装A,钢管G,电线管DG,塑料管SG,沿墙Q,埋地D,屋面顶棚P,线路综合表示,导线型号根数x截面,套管材料直径、线路敷设位置方式,BLX-3x6+1x2.5/G20、 QA表示:,p278,SC,TC,WC,套管,敷设,CC,FC,BX-(36+12.5)/SC20、CC表示:,V V (3x25+1x16),二、电照施工图,电照平面图,电照系统图,第十四章 建筑弱电系统,一、通

7、信系统,现代通信的发展,电话系统,电话机,程控用户电话机,电话线路布置,传真,二、有线电视系统,三、广播音响系统,一般广播,特殊广播,紧急广播,四、安全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访客对讲系统,闭路监控电视系统,五、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第十五章 建筑电气安全,一、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二、安全电流,第一节 安全电压,人体触电:,雷击和高压触电,低压触电,安全电流为0mA(50Hz),,安全电流的影响因数:,触电时间,电流性质,电流路径,体重和健康,三、安全电压,12V,24V 36V,四、直接触电防护和间接触电防护,直接触电防护:指对直接接触正常带电部分的防护。,对带电体加隔离栅栏或

8、加保护罩,间接触电保护:,指对故障时可带危险电压的而 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零和接地,切断电源和发出报警信号,五、电气安全的一般措施,1、加强电气安全教育,2、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电气人员具备条件,人身和带电体安全距离,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 工作许可证制度 工作监护制度 工作间断、转移 和终结制度。,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遮拦。,3、严格遵循设计、安装规范,4、加强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工作,5、采用安全电压和符合安全要求的相应电器,6、按规定采用电气安全用具,绝缘钩棒,绝缘操作手柄,绝缘手套 绝缘靴 绝缘地毯 高压验电器 低压试电笔

9、 临时接地线 “禁止合闸,有人 工作”、“止步,高压危险”,7、普及安全用电知识,8、正确处理电气失火事故,电气失火的特点:,设备可能带电,引起触电,设备可能有油,导致爆炸,六、触电的急救处理,1、脱离电源,2、急救处理,人工呼吸法,人工胸外按压心脏法,人工呼吸法,人工胸外按压心脏法,第二节 建筑防雷,一、雷电危害,1、雷电的现象,雷电的形成,2、雷电的种类,直接雷,雷云对地面直接放电,间接雷,雷云的二次作用(静电感应效应和电磁感应),高电位侵入,3、雷电的危害,直接雷击时,释放电流很大,放电时间短,会放出大量的热能,被雷击的金属熔化。木质设备燃烧,易燃易爆物品起火爆炸,人畜伤亡,造成巨大的经

10、济损失。,静电感应是由于云层中的电荷的感应作用,在建筑物顶部积聚起极性相反的电荷,云层向地面放电过程开始后,放电通路中的电荷迅速中和,但建筑物顶部的电荷来不及疏散入地,因而形成很高的对地电位,能在建筑物内部引起火花。,电磁感应是当雷电流通过金属导体入地时,形成迅速 变化的强大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内感应出电势,因 而在导体回路的缺口处引起火花。,架空线路在直接受到雷击或因附近落雷而感应处过电压时,如果不能在中途使大量电荷入地,就会侵入房屋,破坏建筑物和设备。,二、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划分,一级防雷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用途建筑物,二级防雷的建筑物,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三级防雷的建筑物,

11、三、防雷设备,1、接闪器(避雷针),原理:人为设立的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在雷云的感应下接闪器的顶端形成的电场强度最大,所以最容易把雷电流吸引过来,完成接闪作用。,形状,结构:,接闪器一般采用圆钢或镀锌钢管,其 长度在12m 时,圆钢12mm,钢管25mm.,保护半径:,避雷针在地面上的 保护半径为 r=1.5h,当 hx0.5h 时 rx=(h-hx ) p,h30 p=1 , 30 h 120 p=5.5/h0.5,2、 避雷线,不小于25mm2的镀锌钢绞线,保护架空线路。,3、避雷带和避雷网,圆钢不小于8mm直径,扁钢厚度不小于4mm,面积不小于48mm2,4、引下线,

12、扁钢厚度不小于4mm,面积不小于48mm2,圆钢不小于8mm直径,高出屋面100200mm,支点间距11.5m,可利用结构钢筋作为引下线,、接地体,自然接地体,结构钢筋,人工接地体,第三节 接地,一、接地的有关概念,电气设备的某部分和大地之间做良好的 电气连接称为接地。,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人工接地体,自然接地体,连接接地体与设备、装置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称为 接地线(引下线)。,接地线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载流的,但在故障情况下要 通过接地故障电流。,二、接地电流和对地电压,三、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四、电气装置的接地和接地电阻,1、电气装置应接地和接零的金属部分,2、接地电阻及其要求,1、工作接地,五、接地方式,2、保护接地,危险,较安全,3、保护接零,4、重复接地(同时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5、辅助接零,6、零线重复接地和开关接入相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