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3445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2006年 延边大学信息化建设进展,延边大学信息化中心 金永灿 2006年8月20日,目录,一、初步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二、数据中心建设 三、应用系统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 (一)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 (二)CIO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校内信息化项目的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五)结语,一、初步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防火墙利用神州数码DCFW-1800G千兆硬件防火墙实现了内外网隔离(千兆+百兆),具有源地址路由、防拒绝服务、网络带宽管理、VPN服务等; 入侵检测系统利用神州数码DCNIDS-1800-G2千兆硬件IDS监控校园网主干网(与防火墙联动),而采

2、用Snort系统建立了重要应用服务器的入侵检测体系;,一、初步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网络防病毒采用安博士V3系列网络防病毒系统,对整个校园网中易感染病毒的Windows系列服务器和600个重点用户计算机进行统一查杀病毒管理(包含病毒查杀、监控及病毒软件升级等); 防邮件病毒及防垃圾邮件采用业界顶级的卡巴斯基反病毒引擎和病毒库,结合快客电邮反病毒引擎和病毒库组成了双重防邮件病毒体系,同时邮件系统中捆绑了防垃圾邮件系统。,二、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技术方案采用了SAN结构,利用两台16端口的光纤交换机连接了两台SUN F4800服务器和多台存储设备,目前存储容量为6TB,并利用SUN Clust

3、er软件实现了两台SUN F4800服务器的双机集群系统。由于采用了SAN结构,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存储整合能力和非常灵活的可扩展性,为今后进一步扩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11月可基本完成我校主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转移到新建数据中心的工作。,二、数据中心建设,由高性能微机服务器和Redhat AS操作系统组成的集群系统,向全校各类用户提供功能完善的虚拟主机服务,该系统支持MySQL数据库和JSP、PHP等技术,还为校园网用户存放个人主页提供足够的网络存储空间。 主机房面积160平方米,具有精密专用空调系统和备用空调系统、8小时并行冗余UPS电源(两台40KVA)、自动灭火系统,并配有可靠的防盗

4、、接地系统,可保证724小时的安全、稳定运行。,二、数据中心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目标:建立具备数据自动备份/恢复、异地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能力的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全校各类数据,数据中心存储容量:10TB高速磁盘阵列、30TB低速磁盘阵列、32TB磁带库。,三、应用系统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向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窗口,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信息门户的建设目标是具有很强的个性化配置能力; 统一用户管理及认证系统:支持JAVA、C、ASP等多种接口,并与综合信息门户系统配合,实现了单点登录(SSO)、应用漫游,财务、本科教务、研究生教务、学生、邮件等系统已实现漫游(目前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SSO);

5、 网络辅助教学:引进了Blackboard,从学校层面上开始考虑本科与研究生的网络辅助教学;,三、应用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公文流转、事务管理、日程计划、个人办公、信息发布等功能,建设目标是支持全校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从而真正实现全校“无纸办公”; 手机短信平台:校园手机短信平台的建设为提高校园网管理水平和全面普及电子校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网站建设:向全校各部门统一提供网站建设所需要的软硬件平台和相关培训,软件平台为集群版的建站工具,硬件平台为基于Linux的虚拟主机,下一步的目标是为学生组织、班级、教师提供网站建设平台;,三、应用系统建设,校园网网管系统:以神州数码LinkMa

6、nager-40-S作为网管基础平台,配合AVAYA CANJUNVIEW和ACCTON ACCVIEW对全校各种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目前已实现拓扑管理、状态管理、报警管理、日志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SOLARWINDS和NETFLOW)等;正在开发具有线路、设备、IP地址、设备端口等资源的管理、统计、分析功能的资源管理系统和具有记录、统计、分析功能的故障管理系统,有望年内完成。,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信息化岗位说明 校级CIO:副校长兼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校级助理CIO:信息化中心主任兼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 信息化中心:信息化业务管理部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部门CIO:部门行政

7、一把手兼 部门信息员:信息化应用骨干,兼职,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一)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 1、运行原则在校级CIO的领导下实施全校信息化一盘棋的原则,含计划、建设、运维、经费、评价、队伍建设和出台政策制度等环节。 2、制定计划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学校和部门的工作需要和条件,起草年度及中、长期信息化计划,经信息化领导小组集体审查、讨论通过后上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3、分配任务根据校信息化年度计划和各部门工作职责,校级CIO把信息化工作任务分配给各部门CIO。 4、实施任务 (1)任务内容:应用推广、系统建设、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员工培训、起草政策制度等; (2)

8、实施计划:部门CIO根据信息化工作任务会同信息化中心制定实施计划,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部门统筹落实实施计划;,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3)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并公布各部门实际完成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任务验收:完成每项任务后必须向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总结报告,经有关部门检查、确认后方可得到学校的认可; (5)年终总结:年末部门CIO向校级CIO提交本年度自己的信息化工作总结,重点是当年部门CIO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二)CIO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1、部门CIO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 部门CIO工作太忙,没有精力抓具体工作 部门CIO的

9、信息素养暂时难以履行其职责 解决方法: 引进项目管理制度:信息化项目(或具体工作)负责人不一定是该部门的CIO 部门CIO的职责是其行政工作职责的组成部分 提高CIO队伍的信息素养 充分发挥部门信息员(信息秘书)的作用,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2、部门信息员工作量问题 部门信息员均为兼职,信息化工作为副业 部门信息员的工作量得不到承认 解决方法: 部门内部调整原有工作分工,把信息化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解决不合理的工作分工 资源建设、系统建设等非日常工作,但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作为信息化项目立项建设工作成果得到承认,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3、信息化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关系 校级助理CIO

10、兼信息化中心主任、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化中心,存在裁判员兼运动员之嫌疑 解决方法: 大规模建设时期,这是效率最高的体制 引进项目管理制度,具体操作均以项目为单位 信息化领导小组发挥重要的作用(制度保障) 试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三)校内信息化项目的管理 1、校内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项目(工作)没有学校承认的验收或评价机制 信息化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果得不到承认 无法预测和控制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度 无法调动信息化工作的热情必然结果 2、解决方法 出台政策、制度:涉及信息化工作全过程 提高全员信息素养、转变观念:启动教职工信息素养教育工程,四、进一步完善C

11、IO体制,3、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正在酝酿) 定义信息化项目的类型、项目级别和信息化成果种类、等级等 规定项目论证(听证)程序、立项程序、经费管理办法、过程管理办法、验收程序、推广程序、成果评价程序等 4、有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组成员的成果评价问题 “211工程”等大项目分解为子项目建设的问题,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四)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1)信息化工作与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2)部门信息员工作管理办法 (3)教职工信息素养教育规程 (4)信息服务体制与机制相关的制度 (5)信息化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等等,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2、队伍保障 (1)部门CIO队伍

12、建设部门CIO队伍的信息化观念和意识将决定学校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益; (2)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部门信息员是信息化应用和推广工作中的骨干,学校为各部门培养1-2名较为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的员工,基本目标是:能够处理计算机常见故障、能够在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起桥梁作用;,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3)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水平信息化专业队伍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培养了信息化工作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间件、IRP、安全、网络教学、企业信息化、数字图书馆等;技术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责任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熟悉有关业务工作等)和对信息化工作的热情。,四、进一步完善CIO体制,(五)结语近几年我校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CIO体制有可能把我校信息化建设纳入到规范、科学的轨道,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CIO体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撑,但相关制度的制定往往受到观念、政策与环境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