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30685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古代中国商业及商运的发展概况 (1)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先秦时期 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_需求数量增 加,可以看到流通骨贝和铜贝的情形。,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3)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 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4)唐代 水路商运发达,出现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的 “俞大娘航船”。 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

2、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 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5)宋元时期 商业空前繁荣,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 销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 (6)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和_,其中以晋商和徽商的 势力最为强大。,海外,交子,商帮,2.中国古代商运的阻碍 (1)旅途盗劫普遍、猖獗,严重影响了古代商运的进一步发 展。 (2)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等。 二、“市”的发展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_”。 4.唐代:“草市”的作用

3、已经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 荣。 5.宋代:突破了原先_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 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 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草市,空间,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_”的商业 区。 2.汉代:长安和“五都”都非常繁华,以繁荣的“市”为重 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北方以_、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南方的 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 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有晓市、夜市,还有定时一聚 的庙会集市。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

4、镇、佛山镇、景 德镇和朱仙镇等。,市井,长安,名师点睛 长途贩运和商帮形成的关系 明清时期兴起的商帮大都进行全国性的贸易活动,长途贩运 的活动非常频繁。于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为了停宿、储运、交 际的方便就结成商帮。 思维启迪 “市”、草市、夜市有哪些区别? 提示:“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草市主 要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_;夜市 则是指城市中在夜间贸易的市。,民间集市,古代中国城市商业的发展,探究问题 (1)史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 (2)史料二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 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提示:(1)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

5、市内划定专门的交易 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 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变化: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 以沿街开设店铺,打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 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史料一 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唐代盐铁转运使 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 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 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 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史料二 明清以来的扬州作为两淮食盐集散中心,是一个充 满活力的开放性城市。徽商、晋商云集世居,垄断盐业暴

6、利, 在扬州过着闲适、奢侈的生活,时人对他们的奢侈消费方式 有相当多的描述:“扬州盐务,竞相奢丽以婚嫁丧葬,堂室 饮食舆马,动辄费数十万。”这种奢侈畸形的消费恰恰决定 了扬州消费型商业城市的性质,为了满足盐商物质的和精神 的各种需要,扬州城市规模、人口、商业、文化、服务行业 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究问题 (1)中唐之后,“天下之盛,扬为一”的原因有哪些? (2)扬州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破坏;处 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 保护商贸。 (2)食盐集散地、巨商云集、消费型商业城市、服务业较发 达。,一、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 1起源

7、早,并不断发展。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 市。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商业城市发达。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 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1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 商贩订立的契约),上面记载:“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 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 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 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 程度上说明 ( )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

8、业道德建立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阅读分析的能力,考点 是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时商业发展 已可以结伙经商并签有契约,说明当时商贩活动活跃,且有 一定规模。从选项的表述来看,B、C、D表述均不恰当。故 应选A。,2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 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 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 A限制经营场所 B奉行“重农抑商” C商业空前繁荣 D重视监管商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考点是古代中国 商业的发展。材料中没有涉及当时的经营场所,故A项错 误;从材料中无法推

9、测出政府“重农”的具体措施,故B项 错误;题目中没有提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只是提及对商业的 监管,故C项错误;唐朝法律规定,斛斗秤度等市场的计量 工具每年要校对,市场上使用自制的不合规格的计量工具要 受到惩罚,可见唐朝重视监管商业,故D项正确。,D,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 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 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并且有晓市、夜市。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 多,而且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关

10、系密 切,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B,4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 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 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 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以商业职能为主 B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商业限制被打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考点是中国古代城市 的职能。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商业职能依附于政 治职能。“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体现 了城市对农村的管理及农村服务于城市等特点,故选B项。,B,一、学习思考(教材P18) 你读过的古代小

11、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 的生活? 提示: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 易的琵琶行等。,二、自我测评(教材P21)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提示: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有益 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商 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 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21)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 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 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手中的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得 利益;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