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827508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0.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拔管困难原因及对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李毅清,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导 管,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内的方法,在 临床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抢救、肿瘤化疗、静 脉肠外营养、长期输液等病人 。,PICC定义,introduction,introduction,穿刺点在外周浅静脉,直观下置管,在超声波下引导下穿刺(也能在X线下)进行与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或股静脉穿刺相比:感染率低无气胸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创伤小,心理压力小

2、,并发症少,不影响正常生活,容易接受等优点 。,PICC开端-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在 自己身上将一根长65cm的导管由肘部静 脉插入右心房, 1975年由Hoshal第一次描述 (Hoshal VL, et al. Arch surg 1975:110(5):644-646) 80年代后期,PICC在临床广泛应用 国内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我院1998年 应用,已有20000余例,历史,PICC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内堵塞, 血栓形成 感染 破裂或折断 空气栓塞, 拔管困难,introduction,临床资料(临床部分),共收治拔管失败的患者7例,均为男性, 年龄5-12y;

3、 均因患ALL置管化疗,未用抗凝剂, 经头静脉置管2例,贵要静脉置管5例, 5例拔管困难(失败), 1例拔管时折 断, 1例静脉痉挛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或彩超明确置管 途径 ,有无血栓,手术方法: 采用小切口分段探查,向近端牵拉感知粘 连部位; 游离粘连的血管内壁和导管,完整拔除导 管,结扎近远端;,临床资料,例 1.A. PICC贵要静脉处折断,临床资料,例 1.B.折断处贵要静脉,临床资料,例 2.A. PICC in X-ray,临床资料,例 2.B. PICC 于贵要静脉中段粘连处,术前,步骤 1,步骤 3,步骤 2,临床资料,例3. PICC粘连处位于贵要静脉中段,A,C,B,临床

4、资料,D,F,E,例3. PICC粘连处位于贵要静脉中段,临床资料,例4. PICC粘连处位于贵要静脉中上段粘连处,临床资料,结果: 1例静脉痉挛,全麻后拔出; 6例手术完整拔出; 术后无感染,无出血,无血栓形成等 肉眼观: 导管表面灰白色薄层,紧密包饶管,并与血管内膜粘连,临床资料,实验部分,introduction,内皮细胞是组成血管腔腔面单层扁平上皮的一种细胞,大多成梭形,核比较突出,排列和血流的方向一致。,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屏障 合成和分泌多种的生物活性物质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致血管收缩;eNOS (NO), 血管舒张 内皮细胞脱

5、落及生长快慢,与血流度、毛细血管通透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细 胞生长关系密切。,内皮细胞功能,PICC后病理生理: 内皮细胞损伤(机械性损伤) 2. 导管和内皮细胞(在小静脉腔内)密切 接触,局部缺氧。,3. 内皮损伤后: 内皮层通透性增加,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触发增强血栓形成; 炎性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促使纤维蛋白原沉积,抑制纤溶; 抑制血栓调节素表达,使内皮细胞从抗凝状态转化为前凝血状态。,TNF- 作用 诱导内皮粘附分子(selectins,PCAM-1, ICAM-1)与血小板,白细胞上的配体( Leukocyte function-a

6、ssociated antigen-1 和 Very late activated antigen-4)结合, 增加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 诱导内皮细胞MCP-1表达。,introduction,MCP-1作用: MCP-1, 一种趋化因子(chemokines); MCP-1诱导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血管内 粘附和向内皮细胞趋化移动。,introduction,introduction,LMWH作用: 激活抗凝血酶III, 使凝血酶和因子a 失活,预防凝血块的形成和延伸; 通过路易斯寡糖抗原 (Sialy Lewis antigen) 阻断粘附分子的作用;,方法: 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培养 免疫印迹

7、 细胞粘附试验 细胞迁移试验 动物试验,炎症血管,正常血管,炎症血管,正常血管,TNF-,MCP-1,-actin,-actin,与正常静脉壁相比,炎性静脉壁表达 高水平TNF-和MCP-1,结果,置管+低分子肝素,未置管+低分子肝素,置管,未置管,TNF-,MCP-1,-actin,-actin,在体内LMWH抑制炎性静脉壁TNF-和MCP-1 高水平表达,结果,低分子肝素,TNF-,MCP-1,-actin,在体外内皮细胞LMWH抑制 TNF-诱导的MCP-1表达,结果,在体外LMWH抑制TNF-和MCP-1 诱导的单核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1,0,5,10,15,MCP-1,LMWH,

8、TNF-,单核细胞粘附数/well (x100),结果,在体外LMWH抑制TNF-和MCP-1 诱导的单核细胞经内皮细胞迁移,0,50,100,150,200,250,300,MCP-1,LMWH,TNF-,单核细胞经内皮 细胞迁移数/孔,结果,讨 论,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锁骨下静脉,肩胛上静脉,1. 血管解剖: 静脉走向,直径,瓣膜。,讨论-原因,2. 置管后导管表面迅速形成一个蛋白层 (纤维蛋白鞘),约100nm厚,主要有纤 维蛋白原,伽玛球蛋白,白蛋白,脂蛋 白和凝血因子。,讨论-原因,纤维蛋白原强烈吸引血小板聚集使之释 放促血栓形成化学物质; 伽玛球

9、蛋白促进白细胞粘附使之释放凝 血物质,炎症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因子; 白蛋白通过降低血小板和白细胞粘附对抗上述反应; 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源和激肽源等参与并加重上述反应。,讨论-原因,3. 置管致机诫性内皮细胞损伤,讨论-原因,4. 炎性反应和血栓 导管和内皮细胞(在小静脉腔内)密切接触,局部缺氧炎性反应 导管位置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时较少形成血栓,位于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时易形成血栓 导管直径 3F以下导管不易形成血栓,随着导管直径的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明显升高,讨论-原因,5. PICC后诱导TNF-和 MCP-1作用 表达,加重炎性反应,讨论-原因,血液一导管 相互作用: 血清蛋

10、白粘附 血小板粘附 内源性凝血机制激活 炎症反应 血栓形成,讨论-原因,低分子肝素: 炎性静脉壁高水平表达TNF-和MCP-1 抑制TNF-和MCP-1表达; 抑制单核细胞粘附和迁移 抑制肿瘤生长。,讨论-低分子肝素,导管拔管困难预防: 浅静脉炎-无菌操作,防止药物渗漏; 止痛,外用药; 血栓形成-抗凝,溶栓; 感染-无菌操作,外用药,理疗,抗 生素。,讨论,处理: 局部热敷,稳定情绪,避免强力拔出,以免折断; 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血管捕获器,snare catheter),结论 PICC拔管困难很少见; 纤维蛋白鞘形成,浅静脉炎和血栓形成 是拔管困难形成的重要因素 局部炎症反应可能与拔管困难有关, TNF-和MCP-1参与并加重炎症反应, LMWH抑制炎症反应, PICC置管初期应用肝素或LMWH可能 预防PICC拔管困难的产生 拔管困难一旦保守处理无效,应手术治 疗或介入治疗。,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