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带与气候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候带与气候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迄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标准。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环流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我国气候学家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依据:气团、锋、太阳辐
2、射、大气环流)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低纬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候)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一) 低纬度气候,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 ) 2热带干湿季气候(亦称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沙漠) 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海洋性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土壤
3、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
4、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 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我国海南岛! 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干季。此外
5、,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甚至更多。,5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 这些地区均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之信风登陆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条件下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二)中纬度气候,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亚
6、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夏干气候 (地中海),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A.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等因素作用,在大陆东岸一般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C);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二者之间为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B.温带气候,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60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N以南地区,所以温带面积不大。 受大洋分割作用的影响,温带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一般在大陆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D)或温带季风气候(
7、G),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F),二者之间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三) 高纬度气候,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亦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2极地长寒气候 (亦称苔原气候 ) 3极地冰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一般分布于5070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70N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这里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在冬季,冰洋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也能够伸入。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西伯利
8、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50,绝对最低气温-73,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苔原、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 亦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75N之间,这里已位于北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气候特征为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为0IOC,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 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这里纬度最高,极昼和极夜最长的时间可达半年之久。长年处在极地高压控制下,为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原。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和浮冰的大洋。,(四)高地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