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2556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西医结合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西医结合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西医结合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西医结合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防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防治 代谢综合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文健,2,代谢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代谢综合征:又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抵抗现象,70年代确立胰岛素抵抗的概念(Fronzo)。,3,2例糖尿病人葡萄糖加胰岛素试验 的毛细血管血糖曲线,血糖,360,300,200,10 30 50 70 90,时间(分),葡萄糖 胰岛素,(mg/dl ),患者一,患者二,4,代谢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肥胖糖耐量减损或2型糖 尿病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高瘦素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脂肪肝 高PIA血症,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上述病症是既各自独立,又相互 联系的一

2、组疾病,胰岛素抵抗及其伴随的糖代谢、脂代谢 紊乱是孕育这些疾病的“共同土壤”。,5,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广泛性,Reaven:对象:100例非肥胖,糖耐量正常者方法:胰岛素钳夹试验结果:25受试者对胰岛素敏感性差比较:葡萄糖摄取率仅为同组敏感者 的1/3,与IGT或2型糖尿病相同,6,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过多的糖、脂饮食,缺乏运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人群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7,l,l,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PDK2,PKB(Akt),GluT4,Cytosol,GluT4,Stimulation of glycogen synthesis, pro

3、tein synthesis.,8,代谢综合征的诊断(WHO,1999),1IGT 或 IFG 或糖尿病 2胰岛素抵抗还包括以下两个及以上表现: 3高血压; 4高甘油三酯( 1.7 m mol/ L)和/或低 HDL 胆固醇(男性 0.9 m mol/L; 女性 1.0 m mol/L) 5中心性肥胖(腰臀比: 男子0.9, 女子0.85 和/或BMI30(西方标准),亚洲以BMI25为标准。 6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 20 g / min, 或白蛋白/肌酐 30 mg/g),9,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提出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个或三个以上条件 中心型肥胖 腰围:男性 102

4、cm, 女性 88 cm ; TG 1.69 m mol/L ; 低 HDL:男性 1.04 m mol/L, 女性 1.29 m mol/L; 空腹血糖 6.1 m mol/L; 血压 130/85 mm Hg.,10,2004年建议,1、超重或肥胖:BMI 25.0kg/M2; 2、高血糖:空腹血糖 6.1mmol/L 及/或糖负荷后血糖 7.8mmol/L,或确诊糖尿病; 3、高血压:舒张压/收缩压 140/90mmg Hg,或确诊为高血压; 4、血脂紊乱:空腹甘油三酯TG 1.7mmol/L,及/或空腹HDL-c:男性 0.9mmol/L,女性 1.0mmol/L。,11,预防MS要提

5、前介入,新诊断的糖尿病人: 50已伴有大血管病变 8有周围神经病变 12.4有肾脏病变说明这些疾病和糖尿病一样都是在胰岛素抵抗这块“共同土壤”中滋生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就必须提早介入干预,消除其危险因素。,12,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研究,在脂肪餐负荷试验中,发现MS高危人群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脂代谢紊乱出现早于糖代谢紊乱,对MS的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3,改变观念糖尿病不是代谢综合征的早期病变提前介入,提前干预,减轻和延缓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糖尿病不是代谢综合征的终点以防治心脑血管病变为目标多重危险因子综合防治 中西医结合西医:降糖、降压、调脂疗效明显,起效快。中医:保护内皮细胞的,

6、调节脂代谢,改善血凝纤溶系统功能,治疗微血管病变,改善IR等。,代谢综合征的防治,14,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高脂、高糖饮食 Glut4/IRS-1 胰岛素抵抗 富含可溶性纤维素的复合淀粉 胰岛素敏感性 魔芋(葡聚甘糖):对血糖、血脂、体重,甚至血压,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安全,无毒性,无副作用。,15,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运动,体育活动的益处有: 增加全身的耗氧量和血流量,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氧化。 增加脂肪酸的氧化,降低VLDL,FFA,升高HDL,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降低血压和减肥。已合并有心血管病变者,可选择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法:调身、调息、调心。,16,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

7、认识,症候:体胖,腹满,口干渴,易疲劳。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热量摄入过多和缺乏运动 。 病机:进食过多,壅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多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同样伤及中焦气机。脾主肌肉,肌肉的怠惰,必然会反过来影响脾的健运。,17,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注,五经并行。” 胃受纳功能正常,但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临床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病久伤及脉道,造成血运蹇涩,瘀血停滞。 MS气虚为本,热郁、湿滞、血瘀为标。,18,代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益气化正汤:黄芪、黄连、泽泻、生蒲

8、黄 功效:益气健脾,清热燥湿,除浊祛瘀,化物归正,促使葡萄糖和脂质的正常代谢。 方解:黄芪甘温补中,提升脾气,推动枢机,助脾散精为君药;黄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为臣药;泽泻甘寒,利水、渗湿、泄热,助黄连清热,热随湿去,邪去则清气上行,助黄芪提升脾气;生蒲黄味甘性微寒,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专行血分,兼行气分,是为佐使。,19,中药作用机理探讨,选择益气化正方中(益气升清)治本和(清热燥湿)治标的主要代表药物黄芪(黄芪多糖)和黄连(小檗碱)作机理研究 。,20,黄芪多糖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影响,21,小檗碱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影响,22,罗格列酮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影响,2

9、3,黄芪多糖、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的比较,24,黄芪多糖、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3H-葡萄糖摄取作用的比较,与对照组比*P0.05,*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 P0.01,25,高糖和/或高胰岛素与胰岛素 抵抗(IR)的相关性,IR患者和动物模型体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或/和高血糖 高糖和高胰岛素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多个环节,造成胰岛素抵抗 实验表明高浓度葡萄糖或高浓度胰岛素均能明显抑制脂肪细胞3H-葡萄糖的摄取,二者结合则使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摄取率进一步降低,26,黄芪多糖、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3H-葡萄糖摄取影响,与模型组比*P0.01;与

10、对照组比#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P0.05,P0.01,27,黄芪多糖、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胞内GLUT-4蛋白表达影响,28,黄芪多糖、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IR模型GLUT-4蛋白细胞膜表达影响,与模型组比*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P0.01,29,脂肪细胞模型GLUT4转位与3H-葡萄糖 摄取相关性分析,R2=0.971,P=0.00028,30,黄芪多糖、小檗碱对3T3-L1脂肪 细胞分化的影响,与对照组比*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P0.01,31,黄芪多糖、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1,1,2,3,4,1对照组 2黄芪多糖 3小檗碱 4罗格列酮,32,

11、黄芪多糖、小檗碱对脂肪细胞 PPAR-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P0.05, P0.01,33,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PPARs PPAR主要在脂肪组织表达 C/EBPs C/EBP在脂肪细胞分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促进PPAR的高表达,保持分化细胞的表型,34,黄芪多糖、小檗碱对脂肪细胞C/EBP-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P0.05,*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P0.01,35,阻断剂Wortmannidui 对 胰岛素葡萄糖消耗试验的影响,与空白组比*P0.05,36,阻断剂Wortmannidui 对小檗碱 葡萄糖消耗试验的影响,与空白组比*P0.05,37,研究工作的一点启发,益气化正汤的两味主药黄芪和黄连都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黄芪类似TZDs,有PPAR激动剂的作用,而黄连则相反,有抑制PPAR的作用,而且阻断胰岛素的作用途径不能阻断黄连的作用。 是否与中药的性味、补泻有关? 配伍协调作用如何?,3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