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82425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降血糖药物筛选方法,2010年11月5日,导论 动物水平筛选 细胞水平筛选 酶和受体水平筛选 总结和思考,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为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指标: 餐后2 h 血糖高于11.1 mmol/ L 空腹血糖高于7.0 mmol/ L,发病率,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77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7亿,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 (WHO)。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达5%,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在30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世

2、界糖尿病日,纪念胰岛素的发现者班廷的诞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班廷医生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WDD)。,班廷,Banting, 加拿大生理学家 (1891-1941),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Lets take control of diabetes. Now!),糖尿病的事实,全球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截肢。 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远远高于死于艾滋病的人。 2005年,全球约290万人死于糖尿病。 每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增加700万,而且多数集中在亚洲。 每10秒中,就有人死于糖尿病相关性疾病;同时,就有2例新病例被诊断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是成年人失

3、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发症,糖尿病可导致失明、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肢体坏疽以致截肢、昏迷等多种并发症。,治疗药物,磺脲类: 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美脲(亚莫利) 双胍类: 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美迪康)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文迪雅) 胰岛素: 诺和灵、优泌林,二、动物水平筛选,2.1 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采用化学试剂破坏胰岛细胞造模或因为遗传因素,胰岛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性破坏

4、而产生的。 1)化学试剂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 链脲霉素(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链脲霉素诱导的高血压动物模型,原理: 含亚硝基的化合物 特异性破坏胰岛细胞 诱导NO大量合成 激活自身免疫过程 STZ量决定细胞损伤程度: 凋亡(低剂量) 高剂量(坏死),链脲霉素结构,方法:一次性大剂量静脉或腹腔注射STZ 大鼠(60-80 mg/kg) 小鼠(100-200 mg/kg) 注意: STZ水溶液不稳定,生物半衰期5 min,造 模时新鲜配置、快速注射。 结果:注射72 小时后,血糖稳定升高,动物出现 三多症状(多食、多饮、多尿)。 优缺点:造模快速、模型稳定、组织毒性小;但 价格昂贵,2)

5、自发性糖尿病大鼠(BB大鼠),渥太华Biobreeding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自发遗传I 型糖尿病大鼠。 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破坏胰腺细胞引发胰腺炎 发病特征:于出生后60日发病,体重减轻,糖尿, 低胰岛素,胰腺炎、胰岛细胞减少, 须胰岛素治疗才能生存。,2.2 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II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改变 胰岛素抵抗增加 基础肝糖输出率增加,空腹高血糖 胰岛细胞功能减退 胰岛素抵抗的出现,为维持血糖稳定,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代偿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发展为糖尿病。,1)高糖高脂饮食诱发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占热量61%高脂饮食(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蛋白质19

6、%,碳水化合物20%,脂肪61%),饲养3-6周。 指标: 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升高,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优缺点: 模拟人类高糖高脂膳食诱发糖尿病模型; 但造模时间较长,成本高,不稳定。,2)自发性糖尿病大鼠(PO大鼠),PO大鼠又称嗜沙肥鼠 发病特征: 出生两周后,90%PO大鼠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症状。 发病阶段: 起始阶段,血清及胰岛素水平正常 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正常 高胰岛素水平,高血糖水平 胰岛细胞受损,导致低胰岛素和高血糖,3)肥胖高血糖小鼠(ob/ob小鼠),发病特征:体型极胖,早期有高血糖和糖尿,血清胰岛素水平高,有明显的胰岛素抗性。胰岛肥大增生,胰岛素含量增加。 用途:

7、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4)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发病特征:体型极胖,脂肪沉淀,早期有高血糖和糖尿,高胰岛素血症,晚期可见胰岛细胞坏死。,2.3 降糖药物体内药效评价方法,利用糖尿病动物模型评价药效,主要以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为指标。 a)空腹血糖测定 取材:动物禁食过夜,次日眼眶采血,测 定血糖浓度。 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以及 血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国内推荐方法),葡萄糖,+ O2,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酸,+ H2O2,H2O2,+ 4-氨基安替吡啉,+ 酚,过氧化物酶,醌亚胺,+ H2O,醌亚胺在480-550 nm有最大吸收峰,醌亚胺与葡萄糖的量成正比,比色

8、法测定醌亚胺的量,即可得到葡萄糖浓度。,原理:,方法:,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磷酸缓冲液 酚 4-氨基安替吡啉,孵育 15 min,505 nm测定吸光度OD,结果: 局限:还原性物质如尿酸、维 C 、胆红素等,可 与色原性物质竞争过氧化氢,从而消耗反 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氢,使测定结果偏低 举例:,葡萄糖浓度 =,A样品-A空白,A标准-A空白,X 标准浓度(mM),血糖仪,方法: 手指采集1 ul血样,将试纸顶端轻靠血样,试纸就可以自动吸收血样,插入血糖仪,只需5秒快速显示测试结果 特点: 方便、快速、简单,主要用于糖 尿病患者日常监控血糖,但准确 度稍差。,b)糖耐量试验,口服糖耐

9、量试验: 糖尿病诊断主要指标,也是降糖药物药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原理: 口服葡萄糖后,血糖迅速上升,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血糖持续下降。 正常人服用葡萄糖30-60 min,血糖达到最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在2 h左右,血糖降至正常。 糖尿病时,耐糖功能下降,服糖后血糖峰值超过正常,且2 h不能下降到正常 。,方法: 实验前动物过夜禁食,灌胃给葡萄糖或蔗糖(2.5g/kg),或淀粉(3-5g/kg)。测定给糖后0 h,0.5 h,1 h,2 h血浆血糖浓度,并绘制血糖变化曲线。 结果:,哪一个样本是 糖尿病鼠?哪 个是降糖药治 疗后样本?,c) 胰岛素释放试验,目的:检查胰岛功能和胰岛

10、素分泌水平 原理:I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水平很低; II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增加; 部分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水平 方法:灌胃给葡萄糖或蔗糖(2.5 g/kg),或淀粉 (3-5 g/kg).测定给糖后0 h,0.5 h,1 h,2h 血浆胰岛素浓度,并绘制胰岛素变化曲线。,胰岛素测定方法(ELISA): 原理:预先包被胰岛素抗体在ELISA 板上,加入样品后,样品 中的胰岛素与包被抗体结合,再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胰 岛素单克隆抗体,结合已俘获胰岛素的另一端,最后加 入过氧化酶标记的抗生物素,生物素与抗生物素结合。 通过过氧化物酶底物显色来定量

11、测定样品中的胰岛素。,方法:胰岛素测定试剂盒(wako) 组成:抗胰岛素包被板;胰岛素标准溶液;生物素标记的抗胰岛素抗体;HRP 标记的链酶亲和素;显色底物;终止液;洗涤液 试验操作:参见试剂盒说明 结果:,胰岛素标准曲线,图 哪个样品为正常,I型或 II型病人? 图 哪个为治疗前或治疗后? 图 哪个为治疗前或治疗后?,图,图,图,d) 葡糖钳技术(glucose clamp technique),葡糖钳技术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于1979年创立的一种临床测定胰岛素分泌或胰岛素敏感性的定量技术。 正糖钳: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定量分析,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细胞功能的“金标准” 。 正糖钳

12、技术原理: 静脉注射胰岛素使其维持高水平; 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基础血糖水平上。高胰岛素水平代谢葡萄糖,为维持血糖需不断注射葡萄糖,当葡萄糖注射速率平衡时,此时的速率相当于体内代谢葡萄糖的速率。 1983发展大鼠正糖钳试验。,Dr. Jim Liebau,方法: 大鼠麻醉 颈静脉插管 接三通管,两个进口端一侧输入10%葡萄糖,一侧输入胰岛素,出口端接静脉插管 手术完毕,输入4 mU/kg/min胰岛素,同时输入10%葡萄糖 每隔10 min测定血糖 血糖输入速率至稳态后,记录连续60 min葡萄糖输注速率 稳态下6次葡萄糖输注速率平均值为GIR, 6次血糖平均值为BG,结果:,稳态葡萄糖注射速率GIR值 11.56 mg/kg/min 血糖平均值BG 值4.13 mM,哪个样品胰岛素敏感度高? 哪个样品是来自药物治疗 后大鼠?,三、细胞水平降糖药物筛选,脂肪细胞(肝细胞)-葡萄糖消耗 葡萄糖转运试验,1. 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实验,脂肪细胞,11mM葡萄糖 含药培养液,培养24或48 h,检测培养液中 葡萄糖消耗量,葡萄糖氧化酶法,计算葡萄糖 消耗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