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824060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高考作文专项突破4-1-5人教版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突破五 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六种论证方法写新材料作文,要立意准确,拟题生动形象,开头精彩 。而主体是文章的中心、需要重点写作的内容,切忌出现任何的拖沓、华而不实,应如猪肚,饱满而充实。所以在写作议论文时 ,必须恰当地运用一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六种:事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法、辩证分析法。,1.事例论证法 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 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

2、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下面是生命因奋斗而精彩的一个用例片段: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行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这段文字,选取的事例十分典型,叙述的语言不但简明扼要,而且文采斐然,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例无证(以例代议),缺少议论点题的语言。 完整的例证段应该这样:“观点例子分析”。 这种构段方式的思路是: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叙例,最

3、后分析事例。采用的其实是一种“总分总”的构段思路。例如:,翻开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志向与国家、民族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铿锵有力的诗句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个人的志向只有植根于国家、民族的土壤中,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2.引用论证法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

4、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如:,要学会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人赞美和尊重。渴望赞美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哪怕这种渴望在别人看来似乎带有点虚荣的成分。”(学会赞美) 正确的引用应

5、该是:“观点引语分析”:,要学会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人赞美和尊重。渴望赞美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哪怕这种渴望在别人看来似乎带有点虚荣的成分。”其实,赞美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并非人人都会的技巧,是一门也许需要穷己一生的智慧去领悟的哲学。用自己的心去赞美值得赞美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才会因此而拥有更多的乐趣,别人的人生也会因为有了我们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亮丽。,3.比喻论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

6、、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喻体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

7、;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4.对比论证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如一篇题为“合作才能共赢”的作文这样写道:,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生

8、活中面对各种困难时也需要连手行动,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合作,需要一种真诚的态度,需要一种互信的机制。如果缺少了真诚与互信,合作便会在彼此的欺骗中失去动力。2016年,杭州迎来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G20峰会上,不同肤色的手握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成必然。然而,与之相比,英国脱欧无疑让人感到非常意外。自古以来,英国与欧洲大陆一水相隔,如今却不得不分道扬镳,这怎能不让人叹惜。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就是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利益,相信谁都不会轻易放弃彼此的。(选自优秀学生习作合作才能共赢),5.类比论证法 类比,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某一方面存在着类属关系的对象,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往往

9、借助联想,进行由此及彼的思维迁移。类比论证,就是借助恰当的联想,选取与需要论证的对象有着一定联系的对象,将这种对象的关系充分表现出来,进而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示例:河流可以滋润大地,可是,当河流泛滥时,大地也会承受灾害。科技与生活,与此同理。科技不断进步给生活带来了便捷,让人们感受到时代的缤纷多彩。手机、电脑等通讯方式的出现,让交流变得更加方便;QQ、微信这些交流平台的出现,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可是,当我们沉浸在这种兴奋与欣喜中时,能够体会彼此间言不由衷的虚伪吗?能够看到身边那些孤独的老人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吗?可以肯定地说,科,技的进步,交流方式的增多,不仅没有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而

10、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以前,我们没有手机、不会发微信的时候,日子虽然过得有些单调,但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时的场面,总感觉那么温馨。可是,一部小小的手机,便将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整天埋头微信之中,亲情怎么会得到维系呢?(选自学生优秀习作科技改变生活),6.辩证分析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要求考生对一些具有矛盾性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运用辩证法思想,就是在对生活有基本的认识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生活的本质特征,进而展示出深刻的思想性。,分析问题,如果能够运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观点,便可以对事物或现象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写作

11、时,对于那些多角度的话题,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它的主流,也要看到它的支流;既要看到它的成绩,也要看到它的问题这样,就会使观点更客观,更全面。 示例:每个人身上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作为一名老师,用“爱的教育”来关心学生是其角色规范;作为一名丈夫、一位父亲,过年回家路途遥远,不仅要转几次车,老婆和孩子也晕车严重。对老婆孩子,的痛苦感同身受,试图通过买车来突破困境,便成为一种强烈而迫切的利益诉求,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当“老师向学生众筹买车”这一消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种背离了教师角色规范的行为,无疑会给社会带

12、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选自优秀学生习作情与理),1.请以“心向远方”为中心,采用“引用论证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答:_ _ _ _,【参考段落】 示例: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因此,我认同那些毕业后能够到远方去实现自己梦想与价值的大学毕业生。远方,应该是纷繁红尘的一份安静。我欣赏梭罗的勇气,独行于瓦尔登湖畔,独思于山水之间,最终寻到“物我合一”的梦。生在红尘却不染尘气,只守得那份宁静,去远方寻梦。然而,对于远方,我更有自己的认识。远方,经历了思绪的沉淀,应该成为一种对生命的坚守。面对每一座高山,我愿对着艰难险阻,高歌!带着不褪的执念跋

13、山涉水。我从心底敬佩马云对远方的坚守:高考屡战屡败,创业无人相信,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最终成为尼采口中声震世界的人。坚,所以攻无不克,守,所以始终如一。在坚守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渐行渐远。,2.请以“自由与束缚”为话题,采用“对比论证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答:_ _ _ 【参考段落】 示例:自由纵然令人向往,但我更同意顾城先生在忧天中的观点,与其变成一颗璀璨的流星,不如变成一颗脚踏实地的大树。没有人会永远记得流星的样子,而在千百年以后,会有人拍着我的树干说: “瞧,这是一,棵已有千百年历史的老树,他沧桑的面孔表明了他一定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这尘世的繁华落寞定在他心中深深印刻,他的存活定保护几个世纪的人们,他的精神真令人佩服。”到那时,一切的束缚,一切的风雨,一切的痛苦都随着秋天的落叶飘零;一切的希望,一切的生机,一切的幸福,都随着春天的新枝生长,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这脚踏实地的付出中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