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82351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培训--突发传染病(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理,Xian CDC,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章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三章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3,第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并非完全虚构的故事 事件一,2003年元旦刚过,南方某省卫生厅疾控处张处长刚上班就接到某市医院的电话: 该医院内一科收治两例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已转省会住院治疗)后,有8名医护人员感染发病 据说送省会城市救治的两位病人,诊断不明,一位已死亡,另一位病情危重,正在上呼吸机维持生命 8名肺部感染的医护人员中有3人比较严重,采用抗菌、抗病毒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 目前肺部感染病因不明,医院会诊

2、初步考虑军团菌、病毒性或支原体性感染的可能性大,但医院实验室没有条件检测 请求卫生厅派专家前来指导诊治 老家在某市的处员小李告诉处长该市市民已经开始抢购罗红霉素等,6,事件二,2002年9月14日7时30分: L市某区汤山镇部分学生和民工今晨因食用了某饮食店内的油条、烧饼、麻团等食物后发生中毒已有数十人死亡 初步估计该镇有几百名群众食物中毒。发病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中 事件发生原因正在调查之中,7,事件三,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发生日军残留生物武器芥子气中毒事件: 8月4日凌晨4时,齐齐哈尔市某公司一台挖掘机在施工时,从1.5米深的地下挖出5个铁桶,其中两个已完全破损,两个除表面生锈外整

3、体完好,1个被挖破,不明化学物品喷溅到挖掘机和司机身上 上午9时许,收购废品的河南籍农民李某买下这5只铁桶,与另一人一起将铁桶两头的铅块和铜帽卸下。在拆卸过程中,有两个铁桶内的油状液体泄漏出来。两人将重约1公斤的液体倒入废品收购站门前的水坑里,然后将铁桶卖给废品收购站业主 当晚6时,李某、废品收购站业主等3人相继出现头痛、眼痛、呕吐等症状,先后被送往医院治疗,怀疑为中毒,但中毒物不明 晚8时,中毒人员家属报案,8,事件四,2001年,美国911后发生炭疽粉末事件 很快我国广东、北京等省市出现“白色粉末”恐吓事件 霎时间: 公众紧张,媒体关注,谣言四起,9,事件五,2002年,天津的“艾滋针事件

4、” 传言:有不少来自某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注射器盛装携带HIV病毒的血液,在公共场所袭击市民 于是,人人自危,不敢出门,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10,几个故事/事件的共同点(1),突发 面对的问题具有突发性,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测,不可“琢磨” 群体性 涉及不是特定个体,而是不特定人群,具有公共性 未知数多 来龙去脉不清楚 危害程度和社会后果心中无数 没有现成的应对措施 未知容易引起公众恐惧 未知涉及技术层面,社会方面,政治层面,11,几个故事/事件的共同点(2),危害 已经或可能对健康生命造成很大危害 不小心可能造成星火燎原,铸成大错轻者 中毒、患病 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死亡,重者 公

5、众不安和焦虑情绪 诉讼和赔偿 对经济的打击 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12,几个故事的共同点(3),应急 必须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尽快对事件做出正确反应 必须亲自或派得力人员赴现场解决问题 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关心,13,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面几个故事中的事件 就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5类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5,五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6,重大传染病疫情指的是传染病的暴发(在1个局部地区短期内

6、突然发生多例同1种传染病病人)和流行(1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包括鼠疫、肺炭疽和霍乱的暴发、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3人以上发生不明原因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包括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和食物中毒,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17,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医源性感染暴发, 药品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 环境, 食品污染和放射性, 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

7、件, 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和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1例以上的死亡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8,现状,重大传染病疫情 现有的传染病时有暴发和流行 已消灭或被控制传染病死灰复燃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和暴发流行 人畜共患病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 食品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病与中毒 食物恐怖,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2003年 SARS暴发 2004年 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 2005年:泗县甲肝疫苗、动物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 20

8、06年:人禽流感 2007年:人禽流感、水灾、 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山东列车脱轨、手足口暴发、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三聚氰胺奶粉污染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形势和挑战,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长周期的自然变化 人为破坏导致自然环境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化 进程加快 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经济体制转型 社会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人与人之间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 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无性繁殖技术 :破坏 抗生素滥用,2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人流、物流加快 信息流加快 国际反恐形势日益复 杂 国际恐怖主义 国内恐怖主义,22

9、,职业卫生安全 核和辐射污染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挑战 核恐怖事件的威胁 核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23,相关制度建设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布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督导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医疗卫生人员的补助制度。,24,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章、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第一节 突发传染病特征,突发性 不确定性 紧迫性 季节性 地区性 群体性和社会性 效应滞后性,第二节 突发传染病的分

10、期,间期 前期 打击期 处理期 恢复期,一、间 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 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前 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 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消息,协助群众作好应对准备。,三、打 击 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 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爆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四、处 理 期,指灾害救

11、援或爆发控制期 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封锁疫源地,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五、恢 复 期,指事件平息期 此期主要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第三节、突发传染病调查处理基本原则,反应快速 目的明确 调查与控制同步进行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科学调查 充分运用法律武器 保护隐私权,第四节、疾病爆发调查,疾病爆发(outbre

12、ak) 定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类患者的情况。这种集中发病现象,往往是由于存在共同致病因素或共同传播途径所致。,一、爆发调查的目的,及时找到应采取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蔓延 证实报告病例诊断,确定是否爆发流行 找出爆发的特异病因或病原 描述爆发疾病的分布特征 查明爆发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 找出已暴露于病因的易感人群,决定采取措施,二、爆发调查的特点,调查开始时没有关于致病因素或传播方式的明确假设; 调查开始时首先要保护人群的健康; 一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就应采取防治措施,而不必等待问题完全阐明。,三、疾病爆发的调查步骤,(一)初步调查,1.核实诊断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

13、果流行病学资料,2.了解疾病发生概况 病例数量及分布 以往当地和临近地区有否类似疾病发生 近期内群众生活、生产和集体活动情况 可能的与发病有关因素? 措施、效果?,3.病例及相关资料收集 病例调查: 确定是否该种疾病 是否为该次爆发病例 其他必需资料:人口资料,(二)初步分析、提出假设,(三)深入调查分析、验证假设,根据初步调查分析所形成的假设,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现场流行病学观察等,验证假设。一般涉及以下内容: 、暴露日期确定与平均潜伏期计算 、爆发因素的判断 、现场观察 、实验室检验,、暴露日期确定与平均潜伏期计算,1)暴露日期的确定 同源性一次爆露,可根据病例发生的时

14、间分布,根据该病的潜伏期推定。也可根据有明确暴露时间的特殊病例来确定 2)平均潜伏期计算 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不同。根据爆发病例的暴露日期和时间分布可以计算疾病的平均潜伏期,并以此与最初诊断相验证,、爆发因素的判断,爆发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分析方法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性方法,、现场观察,对爆发地区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即对可疑传播方式、传播因素进行现场观察,以了解爆发可能是在何种条件或何环节发生的,、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是确定爆发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初步假设采集各种标本进行检测 影响因素 检测的及时性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四)采取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评价,在爆发

15、调查过程中,调查与实施防治措施要紧密结合,要做到边调查、 边分析、 边采取措施,并不断对措施进行补充或修订,以及时控制疫情,防止疾病蔓延 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可用日发病率下降作为爆发得到逐步控制的指标。 但要注意发病率的自然下降,包括流行高峰后下降,感染来源自然消除,大部分易感者已经发病或感染,或者大量隐性感染获得了免疫力等。,(五)总结报告,1.总结报告的意义:总结经验教训,为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以技术报告形式发表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工作报告形式提交可为政府或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 总结报告(技术性)的格式: 1)报告题目、作者及其所属单位。 2)当地背景(社会经济、历史

16、文化和自然地理等)以及流行情况(问题)简介。 3)调查方法、对象和其他资料来源。 4)调查结果 临床诊断依据的结果(症状学、实验室检查等);发病分布的描述,流行曲线和暴露日期的推算,传染源或传播因素的证据;控制措施及其效果;流行的病因假设的验证分析等。,5)讨论 可能的病因学;传染源或传播因素、污染来源,控制措施的效果;结论与建议等。 6)小结 有时可作为摘要放在报告前面。致谢 尤其是要感谢调查中给予支持和合作的单位与个人。,二、爆发调查的分析,、 时间分布 、 地区分布 、 人群分布 、 平均潜伏期的计算 、 暴露日期的推算 、 爆发因素的分析 、 传染源的分析,、时间分布,对时间分布的描述,通常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坐标为病例数,构成直方图或线图,称为流行曲线(epidemic curve) 因爆发类型、传播方式和易感者人数的不同,流行曲线各异,(1)同源性爆发同源一次暴露引起的爆发:流行曲线为单峰型(如图I)。易感者同时受染,病例数骤然升高,迅速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与该病的潜伏期波动范围相一致(即潜伏期全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