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安全生产管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823430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62 大小:4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安全生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安全安全生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安全安全生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安全安全生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安全安全生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安全生产管理(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页,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1页,内容提要,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安全评价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七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第1页,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1.1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2 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

2、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1.3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1.4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第1页,1.5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

3、全生产的目标。,1.6本质安全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上述两项功能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第1页,1.7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违背人们的意愿后果。,1.8 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缺陷。,第1页,1.9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注意危险度的概念,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第1页,

4、2.0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GB18218-2000q 1 q 2 q 3 q 4- + - + - + - + Q 1 Q 2 Q 3 Q 4式中 q i :单元中物质 i 的实际存在量;Q i:物质i 的临界量;,第1页,2.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安全、健康、舒适),工业革命 现代工业的兴起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接受,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

5、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第1页,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第1页,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

6、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2.3 事故致因理论,第1页,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第1页,2 因果连锁理论: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多米诺骨牌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 能量意外释

7、放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利用各种屏蔽防止意外的能量释放来防止事故。,第1页,3系统安全理论的创新1 )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 )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安全的;3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4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第1页,2.4 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事故尽量不发生。 事故控制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即使发生事故,尽量减少后果的严重程度。 为预防或减少事故发生采取三方面的对策: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安

8、全技术: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安全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 个人防护,第1页,3.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与安全生产方针,3.1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安全生产事故的总体现状是:工矿企业事故发生总数有下降趋势,事故发生次数多、事故伤亡人数多,事故发生率,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情况:20部左右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 安全生产技术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第1页,安全生产法确立的 七项基本法律制度,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2、各级人民政府

9、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各自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3、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职责; 4、社区基层组织和新闻媒体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等。,第1页,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2、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3、安全投入;4、从业人员安全资质; 5、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6、建设工程“三同时”;7、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8、安全技术装备管理;9、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10、社会工伤保险等。,第1页,三、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质及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四、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10、义务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1页,五、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从事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安全中介机构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地位、任务和责任。 六、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1、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2、安全生产责任的确定和责任形式; 3、追究安全责任的机关、依据、程序和安 全生产法律责任。,第1页,七、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1、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2、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3、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原则和程序;4、事故责任的追究;5、事故信息发布等 。,第1页,3.2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年全国劳动安

11、全监察工作会议上决定将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确定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管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先预防转换,防患于未然,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的。,第1页,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 3.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 建设项目“三同时” 6. 安全生产检查 7.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1页,安全生产法 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1、生产经营

12、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2、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3、安全投入;4、从业人员安全资质; 5、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6、建设工程“三同时”;7、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8、安全技术装备管理;9、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10、社会工伤保险等。,第1页,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 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1页,1.安全生产责任制 1.1 必要性安全生产法第

13、四条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第1页,1.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与本单位管理体制协调; 符合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实际,明确具体可操作; 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保障; 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群众监督,真正落实。,第1页,1.3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生产

14、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者,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在本机构内部 班组长,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岗位工人,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第1页,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2.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

1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1页,3.安全生产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以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装备、器材、仪器和其他安全投入。以保证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3.1 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1页,安全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安全技术措施

16、工程,如防火、通风; 购置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及其维护; 重大安全课题研究; 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教育培训; 应急救援预案; 其他。,第1页,3.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第1页,安全技术分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 5、减少故障和失误,第1页,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 2、个体防护 3、设置薄弱环节 4、避难与救援,安全技术分类,第1页,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 工业卫生技术措施。以改善对职工身体健康有害的生产环境条件、防止职业中毒与职业病的技术措施,如防尘、防毒。 减轻劳动强度等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辅助措施。以保证工业卫生方面所必须的房屋及一切卫生性保障措施。如尘毒作业人员的淋浴室、更衣室等。 安全宣传教育措施。以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有关宣传教育设备、仪器、教材和场所等,如劳动保护教育室、安全卫生展览等。 按照“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总名称表”执行,保证费用合理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