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一般检查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82263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学一般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血液学一般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血液学一般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血液学一般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血液学一般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学一般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学一般检查(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液学一般检查 红细胞检查,2,3,目 的,1. 贫血的初步诊断与形态学分类,3. 动态观察疾病的变化,2.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与疗效观察,4. 治疗监测与安全防护,4,概述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主要内容,5,概述,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血液的生长发育,(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有形成分,血浆(55%),血细胞(45%),血尘,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固体成分 (8 9%),水,血浆蛋白,非蛋白氨、葡萄糖、脂类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清蛋白

2、,球蛋白,7,1.颜色 2.红细胞在血浆中 的悬浮稳定性 3.粘滞性 4.比密和渗透浓度 5.pH值,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8,血液的功能 作为呼吸载体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协同维持酸碱平衡,9,10,一、红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1.手工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法:,11,12,13,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14,1.手工显微镜法 血液分析仪的校正 白细胞减少时的对照核实。 血小板计数受小红细胞干扰时的校正 2血液分析仪法 方法精确,且操作简便、快速,已广泛应用。,方法学评价,15,16,1分析前 (1)患者准备:生理因素影响,运动、精神紧张、 体位、药物等 (2)标本采集部位:末

3、梢比静脉高 (3)温度:室温、4可温定3天 2分析中(手工法) (1)采血部位不当 (2)操作规范 :稀释倍数不当、充池、稀释血液 未混匀、血液凝固等等,质量控制,(3)注意白细胞影响 (4)固有误差 3.分析后 注意结合临床资料 仪器法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室内和室间质控,17,18,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1)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2)精神因素 (3)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4)气压降低 (5)妊娠中、后期,19,2病理性变化,(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红细胞生成障碍、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障碍、红细

4、胞破坏过多和失血等,20,成年:男性(4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参考值,21,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l012/L,应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低于3.51012/L为诊断贫血 的界限,应继续寻找原因。 低于1.5l012L应考虑输血,指该项目结果如高于或低于某一个值时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为患者处理起提供依据的作用。,22,二、血红蛋白测定,(二)血红蛋白的种类,(一)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及成分,(三)血红蛋白的代谢,(四)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一)血红蛋白分子结构,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四级空间结构的四

5、聚体。,24,氧合血红蛋白(HbO2) 还原血红蛋白(HHb) 碳氧血红蛋白(HbCO) 高铁血红蛋白(Hi) 硫化血红蛋白(SHb),(二)血红蛋白的种类,26,(三)血红蛋白的代谢,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铁,铁代谢库,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组分,27,Hb测定方法大致分为4大类: 全血铁法 比重法、折射仪法 血气分析法 光谱法(定量),方法学评价,28,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2其他测定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法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 碱羟血红蛋白法 沙利(Sahli)酸化血红蛋白法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血红蛋白测定法(CTAB)等,检测原理,29

6、,HiCN转化液:即文齐氏液 淡黄色透明液体变绿、变浑浊则不能使用,CN-,血红蛋白,高铁血 红蛋白,氢化高铁 血红蛋白,高铁氰化钾,540nm,血红蛋 白浓度,吸光度,30,31,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 Hb(g/L)=A540HiCN64458/44000251 =A367.7,32,33,1. 血标本:血清浊度增高可导致假阳性,如脂血 2.采血部位 3.方法:操作要准确 4.器材:仪器要校正 5.试剂:转化液保存在棕色玻璃瓶 参考液要符合标准 质控物,质量控制,34,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llO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122gL

7、女性:87112gL,参考值,35,轻度贫血,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100g/L; 中度贫血90g/L; 重度贫血60g/L; 极度贫血30g/L。,临床意义,36,三、红细胞 形态检查,双凹圆盘形,大小相似,平均直径7.2m,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1/3生理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 细胞对酸性及碱性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从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质量控制 1.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2.注意完整的检查顺序,38,1.红细胞大小不一 (1)小红细胞:指直径 6m的红细胞.提示Hb合成 障碍,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意义,(2)大红细胞:指直径大于l

8、0m的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39,(3)巨红细胞:指直径大于15m的红细胞。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0,41,(4)红细胞大小不均: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42,2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1)正常色素性: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43,(2)低色素性: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扩大,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44,(3)高色素性:中心淡染区消失,着色较深,胞体成红色,胞体大

9、。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45,(4)多色性:它是刚脱核而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其细胞体积较大。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尤见于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46,(5)细胞着色不一:指同一血涂片中,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常色素性两种形态细胞,有时又称双形性贫血,多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3红细胞形状改变 (1)球形细胞:该红细胞在血液中为球形,而在涂片上则显示细胞中心着色深浓,体积较小,有球形之立体感。,47,48,(2)椭圆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正常人血液中约占l,但不超过15。,49,(3)靶形细胞:红细胞中心部

10、位和细胞周缘染色较深,其间为不染色的苍白区环,形如射击之靶 。常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也见于阻塞性黄疽、脾切除后状态。,(4)口形细胞:常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也可见于乙醇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及肝病患者等。正常人偶见(4)。,50,51,(5)镰形细胞:外形呈镰刀状、线条状。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C)和镰状细胞特性(HbA-S)的血标本,在缺氧的条件下,有大量镰细胞。,52,(6)棘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可不一。多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也可见于脾

11、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53,(7)泪滴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如泪滴或梨状。多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症时,偶见于正常人。,54,(8)新月形红细胞:红细胞残缺不全,体积大,状如新月形,直径约20m 。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9)缗钱状排列:红细胞表面电荷发生改变,而使其互相连接如缗钱状。,55,(10)裂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常人血涂片中裂片细胞小于2%。 (11)红细胞形态不整 指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改变,出现不规则的奇异形状,如豆状、梨形、蝌蚪状、麦粒状和棍

12、棒形等。此种细胞在某些感染或严重贫血时多见,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56,57,(12)有核红细胞 即幼稚红细胞。 增生性贫血 急、慢性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脾切除后,58,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59,(2)豪焦小体(H-Js body):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l2m的暗紫红色圆形小体。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术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和某些贫血患者。,6

13、0,(3)卡波环(Cabotring):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环形或8字形。 可见于白血病、巨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或脾切除后。,61,(4)寄生虫:当患者感染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等时,可见红细胞胞质内相应的病原体。,62,血细胞比容(Hct或PCV),以前称为红细胞压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四、血细胞比容测定,63,1Wimrobe法和微量法 2血液分析仪法,检测原理,64,1手工法 2血液分析仪法,方法学评价,65,66,1手工法 2血液分析仪法,质量控制,67,Wintrobe法:男性0.40.54; 女

14、性0.370.47。 微量法:男性0.470.04; 女性0.420.05,参考值,68,1.作为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 3.作为血流变学指标 4.作为MCV、MCHC计算的基础,临床意义,69,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血平均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五、红细胞平均指数,70,1手工法 2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71,(1)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ct/RB(f1) (2)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pg) (3)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

15、红细胞比容= Hb/ Hct,72,1.手工法 2.血液分析仪法,质量控制,73,作为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74,手工法:MCV 8092fl;MCH 273lpg; MCHC:320360gL。 血液分析仪法:MCV 80100fl; MCH 2734pg;MCHC:320360gL。,参考值,7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六、红细胞体积 分布宽度,76,手工法: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不能定量。 仪器法:由直方图导出RDW,是一个定量的值,能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的程度。,方法学评价,77,RDW结果判断应结合临床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同时分析RDW异常是否是由于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凝集或双相性红细胞引起。,质量控制,78,1进行贫血形态学新的分类 2缺铁性贫血(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 3鉴别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