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4816645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解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 5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讲解,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 )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B,2“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

2、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 )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C,3“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不能说明 ( ) A临安城市商业发达 B临安夜市、早市相连 C政府加强管理商业 D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C,4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

3、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D,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下列现象体现这种“分享”的有 ( ) 文艺复兴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形成垄断组织 A B C

4、 D,B,6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 ( )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B,7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B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C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D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C,8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

5、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D,9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

6、作用,C,10.“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的论述最有可能发表于 (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A,11. 2013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这几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双方应在反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

7、,存一中内涵之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一国两制”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支持 B国共双方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C,12.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理解不正确的是 ( )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农业增长率下降与三年自然灾害有关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 B C D,B,13.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

8、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B,1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右面图表,判断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中国人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C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后期减少,D,15.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下列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中与这一特色形成无关的是 ( ) A小国寡民、没有外来威胁的环境 B“政治论辩”为中心的公民生活 C城邦社会的分层结构与分工方式 D公民具有较高的参政素质及其热情,A,16.恩格斯指出:“

9、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包括 ( ) 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 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观念 近代资产阶级需要法律维护其利益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A. B. C. D.,D,17.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 A符合

10、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A,18. 1762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又指使下院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A B C D,D,19.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

11、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A,20.如右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C,21.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

12、,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 )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A,22.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 )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D,23. 1962年,为了“往

13、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D,24.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人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4、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25.某校在艺术节上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主题包括:“海涅的诗歌创作”、“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背后的历史”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你认为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文艺,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幸福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并不一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观的内涵。(2分),(1)幸福观:就是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而要做到安贫乐道。(2分),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