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14305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03章存货(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点重点是存货的概念、范围、入账价值的确定、计价方法;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计价的核算;存货清查的概念、种类及其盘盈、盘亏、毁损的账务处理。 难点难点是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计价方法;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法;存货按计划计价核算,存货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与结转。存货清查的盘盈、盘亏、毁损的账务处理。,第三章 存货,2,一、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定义与确认条件:P62 1.存货:定义见书P62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可以是直接销售(如产成品、商品),也可以是进行加工后再出售(如原材料产成品)。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周

2、转材料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的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2.确认条件: P63 也是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3,(二)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外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1. 外购存货的成本: P63 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购买价格相关的税费相关的税费:如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2. 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P64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4,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P64(1)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入账(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3、方式取得的存货: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3)盘盈的存货:P 64 按照其重置成本入账,5,4.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照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特殊情况: P64-65应该注意的是,下列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非正常消耗的如废品损失、自然灾害; 仓储费用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如“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6,二、发出存货的计量:P65(一)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可供选择的方法有:1.先进先出

4、法:FIFO,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2.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进货都计算一次加权批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我国: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7,永续盘存制下:FIFO,Cost of Mdse. Sold,项目 数量 单位进价 单位售价Jan. 1 期初余额 10 $20 4 销售 7 ? $3010 购买 8 2122 销售 4 ? 312

5、8 销售 2 ? 3230 购买 10 22,8,Cost of Mdse. Sold,项目 数量 单位进价 单位售价Jan. 1 期初余额 10 $20 4 销售 7 $3010 购买 8 2122 销售 4 ? 3128 销售 2 ? 3230 购买 10 22,永续盘存制下:FIFO,20,?,9,Cost of Mdse. Sold,项目 数量 单位进价 单位售价Jan. 1 期初余额 10 $20 4 销售 7 20 $3010 购买 8 2122 销售 4 ? 3128 销售 2 ? 3230 购买 10 22,永续盘存制下:FIFO,10,Cost of Mdse. Sold,项

6、目 数量 单位进价 单位售价Jan. 1 期初余额 10 $20 4 销售 7 20 $3010 购买 8 2122 销售 4 3128 销售 2 ? 3230 购买 10 22,永续盘存制下:FIFO,20(3) ; 21(1),?,11,Cost of Mdse. Sold,项目 数量 单位进价 单位售价Jan. 1 期初余额 10 $20 4 销售 7 20 $3010 购买 8 2122 销售 4 20(3) ; 21(1) 3128 销售 2 3230 购买 10 22,永续盘存制下:FIFO,21,?,12,Cost of Mdse. Sold,项目 数量 单位进价 单位售价 Ja

7、n. 1 期初余额 10 $20 4 销售 7 20 $3010 购买 8 2122 销售 4 20(3) ; 21(1) 3128 销售 2 21 3230 购买 10 2231 期末余额,永续盘存制下:FIFO,21(5)22(10),13,3.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公式见P65,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4.个别计价法:个别认定法、具体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14,(二)存货成本的结转:P66企业销售存货,应当将已售存货的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

8、,计入营业成本。销售的存货为商品时“主营业务成本”存货为非商品存货的,如材料等,应将已出售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予以结转,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 。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会计处理为: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15,解释:假设原来存货是100,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账面价值就是9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出售的时候,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存货 100 但是因为之前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0,其实这个存货的实际价值只有90,即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应该是90,所以要

9、冲主营业务成本10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资产减值损失已经进入损益里,在计算利润时,总计扣除100。,16,三、期末存货的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二)可变现净值的含义:P671.含义:理解 P67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可变现净值的特征:P67 日常活动、净现金流量、区分不同存货3.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P67,17,(三)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1. 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期末存货为商品时合同?P68-70 例3-

10、1 例3-2 例3-3 例3-4 持有合同,且持有数量合同数量:合同约定价格 持有合同,且持有数量合同数量:超出部分以一般价格 持有合同,且持有数量合同数量:合同约定价格,18,P68 例3-1 持有数量合同数量207年8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8年1月25日,甲公司应按每台62万元的价格(假定本章中所称销售和成本均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提供W1型机器100台。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1型机器的成本为5600万元,数量为100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台。207年12月31日,W1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0万元台。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207年

11、12月31日,甲公司所提供的W1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约定的价格为计算基础:62100=62万元,期末计价,19,P69 例3-2 持有数量合同数量207年1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8年3月31日,甲公司应按每台15万元的价格(假定本章中所称销售和成本均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提供W2型机器120台。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2型机器的成本为1960万元,数量为140台,单位成本为14万元台。根据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乙公司销售的W2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2万元台;向其他可户销售的W2机器的平均云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万元台。2

12、07年12月31日,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6万元台。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期末计价,20,207年12月31日 甲公司所提供的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计算:(1)销售约定数量的: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15万元计算:151200.12120(2)对于超出部分:20台的W2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市场价格16万元计算:16200.120 所以: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总额为(151200.12120)(16200.120)=(180014.4)(3202)= 1785.6318= 2103.6(万元),21,例3-3 P69 没有销售合同的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3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数量为10台,单位成本为60万元台。207年12月31日,W3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4万元台。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合计为3万元。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W3机器的销售合同。分析:由于没有签订W3机器的销售合同,因此,W3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64万元计算:(643)10=61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