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1363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讲义(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2010年12月21日,第一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第一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知识,国内外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回顾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ADR报告与监测 药品安全性信息的获取,国内外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回顾,1.沙利度胺事件,2.苯甲醇致儿童臀肌挛缩症,3、药物性耳聋,4、环丙沙星致皮下出血,以上严重事件给我们的思考,药品是治病防病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事件?,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一、相关基本概念,1、药品不良反应(ADR)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

2、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停药综合征、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ADR概念所表达的涵义,合格药品(合法生产、经营、储存,符合法定质量标准) 正常使用(符合说明书及医嘱要求) 一般剂量(常规剂量) 与治疗目的无关(非预期的疗效) 意外的有害反应(上市前未被发现),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引起死亡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性损伤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ADR假、劣药 ADR 用药差错 ADR 医疗事故,2、不良事件(AE)/药品不良

3、事件(ADE),不良事件(AE):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若发生于药物治疗期间,则为药品不良事件(ADE),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反应(ADR):则是因果关系确定的药品不良事件。,3.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概念: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分级响应:一级事件、二级事件,4.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概念 药品风险的构成天然风险人为风险,二、ADR分型,(一)A型(量变型异常) (二)B型(质变型异常) (三)C型,三、ADR发生机制,副作

4、用(Side effect)是指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治疗利用其中的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品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毒性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都与副作用不同,对病人的危害性也较大。,三、ADR发生机制,三、ADR发生机制,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存在的生物效应。遗留时间可长可短、危害轻重不一。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由于

5、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初次接触时需要诱导期,停止给药反应消失。,三、ADR发生机制,变态反应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的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小量都可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三、ADR发生机制,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指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与一般人群反应不同,往往与这些人的先天性和遗传性

6、因素有关。大多是由于肌体缺乏某种酶,是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反应。 药物依赖性(Dependence)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使用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精神依赖;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停药所引起的不舒适(戒断症状)-身体依赖,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三、ADR发生机制,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化学物质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人类恶性肿瘤80%85%为化学物质所致。但因总的发生率较低,要确定与用药的因果关系往往需要进行大量、长期的监测。 致突变(Mutagene

7、sis)指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性变化。为实验室结论,可能是致畸、致癌作用的原因,一般仅有参考价值。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畸胎有一定自然发生率,因果判断困难,一般通过估计危险度指导临床用药。,三、ADR发生机制,首剂效应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停药综合征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机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由ADR的概念、类型、发生原因可知:ADR假劣药事件ADR

8、医疗事故 ADR用药差错事件,我们要明确的,不能“因噎废食”,因药品存在ADR而拒绝药品治疗- 夸大ADR也不能“无所畏惧”,大量、超量、长期服用药品- 忽视ADR以上做法都是片面的只要是药品,就存在不良反应 只要使用药品,就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正确认识ADR,ADR监测与报告,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和现状 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监测模式探讨,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和现状,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历程与所处的阶段 法规建设 组织建设和发展阶段 技术支撑,(一)法规建设,法律法规,200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71

9、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级药监局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法律法规,2004年3月15日,颁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第28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中违反规定、延误不良反应报告、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重复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

10、十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一)法规建设,(一)法规建设,法律法规,2004年3月15日,颁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第28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中违反规定、延误不良反应报告、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重复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

11、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一)法规建设,法律法规,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国食药监办2005329号)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一)法规建设,报告程序、范围、时限要求,(二)组织建设和发展阶段,组织体系,1984年,我国药品管理法颁布第24、25、26、48条涉及到上市后药品的再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条款 1988年,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试点

12、工作 1998年,成为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第68个成员国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国家计生委共建立了34个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二)组织建设和发展阶段,组织体系,发展阶段,邵明立局长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依照其发展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应以加强和完善报告体系为重点,探索评价方法和手段,初步尝试信息的利用和反馈 发展阶段:应继续完善报告体系,以加强和丰富评价方法和手段为重点,探索信息的利用和反馈 成熟阶段:将以信息的利用和反馈为重点,继续完善评价方法和手段,风险管理措施较为成型和完善,相关各方对于

13、风险管理中的责任认识较为清楚,(二)组织建设和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初期 报告的数量大幅攀升,报告的质量有所提高,体系内整体有提高,但局部发展不平衡 公众逐步理解到监测很重要但仍存有模糊意识 我们已然在尝试接受报告和分析报告并重,并初步以我们的分析评估报告作为风险控制建议的基础,(二)组织建设和发展阶段,(三)技术支撑,2001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远程信息网络开通 2001年11月,建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和各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情况通报制度 2003年8月18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二、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14、,在用药过程中,若发生了可疑不良反应,怎么办?我们要报告如何报告?向谁报告?,ADR报告能否作为处理“医疗事故、医疗诉讼、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不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一)如何报告?向谁报告?,1、报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报告程序,医疗卫生机构,省ADR监测中心,国家ADR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卫生部,县ADR监测中心,市ADR监测中心,个 人,市

1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市卫生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原则可疑即报,3、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二)怎么报?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获得和填写),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如何获取报告表?怎样填写?,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如何获取?,ADR报告表分为两种一是供医疗单位使用的个案报表、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表;另一是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的定期汇总报表。均是由SFDA统一编制的。ADR报告表的获取可向当地药品监管部门索取,也可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WWW.CDR.GOV.CN下载。,2、个案报告的填写,纸质报表的填写,3、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填写

16、注意事项,一起事件填写一份报告表 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两类 即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报告范围:普查普治、群防群治、预防接种用药品 普查普治:如地方病的普查普治; 群防群治:如“非典”期间,群体使用清热解毒类汤剂、中成药、抗病毒药、调节免疫功能药、生化制剂等; 预防接种:免疫规划项目实施、应急接种等。,群体不良事件报告,及时按ADR报告程序上报并填写报告表事件描述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药品名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诊治过程、转归情况、在该地区是否为计划免疫药品;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告人及联系电话。,群体不良事件处理,4、在线网络呈报,根据相关要求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网络提交注册申请,正确使用报告网络,实现在线呈报。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网络的使用,三、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方法,1.制定报告办法 2. 指定专人负责人相关工作 3.主动收集、报告 4.开展相关研究 5.注意ADR信息获取与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