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1161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宁,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3,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4,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说明:艾灸腹部关元,患者感觉热感向深部渗透,显示骶部温度逐渐升高(如图中标记1处),5,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6,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说明:艾灸患者双肺俞,患者感觉艾热扩散整个背部。,7,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8,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

2、传导;,说明:艾灸双侧三焦俞,患者感觉热感向脊柱中间汇聚,并向下传导。,9,说明: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10,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1,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说明:艾灸患者左侧肺俞,患者感觉左前臂外侧下段发热(图中1处所示)。,12,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3,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

3、冷等非热感觉;,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4,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说明:艾灸患者双侧肺俞,患者觉双手发胀感,TTM显示双手温度升高。,15,这些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点或热敏化腧穴。,16,热敏灸疗法是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新疗法,关键操作技术:,二、热敏灸疗法的关键技术,17,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

4、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感传。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调定灸态,18,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热敏灸疗法技术的关键。 热敏点是热敏灸疗法的最佳作用部位。,确定灸位,19,热敏灸的选穴原则,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辨敏选穴,高发区域 病痛及其临近部位 特定穴 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 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

5、20,艾条悬灸法是热敏灸疗法的最佳灸法,运用这种灸法能充分激发经气的感传活动,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具体灸疗手法为:先回旋打基础继雀啄激经气再温灸通经络,选择灸法,21,22,23,24,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25,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双点灸,26,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三点灸的适用部位为颈项部、背腰部、胸腹部,如风池(双)与大椎、肾俞(双)与腰阳关、天枢(双)与关元等。,27,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施足灸量也是一个技术关键。最佳剂量是以完成灸性感传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完成灸性感传所需的时间,就是一

6、次艾灸所需的剂量。,施足灸量,28,、凡是传统灸法的适应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 、凡是产生了腧穴热敏化的病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 目前我们已观察了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三、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29,四、腧穴热敏化的规律,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出现规律,不能以经穴定位来替代。,30,1、 热敏点的出现率,普查健康人

7、群的结果显示,热敏点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热敏点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后,热敏点出现率下降至10左右。,31,2、热敏点与经穴定位的关系,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32,热敏点与经穴、压痛点的重合率,注:* 经穴重合率与压痛点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33,结果表明,热敏点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有显著差异,热敏点与经穴重合率较高(P0.05);不同

8、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点的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压痛点与热敏点的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34,3、热敏点的分布,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热敏点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热敏点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35,热敏灸与传统灸法的异同,传统灸法,基于腧穴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热敏灸,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腧穴热刺激,1.热敏化腧穴 2.激发经气运行,相

9、同点,不同点,36,五、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热敏点分布 以腰骶部及下肢为高发区,多出现在腰骶部区域、至阳、关元俞、委中、委阳、阳陵泉、昆仑等区域。,37,灸疗操作 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1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38,灸腰骶部区域热敏化穴热感可深透、扩散,39,灸至阳穴热感透至胸腔且沿督脉传向腰骶部,40,灸昆仑穴热感深透并传至腰骶部,41,灸阳陵泉穴热感深透且沿大腿外侧传至腰骶部,42,灸委中、委阳穴热感深透且沿大腿后侧传至腰骶部,43,1.腰骶部区域热敏化穴单点温和灸 2.至阳、关元俞(双)T形温和灸 3.委中、委阳穴双点温和灸 4.阳陵泉、昆仑穴双点温和灸,44,45,46,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