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大气环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1110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大气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123大气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123大气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123大气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123大气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大气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大气环境(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大气环境,第一课时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布,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为什么?,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温度递减率为 _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_,降低,-0.6C/100m,升高,因为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 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平流层含有O3吸收紫外线 使大气升温。,大气的垂直分布,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各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有复杂的天气现象,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有对流运动,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大气以平流为主,有利于高空

2、飞行,有电离层分布,能反射无线 电波,有利于地面短波通讯。,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大气组成,干 洁 空 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及其作用,氮78%,氧21%,其他气体1% 氩、CO2、O3,干洁空气主要组成图,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干 洁 空 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及其作用,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3、作用阅读课本P44及表格”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 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无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具有选择性,改变太阳辐射方向,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完成下列表格,具

4、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易被散射;,云量越多、云层越厚,反射越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无选择性,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红外光; 臭氧吸收紫外光; 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吸收,散射,反射,强,(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概念: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愈短;物体温度愈低,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愈长。,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8、说出下列辐射发生的顺序: 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升温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升温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

5、,大气逆辐射,读左图,回答问题:,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 )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具体表现为( )、( )、( ), A2更小的原因,是( )。 3、C1表示( ),C1A2说明了( )。 4 、B1称为( ),云层厚B1( )。,A,B、C,吸收,反射,散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2、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因为晚秋和

6、寒冬,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很低,3、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3、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探究,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选择吸收,太阳辐射吸收,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辐射吸收,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美国一些房屋的屋顶刷成白色,可以将更多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从而减少空调能耗,有助于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拉萨(30N)

7、有“日光城”之称。在青藏高原上,人们感觉:“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风吹背后寒”即气温低; “脚下冷飕飕”即地面温度低。,(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 太阳高度角 下垫面因素 其他:如日照时间长短等,大气削弱作用与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地面获热多,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多地面获热少,大 气 上 界,地 球,影响太阳辐射最主要的因素:太阳高度角,L1,L2,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光热集中单位面积地面获热多,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光热分散单位面积地面获热少,下垫面因素,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直接

8、热源,直接 热源,小结,练习: 1、大气的垂直可分成_。 2、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_原因:_ 3、平流层气温变化规律_原因_ 4、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_,因为_ 5、夜晚多云气温比晴天_,因为_ 6、天空呈蔚蓝色原因_ 7、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是明亮的是因为_,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热源,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升温,低,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强,蓝光最容易被散射,太阳光被散射,练习 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2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

9、要是( )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C)臭氧和氧原子 (D)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3晴朗的天空所以呈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色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色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光 (D)到达地面的蓝紫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4大气的保温作用体现在( ) (A)CO2温室效应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大气逆辐射作用5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B,D,B,D,D,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一)、 热力环流,预

10、备知识: 1、大气密度_,气压_;反之气压_ 2、气压_,沸点_;气压_,沸点_ 3、同一地点高度越高,大气密度越_,气压越_,小,低,高,低,低,高,高,小,低,高气压,低气压,地面,热,冷热不均,高低空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热力环流,先看热力环流(Flash),说出热力环流的全过程,高气压,低气压,地面,热,空气上升下沉,大气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练习,A,B,冷,热,1、说出A、B两地高低空的气压状况、 比较气压大小、画热力环流,2、若已知高空或低空的气压状况,能否画出热力环流?能否说出地面冷热状况?,举例: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

11、1010,1008,1006,地面,高空,1004,A,.,.,B,.,c,(百帕),等压面,1、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2、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E,D,再看热力环流(Flash),找出等压面弯曲的规律,1、均匀气压场,等压距相等 2、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3、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 4、受热不均,等压面凹凸。高压高凸,低压低凹。,练习,若等压距为5hpa,说出图中等压线的气压值,1000hpa, 气压值相等的是: ;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 3、5两点, 点气压高, 点气压低 A、B两点, 点气流上升, 点气流下

12、沉 用“ ”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A、B两点, 点受热, 点冷却,地 面,等高面,等压面,1、2、4,2、3、4、5,5,3,A,B,B,A,5.读下列四幅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D,(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的影响,一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大小: 特点:,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1、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赤道上不偏。 2、纬度越高,偏向力越大,反之越小 3、处处与风向垂直。 4、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2.地转偏向力,风的形成,44,二力共同作用下

13、的风 (北半球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百帕),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大小:特点:,赤道为0,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摩擦力的特点,1、和风向相反。 2、减小风速。 3、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水平气压 梯度力,3、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斜交等压线,方向: 大小: 特点:,与风向相反,与地面状况有关,既改变风速,也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 角越大。,大气水平运动时受到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二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一力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高空),(近地面),(2)城区高,四周低(或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3)偏南风(东南风);偏北风(西北风),1、读左图的等压线图, 回答A点近地面风向V的 形成过程: (1)F1是_力 它垂直于_,并 指向_。 (2)F2是_力 (3)F3是_力 (4)本图位于北半球还 是南半球_理由是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