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0555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4,第48讲 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考情分析考向研判题型突破,高考考情分析,题型突破方法,热考视角例析,课时作业,内容索引,高考考情分析,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热考视角例析,视角1 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否定领袖(英雄)、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往往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全国卷高考考查的这些历史人物往往是教材未涉及的,但考查的内容却源于教材并且又高于教材。考生要通过所学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来分析新材料,并从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说明历史问题。,例题1 (2017课

2、标全国,46)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

3、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 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时代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答案,解析,解析 第一小问“主要经济思想”结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可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第二小问“时代背景”可结合材料中的三个时期“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对计划

4、和市场的看法,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结合材料中“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可以得出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答案,答案 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 结合材料中三个阶段“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陈云经济思想的变化,分别从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以及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贡献思考。,解析,视角2 中外思想文化史

5、中的重要人物评价中外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不能用政治的眼光去评价,要站在文化的角度去评价。任何思想家的理论、思想、主义,任何文化人物的艺术科技成就,都离不开其历史时代,解答此类题目时都要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全国卷高考中,本类型的题目难度中等偏下,其答案大部分来自材料信息,考生解答时要注意充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例题2 (2017课标全国,47)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

6、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答案,答案 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解析 根据材料

7、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答案,答案 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解析,题型突破方法,真题典例 (2017课标全国,47)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

8、“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9、题型特点 (1)在命题范围上多考查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教材以外的历史人物,而且多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考查更侧重于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 (2)在命题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设问一般为两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思想或文化成就产生的原因、特点并对该人物进行评价。,答题思路 (1)抓住设问关键词,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第(1)问的关键词是“儒者”。“儒者”崇尚儒家经典和儒家文化,重诚信,守礼仪。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季札的哪些言行符合“儒

10、者”的要求。 (2)理解设问求答的方向,寻找答题的角度。第(2)问“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应指出在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根据第一段材料信息不难概括归纳。 (3)表述成文:从材料中概括信息,文字表述简明扼要。 参考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针对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成龙,清朝著名廉吏。1661年,他出任广西罗城知县,针对“城市残破”“民多饿死”的现状,“革大耗”“减盐引”。后来,他升

11、迁四川合州知州,罗城人“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1680年,他赴任直隶巡抚,即劾罢治罪贪赃枉法的青县知县赵履谦等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霸州州判卫既齐等官员。赴任江南江西总督后,于成龙针对贪墨侈靡之风,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示案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时人记述,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曾召见于成龙,誉其为“清官第一”。1684年,于成龙病逝。遗物“帷笥(箩筐)中绨袍(旧官服)一袭,床头盐豉器而已”。 摘编自王晋玲、李峰清初吏治清明探析等,(2)有学者认为,“清廉官吏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答案,答案 客观存在

12、:由于个人廉洁自律、社会期待、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推崇等因素,历史上廉吏不乏其人。 历史现象:由于制度和时代的局限,贪腐现象普遍存在,廉吏不具普遍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推行廉政的主要特点。,答案 惩治贪腐,举荐廉吏、制订廉政规范,教化与惩处相结合;以身作则,坚持不懈。,课时作业,1.(2018延边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唐朝时著名高僧。幼年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专心致志研究佛学。在苦心钻研佛学中,玄奘发现当时国内佛教经论的体系杂乱,各家说法颇多分歧,听说天竺有很多佛经,于是决心西游,“以问所惑”。玄奘深知西行的艰难,所以除了积极学习梵文

13、外,还有意经受各种痛苦的磨练,创造西行的条件。,1,2,3,4,5,629年,玄奘踏上西行之路。跋涉近一年时间,经过数十个国家,终到天竺。即瞻仰佛教圣迹并随处求学,足迹遍及古印度四十余国,随后进入那烂陀寺学习。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和文化中心,那里学术思想自由活跃,经常举办各种讲学、辩论活动。 643年春,玄奘带上多年搜集的佛经佛像,离印度返回祖国。回国十九年间,译出梵文经典七十四部,共1 335卷。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老子道德经等汉文译成梵文。同时,与弟子辩机合作,将西行经过撰成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的大唐西域记。这些记载

14、成为研究这些地方和国家古代历史以及当时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2,5,3,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成为唐朝著名人物的原因。,答案,1,2,答案 原因:个人经历及勤学;处于盛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开放的对外政策与用人政策;那烂陀寺的开放及学术思想自由活跃。,5,解析,解析 原因从当时的政治、对外政策、文化交流、个人经历等方面概括。,3,4,答案 促进中国与印度友好关系的发展;其著作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及当时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精神难以忘怀,激励后世。,解析 贡献从对外关系、精神财富、史料价值等方面概括评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玄奘的贡

15、献。,答案,1,2,5,解析,3,4,2.(2017青岛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1年,章士钊生于湖南善化县。幼读私塾,13岁时即开始研究柳文。1900年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后执教于家乡私塾。1902年,受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考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次年进入上海爱国学社。任上海苏报主笔,连续登载反清文章并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革命活动。,1,2,5,3,4,1914年,章士钊留英归国,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系统论述了“调和立国”论。认为:专制者,兽欲也。遏此兽欲,使不得充其量,以为害于人群,必赖有他力以抗之。与此同时,他一再指斥另一种极端“暴民专制”。他说:“往者

16、清鼎已移,党人骤起,其所以用事,束缚驰骤卤莽灭裂之弊,随处皆有。国人乃皇皇然忧,以谓暴民终不足言治” 摘编自章士钊传,1,2,5,3,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士钊早期经历所反映的时代特色。,答案,答案 新旧思想交替;帝国主义侵华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清政府日益腐败,革命风起云涌。,1,2,5,解析 时代特色主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概括。,解析,3,4,解析 评价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结合辛亥革命的缺陷分析;积极方面从反袁和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答案,答案 积极:“调和立国”论反对专制,有助于反对袁世凯的复古逆流和专制统治,加速民主进程;反对暴力斗争,主张以调和立国,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宽容。 消极:没有看到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很不彻底,需要继续革命的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