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常识与镜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0501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原虫常识与镜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原虫常识与镜检(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疟原虫常识与镜检技术的临床应用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范学成2010.12.13,主要内容: 一. 疟原虫的种类与分布 二. 疟原虫生活史与病症概述 三. 疟原虫的形态与镜检技术 四. 培训实时测验,“疟”字释疑:根据新华字典 “疟” 属 多音字1. 疟(读Yo) 指疟疾,俗称。2. 疟(读N) 指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传染源是蚊子,为周期性 发冷发热的症状。,历史回顾,3千多年前, “疟”的象形文字出现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及以后国内外某些医学家均认为疟疾是 “瘴气”所引起的。,1880年法国人Alphonse Laveran在疟疾病人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人Ro

2、nald 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1948 -1960年 Shortt及Garnham证实了人类疟原虫的肝细胞外期。1977-1980年 Lysenko 和Krotoski等 提出“休眠子”学说。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疟原虫生活史得以基本阐明。,疟原虫的分布与种类分 布疟原虫主要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各国,即非洲、东 南亚、南美等地区,约有20亿人口在疫区。每年死于疟疾的 儿童约100万。我国在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 海南省,因此,疟疾仍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种 类至今全球发现疟原虫有130多种,宿主:人类、哺乳动 物、鸟类及爬行类。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如下四种

3、:,目前,我省只有间日疟和恶性疟。卫生部要求:我省应在2012年消除疟疾!,寄生于人体的四种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进入人体,二.疟原虫生活史概述,子孢子,雌蚊吸血,经皮肤侵入人体,移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约6-12个月休眠),无性裂体生殖,裂殖体,胀破肝C释放,裂殖子,某些因素刺激,侵入血流,进入RBC,环状体,裂体增殖,大滋养体,早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胀破RBC,释放,经过几次,裂体增殖,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雌蚊吸血,进入蚊胃,雌配子 雄配子,合子,配子结合,动合子,穿过胃壁,在胃壁下,卵囊,孢子增殖,侵入新的RBC,遗传基因多态性分型,自然气温16-30蚊体内 P

4、.V 8-9天 P.f 10天,RBC外期P.V 8天 P.f 5天,RBC内期P.V 48h P.f 36-48h,内潜伏期,外潜伏期,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1. 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2. 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电镜下MP感染的RBC和裂殖子的释出(人卫版本科教材),疟疾病症 典型症状:周期性寒战、高热(T:39-40 )、出汗, 每次发作时间 610h。热 型:即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P.v、P.o 48h P.f3648h,渐不规则P.m72h贫 血:A. 与RBC大量直接破坏有关。 B. 脾亢,脾肿大 、

5、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26 倍大,巨噬细胞增多,吞噬增强 。 C. 骨髓中RBC生成障碍。 D. 自身免疫破坏RBC。,发烧,发烧,裂体增殖,48h,隔日,PV热型与原虫发育的关系,海南省琼中县儿童因疟疾引起的脾脏肿大(人卫版本科教材),疟原虫营养代谢 胞饮、吞噬摄取营养 蛋白质:氨基酸来自血红蛋白、血浆RBC珠蛋白+血红素疟色素(R除外各期 消化分解Hb后的最终产物 ) 能量: 葡萄糖来自血浆,但要利用RBC 中的G6PD缺乏G6PD的病人对疟原虫有选择抗性,疟原虫的寿命,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寿命,恶性疟原虫约1年,其中大部分只活到68个月;间日疟原虫为1年半至3 年,不超过4年。人体免疫

6、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感染后的疟疾病程。,疟原虫的形态与镜检技术1. 形 态人体 疟原虫的基本构造:胞核、胞质和包膜疟原虫形态检查三要素:胞核、胞质和虐色素胞 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有时因胞浆厚密或染色深蓝,使核呈暗红或紫红色。胞 质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疟色素 不着色,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

7、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小杆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色素呈块状,黑褐色;三日疟原虫的色素呈砂粒状,深褐色;卵形疟原虫的色素与间日疟原虫相似。疟色素在虫体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块。,各期疟原虫形态比较英文缩写代号:MP疟原虫P. v间日疟原虫P.f 恶性疟原虫P.m 三日疟原虫P.o 卵形疟原虫R 环状体(小滋养体)T 大滋养体S 裂殖体G 配子体P.f的T、S主要在皮下、脂肪和内脏微血管中发育, G成熟后,约在无性体出现后710天才见于外周血液中。因此,通常外周血检查只见到R和G这两期的P.f,这是鉴别P.v、P.f的要点之一。,被疟原虫寄生的RBC变化 虫种 RBC大小 RBC颜色间日疟 胀大 变

8、淡 恶性疟 正常或缩小 正常,薄血膜中 P.v 的形态环状体(P.v.R),P.v.R,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P.v.R,大滋养体(P.v.T),经810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出伪足。 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 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并出现数量较多,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成熟裂殖体(P.v.S),红细胞: 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大 小: 个体较大。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 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色 素: 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P.v.S,实体标本镜检形态(吉氏染色),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P.

9、v.G),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P.v.G),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 疟色素分散,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P.V雄配子体,P.V雌配子体,实体标本镜检形态(吉氏染色),P.V.G的雌雄实体,间日疟大滋养体(T)与配子体(G)的区别,T G 虫体: 较小 较大 胞浆: 边缘不规则可见空泡 边缘规则无空泡 核: 较小、不规则 较大有不染色带 色素: 较少、分布不匀, 色素分布均匀,T,G,薄血膜中 P.f 的形态,虫体:约占RBC的1/5-1/6,环状。常见几个虫同时寄生在同一细胞

10、 核: 小致密规则、常见2个核 胞浆:纤细完整,P.f.R,P.f.G,P.f.G,疟原虫厚、薄血膜镜检的主要形态变异,薄血膜:原虫寄生在红细胞里,形态典型,易鉴别,但一般只用于教学和虫种鉴别. 厚血膜:经染色血红蛋白溶解,轮廓消失,但有时尚留下残骸的“影子”或点彩。 厚血膜由于细胞重迭,干燥缓慢,虫体形态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小滋养体和大滋养体变化就更大,常呈分号“;”和感叹号“!”状;飞鸟“.”、“V”状。而大滋养体空泡消失,胞浆断裂成块是它的特点。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虽然大、小滋养体形态千变万化,但只要掌握疟原虫的核、胞浆、色素三个要点是不难鉴别的。,厚血膜一般门诊须检查20

11、01000个油镜视野(相当于0.52.5l血量),才能确保镜检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通常的敏感性可达约1020个原虫/l血。由于厚血膜比薄血膜用血量大,涂布面积小,阳性检出率较高。查出疟原虫数是薄血膜的1525倍。因此,疟疾诊断性镜检应以检查厚血膜为主。均应查完整个厚血膜,未查见疟原虫则判为阴性。,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厚血膜集中视野,各种不同时期疟原虫形态的比较,薄血膜,P.v.R P.f.R 大小:约占RBC的1/3 约占RBC的1/5 部位:RBC里少见多个虫同时寄生 RBC的边缘 、常见多个虫同时寄生 核: 大、较松、两核少见 小、致密、两核多见 胞浆:较粗、不规则 纤细、规则,P.v

12、.R 对 比 P.f.R,厚血膜,厚血膜,P.v.G 对 比 P.f.G,血片中的PC、杂质,注意杂质与疟原虫的区分,P C,杂质,镜 检 技 术,1. 采血时间:P.v 发作后10小时内采血,各期(R、T、S、G)疟原虫均可查见。P.f 发作时采血可查到 R;发作后10天左右采血可查见 G。 2. 厚薄片的制作:厚血膜取约4ul血液置于玻片合适位置上,用推片一角由里向外旋转2-4圈,涂成直径0.8-1厘米大小的圆形均匀血膜。薄血膜取约1ul血液置于玻片合适位置上,推成宽2厘米、长2.5厘米的血膜。同片可制作两个厚血膜,一个薄血膜(见下图)。玻片头可粘 贴患者信 息,亦可在薄片头以铅笔写上患者

13、姓名、编码等。,3. 染色(1)首先晾干血片,以甲醇或无水酒精固定薄血膜。应用 吉氏染色法,每张玻片约需染液1ml。(2)配制染色工作液:1ml清洁水(Ph7.0-7.2)+1-2滴吉氏原液/血片,混匀。须现配现用。(3)将配好的吉氏染液滴入血片,并均匀分布染色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轻轻将染液冲洗干净,晾干待检。4. 镜检 (1)一般只查厚片,薄片仅作为疟原虫分类参考和编号用。(2)可先以油镜头配合5X低倍目镜镜检,有疑问时可调换10X目镜进行 观察。(3)检查时应从厚血膜的上缘开始,按下图示意的顺序方向,视野稍叠视野地查完整个血膜。,厚血膜镜检示意图,5. 结果报告,阴性:报告“未查到M

14、P”阳性:报告“查到XXXMP”厚血膜疟原虫镜检“记号”报告法:全血膜同种同期疟原虫10个以内均记实际数,10个以上但还不到平均1个/视野则记为“少”。报告格式如P.v.T . S . G , P.f. R . G 。平均每个视野同种同期疟原虫:1-5个 “+” 如P.f.R 6-10个“+” 如P.f.R10-100 个“+” 如P.v.R. G 100个以上“+” 如P.f.R注 意:A.抗凝血制作的血片其粘附力差,染色冲洗易于脱落,可 先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后,再制作厚、薄片。B.油镜与玻片的清洗:加清洗液(7份乙醚3份无水乙醇)适量,用搽镜纸吸去。,少,3,1,少,2,+,+,+,+,+,P.V 与 P.f 鉴别报告,1、当血膜中发现环状体时,且数量较多,环纤细,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间日疟的其他期原虫,如无可判定为恶性疟。2、当血膜中发现间日疟原虫时,此时应注意观察全血膜有无恶性疟的配子体,如无可判为间日疟,如有可判为此两型疟原虫混合感染。3、当全血膜中出现少数环状体时,且形态不典型,则最好间隔数小时后再取血检查,如此时无间日疟则可判为定恶性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