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80145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精神护理(心理过程与个性)(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个性,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人格障碍 2熟悉意志过程、个性的概念和特征 3掌握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4掌握个性的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意识,第一节:心理过程,概念:感觉(Sensation)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认知初级阶段),分类: 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信息作用并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信息,反映自身位置、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属性。,一、认知过程感觉,感觉的意义,1.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是认知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感觉获得材料,在感觉的基础

2、上产生的。,2.是维持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试验,贝克斯顿、海伦和斯科特在1954年首次报告了感觉剥夺的试验结果。试验中,要求被试者安静的躺在试验室的一张舒服的床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东西;两只手戴上手套。吃喝都由主试事先安排好,不用被试移动手脚。实验开始,被试者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的寻找刺激,他们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试验中被试每天可得20美元报酬。但即使这样,也难以让他们在试验中按实验要求坚持2-3天以上。 该试验说明,外面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十分必要。,

3、感受性: 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LOREM IPSUM,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指某种感觉消失后由其他感觉来补弥,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心理活动的发生。 常见: 颜色温度觉 红、橙、黄温暖 蓝、青、紫寒冷,当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并能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电影电视就是利用的感觉后像,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一、认知过程

4、知觉,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01.知觉的特征选择性,02.知觉的特征整体性,03.知觉的特征理解性,04.知觉的特征恒常性,错 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一、认知过程记忆,形象记忆,短时记忆,词语逻辑记忆,瞬时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长时记忆,按照记忆的内容分,按照记忆的保持时间分,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和提取。,分类:,记忆的过程,遗忘,(forgetting):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再认或回忆有错误。,三种记忆类型关系图,一、认知过程思维,概念: 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应,是认识

5、过程的高级阶段。,特性: 间接性 概括性,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活动的凭借物分类: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思维的支柱 。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凭借物。 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凭借物的思维 。 根据探索目标的方向分类: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创新程度分类: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0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根据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去认识同一类所有事物。,02比较,比较:是把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点。,0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部分或特征。 综合: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特征组合为整体。,思维的

6、过程,概念: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 1、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2、有意想象-是依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 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一、认知过程想象,注意概念: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大特点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一、认知过程注意,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品质,第一节:心理过程,二、情绪、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的分类,1.原始情绪(喜、怒、哀、惧),快乐 愤怒 悲哀 恐惧,2.情绪状态,(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

7、的情绪状态。 (2)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情绪紧张状态。,3、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自我放松 自我安慰暗示 适时转移和升华 适当宣泄 恰当幽默,三、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 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困难有内外两种: 内部困难 指人在行动时内心所发生的相反愿望的干扰。 外部困难 指来自客观条件方面的干扰。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二是制止,意志的品质及培养,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所

8、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个性,第二节 个性(人格),概念,个性(personality)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态度体验及行为的积极性上,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一、 个性的概念和特征,整体性,01,稳定性,02,独特性,03,社会性,04,个性的特征:,这些个性鲜明的

9、人物形象有其风格迥异的人格特征,二、个性倾向性,人格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也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仰和价值观等。其中,需要是人格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人格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是人格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人格心理的核心,它指导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一)需要,1.概念: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2.分类: a.按需要的起源分类: 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b.按

10、需要的对象分类: 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需要的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理论是在1943年由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而各种需要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他把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按照它们的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二)动机,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既外部刺激)。,分类,激发功能:即引发人开始进行某一行动。,1,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指向一定目标,进行行动。,2,维

11、持功能:保持行动持续进行。,3,调节功能:调节个体行动的强度、时间、方向,使得行动能够达标。,4,2动机的功能,动机冲突的三种类型: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3.动机冲突,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三)挫折,挫折的原因: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影响挫折承受能力的因素:,三、个性的心理特征,(一) 能力 能力指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人格心理特征是指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1).能力的分类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

12、能力是指各种活动都需要有一些共同能力。 包括: 观察力(指观察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度等) 思维力(指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语言能力(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流畅性等) 记忆力(包括记忆的速度,广度,准确性,持久性等)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些专业或特殊职业所必须的能力。,(2).能力的个体差异 。可有类型、早晚和发展水平的差异。 a.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认识过程中那些稳定的心理品质上。如在知觉能力方面,有的人对细节感知清晰,属分析性;有的人属于综合型,其知觉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常忽略细节方面。,b.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有的人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能力或在某一方面的优异才能,叫“

13、早慧”或超常儿童。有的人其优异才能表现得比较晚,甚至到了晚年才表现出来,称为“大器晚成”。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如智商是200分制,90110分者属正常智力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40分以上者称天才。分数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者为智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唐代诗人白居易一岁开始认字,五岁开始作诗,九岁就能精通音韵,而齐白石四十多岁才展露绘画才能 。,(二).气质,气质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点的总和。 活动动力是指: 1、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 2、心理活动的强度, 3、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 气质与遗传有关,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种

14、气质。这种心理活动动力特征上的差异使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蒙上了个人色彩。,(1).气质特征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下列几个心理特征: 1、先天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2).气质类型 气质体液学说: 气质现象最早是由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首先描述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根据在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类型,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polov)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并结合日常观察,发现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三种特性: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

15、、均衡性、灵活性。 根据这三种特性不同的结合,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两者的对应关系及表现特征如表所示:,气质类型类型及主要表现特征,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高级活动神经类型,行为表现,强,强,强,弱,不平衡,平衡,平衡,不平衡,灵活,不灵活,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易冲动,办事粗心,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易冲动,自制力差,活泼好动,言行敏捷,待人热情,粗心浮躁,兴趣多变,动作稳而慢,善忍耐,固执拘谨。情感不外漏,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稳定,敏感,孤僻,多虑,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抑郁质类型,(三).性格 性

16、格是指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如一个人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热情奔放、豪爽无拘、坚毅果断、见义勇为等。这种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就是他的性格特征。而那些在个体生活中偶然的、暂时的表现不能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1).性格特征 a.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人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如热情诚实、冷淡虚伪等。二是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态度特征,如勤奋与懒惰。三是对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谦虚与骄傲等。,b.意志特征。 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调节方面的个人特征。,c.情绪特征。 是指人的情绪活动对其他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情绪的有意识的控制特点。,d.理智特征。 是指人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的性格特征。,(2).性格类型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