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0129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课件新人教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改革,第十五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世界现代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 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 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滞胀”时期 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 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 ”。,国家干预,混合经济,易错易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

2、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 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5)评价 使穷人受惠不少,对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社会稳定,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

3、a.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的发展。 c.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地位: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评价 a.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b.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社会生产力,(2)“新经济”的出现 原因 a.美国努力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b.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 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意义: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信息技术,图示构史 美国的“新经济”,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

4、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迷信。,(2)内容 农业 a.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 c.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 a.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 b.给企业部分权利。 c.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 。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对其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自主权,物质利益,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苏联社会混乱。 (2)内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的 。 运用 ,刺激企

5、业改进经营管理。 (3)结果 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经营自主权,经济手段,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 (2)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以 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标。 调整 。 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指导性计划,所有制结构,(3)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把改革重点转向 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6、政治,易错提醒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7、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 (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历史解释,2.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 (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史料实证,分析材料,以法国为例找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体现。 材料 以政府开支或

8、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主要信息:,材料显示二战后法国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是: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制定国家

9、的计划,推行部分经济领域国有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不同的。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而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答案,(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直通高考 学会审选择题,弄清题意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

10、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切入点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面临“滞胀”的困境,题干材料内容实际上是美国解决经济“滞胀”的举措。 技巧运用 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这与尼克松政府的目的正好相反,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实际上还是地方政府在干预经济,并非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排除。,难点辨析 本题容易错选B项。尼克松虽然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实际上是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各州和地方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以解

11、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 答案正解 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以解决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的问题,即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选A项。,(2016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

12、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选择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答题思路 (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参考答案 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考点二 “减速脱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1.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历史解释,2.二战后苏联

13、改革的缺陷 (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 (2)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3)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分析论证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 史料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

14、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史料实证,提示: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与面临的任务去分析。 论证:,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非常落后。尽管当时苏联在民主、民生、民权等方面存在着弊端,但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这一点使发展中

15、国家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发展的道路。,答案,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必然性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 发现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与斯大林主义的不同认知。 命题角度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赫鲁晓夫改革的经验教训。,命题材料源,2.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突出领域农业问题 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

16、%,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 学者陈义初 发现问题 材料中重视农业的信息反而说明了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命题角度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3.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发现问题 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命题角度 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实质;经济改革与指导思想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