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99677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农业大学变态心理学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教学课件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鮑远仕主讲,(一)什么是变态心理,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 心理统计学显示,人群中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间的正常水平,少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可能偏离大多数人的水平,如果这种偏离超过了统计学上的标准,那么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就被视为变态。,那么人的心理既有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非正常状态,即变态,也有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非正常状态,如极端的心理健康,只是对后者我们习惯不把它称为变态而已。 所以,对变态心理的概念,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心理健康水平的

2、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心理是否变态,常常要由社会文化来决定: 我国封建社会里女人要缠足,清朝男人要留长发辫。时至今日,如果再有人表现这些行为,就要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 喜着异性服装,在西方称为“异装癖”,是一种病态。而我国古代发生的女扮男装抵御外敌的女性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某些西方国家中,同性恋被认作合法。 可见,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行为常模,人们对心理变态有着不同的判断。,变态?!,还有一点应注意,虽然心理变态的人常有明显偏离社会常模的行为,但不能认为行为违反社会常模的人都是“有病”。例如那些强奸犯、凶杀犯的行为也是违反社会常模,但他们不

3、是病人。 心理变态是因为“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罪犯则并非是因为“没有能力”这样做,故应与心理障碍的病人严加区别。,(二)变态心理的类别,变态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各国都有自己的心理疾病的分类体系或方案。,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001年)(CCMD-3) 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994年)(DSM-)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1992年)(ICD-10),CCMD-3 精神障碍分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

4、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神经症;,CCMD-3 精神障碍分类,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与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三)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简要,1、精神病,属于重度的心理异常,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具有重度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破裂、妄想、情绪情感的极端不稳定等。 社会适应能力丧失,从专门的工作、技能到一般的人际交往和饮食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1、精

5、神病,明显的人格改变,即心理异常者与他们以往的人格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原来很勤劳、有条理的人可能变得懒散、不修边幅;原来热情、善良的人可能变得冷漠、孤独等。 没有自知力。这是重精神病人的显著特点,也是区别于其它心理异常的重要特点。严重心理异常的人尽管存在严重的精神病症状,以及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和人格改变,但他们对这些问题并无批判力,不认为自己存在任何障碍,因此不会主动求医。,2、神经症,属于中度的心理异常,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病、神经衰弱等。 有中度的精神症状,包括易激惹、紧张焦虑、恐惧和忧郁等不良情绪,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或癔病性表现如发作性痉挛

6、、抽搐、肤觉消失等。,2、神经症,部分社会适应不良,包括社会工作过程中负担加重,日常人际关系紧张等。 部分的人格改变。这种变化会因人而异,虽然不如严重的心理异常那样严重,但仍会对心理异常者有明显的影响。 有自知力。与严重的心理异常不同,这类心理障碍者对自己的心理异常有批判力,并且一般能主动求治。,3、适应障碍,属于轻度的心理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和日常生活中的适应不良等。 有轻度到中度的情绪困扰和行为紊乱,包括情绪的紧张不安、害怕恐惧、低落消沉以及行为的退缩、反常等,但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半年。 部分社会适应不良,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无明显的人格改变。 有自知力。,4、心身障碍,属于

7、心身交互作用的心理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神经性厌食等。 症状以躯体疾病为主,具有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但其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身障碍的种类与个体的性格类型和行为方式关联明显。 有自知力,治疗应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5、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回避性人格障碍、癔病性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性变态等。 从青春期或儿童期发展起来的持续存在的人格偏离,主要表现为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适应不良,但思维和智能并无异常。,5、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由于人格的偏离正常,其后果往往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进而影响其

8、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部分人格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个性上的偏差所导致的人际后果,反而敌意社会和他人。,6、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包括脑部器质性损害所致的心理异常; 大脑发育不全时的心理异常; 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特点:所有的心理症状都是继发于大脑或躯体的疾病与缺陷,即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学因素所致,治疗主要应解决原发的病因为主。,7、儿童少年期心理障碍,包括儿童特异性行为异常(如遗尿症、抽动症、夜惊、咬指甲、多动症等)、儿童神经症、儿童精神病、婴儿孤独症等。 这类异常主要发生在儿童少年期,其症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即使是与成人同名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其表

9、现、原因、治疗和预后都与成人不完全相同。,8、其它,包括某些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如药物所致心理异常、气功偏差性精神障碍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以及中毒所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另外,自杀既是社会问题,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也属于变态心理学范畴。,(四)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1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或自己不能自我控制某些行为,从而寻找医生的帮助。 2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来判别正常和异常。这种标准应用普遍,但常因人而异,主观性较大。,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人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人依照

10、社会生活的要求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他的行为是符合社会的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这里正常或异常首先是与社会常态的比较而言的,因此,也可以说这一标准是根据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人完善的顺应为出发点。 当然,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是受时间、地点、习俗和文化等条件影响的,因此这一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以此来进行判别也会有差异性。,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有些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常态人身上是一定不存在的,若在某些人身上发现这些致病因素或疾病的症状,则被判别为异常, 物理化学检查、心理生理测验等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标准比较客观,但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因为不少心理障碍并没有明显可查的生

11、物学病因,而且,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身机能的障碍。,4,统计学标准,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它是以全体人群中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数的分配为依据的。 在取大样本统计中,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多为常态分布,居中间的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 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为正常或异常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 这里,异常是相对而言的,其程度要根据其与全体的平均差异来确定。这种判别标准也是较为客观的,并可以在不少情况下采用。 有些行为的分布不一定是常态曲线,所以此标准也有一定的限制。,在心理异常的判别上,实难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客观而又一致的标准。,但这并不是说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就无法鉴别了。 在患严重精神障碍时,所有的标准都是适用的,但在临界状态(边缘状态)时,哪一种标准都难以判定。 心理行为从正常范围过渡到异常范围会有许多细微的变化,而到了一定的阶段是会有突变的,这必须通过量与质的辩证关系的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的。接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