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9718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12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ppt课件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定义(abm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研究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尚未找到大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变态心理现象暂时地称称之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DCI-10,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以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 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 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 研究

2、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思维的器官,精 神异常是一种病,是可以治疗的,进而提出体液病理学说; 并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 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17世纪):此阶段医学为神学和宗教所垄断,精神病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认识大大后退。, 近代史阶段(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对精神病学的影响为主要特征,由于工业革

3、命的高潮到来,科学快速进步,迷信受到巨大打击,医学摆脱了中世纪唯心主义及神学的束缚,精神病学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精神病真正被看作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被看作是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比奈尔,法国第一位“疯人院”院长,废除约束;对精神症状进行研究,发现了错觉与幻觉的区别;对环性精神病等进行描述,对麻痹性痴呆进行临床和病理研究。, 现代史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包括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发展,以及大量临床资料的积累,推动了精神病学的发展。代表人物: 德国学者克雷丕林(Kraepelin)。提出临床疾病分类原则;独立疾病单元原则;早发性痴呆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命名。,

4、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的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人们意识不到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 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正进行着 性冲动(广义和狭义的)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 (1)潜意识本能论 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人格结构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个体的人格结构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 (3)焦虑论 (4)防御论 (5)力必多发展论 口欲期(0-1岁) 肛门期(1-3岁) 生殖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 潜伏期(6-12岁) 生殖期(1

5、3-),意识的三种水平与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图,快乐原则,道德原则,现实原则,(二)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类型说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原因 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出现了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例:神经衰弱和癔症,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和意志过程薄弱;后者的特征是抑制过程占优势和兴奋过程薄弱。 行为主义思路的特点 由动物实验结果推测人类心理,再以人类行为表现的实验对比动物实验 其他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班图拉,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如果某一行为反复得到奖励,它就会频繁重复;反之若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不会频繁发生,以致逐渐消失。 人类行为大多是由行为后果所决

6、定的,社会学习,班图拉,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型,1、对心理异常的基本观点: 原因:潜能受阻,自我趋于完善的特征受阻无法实现(潜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异常的基本表现:存在焦虑(责任与自由选择的冲突,又称为基本焦虑) 存在个体有选择自身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与独立性 责任个体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因此,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症状。,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

7、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心理的正面:即正常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保障人作为生物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异常心理失去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有关正常与异常心理活

8、动的评价,在实际操作中,人们从不同的学科基础出发,其标准各不相同。,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常识性的区分 非标准化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 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渡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2 非标准化的区分,依据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进行区分 统计学角度:以某种正常心理活动为常摸,假如偏移改常摸可视为异常; 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种文化习俗的偏离; 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

9、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3 标准化的区分,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四条标准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统计学标准: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内省经验标准:一是当事人的内心体验(内省)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4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

10、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构成,心理过程认知:感觉 知觉 思维 注意 记忆 智能情感:情绪 心境 激情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意志:动机 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个性特征:能力 气质 性格(自我),主要心理障碍症状的类型,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幻觉 思维障碍:妄想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低落、高涨、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迟钝、淡漠、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脆弱、易激惹、欣快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 精神运动性

11、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1 感知障碍 2 思维障碍 3 注意障碍 4 记忆障碍 5 智能障碍 6 自知力障碍,1 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者 感觉减退: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者 内感性不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症者。,(2) 知觉障碍 错觉: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幻味、内脏幻觉,A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

12、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B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 功能性幻觉: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其幻觉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为同一感受器的活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气功偏差等 思维鸣响:表现为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多见于应激相关障碍; 入睡前幻觉: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多见酒精中毒者或谵妄状态。,(3)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显大症,视

13、物显小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非真实感:觉得周围事物象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多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窥视症: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摸样发生了变化。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思 维 障 碍,思维 形式 障碍,思维 内容 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赘述、象征 新作与倒错,思维云集与插入,思维松弛与散漫,思维奔逸与迟缓,1、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联想增多、加快(随境转移、音联、意联)eg.朝即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的家门是坐北朝南的,朝字上下有两个

14、十字,中间有个日字,子曰,学而时习之,朝字左半有日字,右半有月字,两字合起来念明,光明黑暗,开灯关灯,电灯管儿灯朝中方,四方形,三角形,几何面,方的圆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思维迟缓联想抑制、变慢患者言语迟缓,语量减少,反应迟缓。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常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联想减少,词汇贫乏 沉默少语,言语空洞,回答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 (4)思维松弛或散漫-联想松散,缺乏主题 答非所问,让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严重时发展成为破裂性思维 问:你在哪里工作? 答:这是多余的问题,卫星照在太阳上,太阳光反射到玻璃上,跟着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问:你近来好吗? 答:我不是坏人,家中没有房

15、产,计算机病毒是谁捣的鬼,我想回家。,(5)破裂性思维 意识清楚,但思维联想过程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 (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 意识清楚,但思维内容缺乏必要的意义上的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甚至个别词句间亦缺乏应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无主题可言 (7)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无明显干 扰,思维突然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开始说话,但话的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有不属于自己,不受自己控制的思维突然大量出现,似被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9)思维云集 亦称强制性思维,是一种不受患者意志支配的思潮,强制性

16、地大量涌现在患者脑中,内容杂乱、无意义、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强制性思维 vs.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处于强制性思维状态时,感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的意愿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 患者处于思维插入或被夺状态时,患者感到还有属于自己且受自己意愿控制的思维活动;,(10)病理性赘述 问:你们工厂几点上班? 答:我每天七点起床,洗脸,漱口,到厂对面的锅炉房打水,那里的开水很热,锅炉房有值班的老头,六十岁了,他有一个孩子,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孩子的妈妈常来,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放着吃的东西,我打开水时碰见过她 (11)病理性象征思维 用一些普通概念、词语或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无法理解的意义 如病人反穿衣服,表明自己表里一致,(12)语词新作 通过概念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拼凑出来的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意义。 如“犭市”代表狼心狗肺;“%”代表离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