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96787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ppt培训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医药学校,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一)社会、行业背景 医药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及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加快,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国内医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了国内医药行业集中度及行业竞争的层次。 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型向技能型的方向转化。 新教学模式的尝试: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融会在一起。,一、研究背景,(二)职教的课程与普通课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定向性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定向于特定的职业或职业群的。 即使是职业教育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也要求它体现出一定的职业性。如汽车英语、商业英语等课程就是如此。

2、2、适应性 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能适应这种变化,根据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3、整合性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整合学生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运用; 整合学术知识与应用知识; 整合校内与校外的课程资源; 4、双重性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依两个标准进行:校内成功标准和校外成功标准。 校内成功标准是指判断学生成功与否,主要看实际操作能力。 校外成功标准要求学生在劳动世界中证明自己的成功,主要指标包括技术水平、职业生存能力、求职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校内成功标准和校外成功标准相比,校外成功标准是主要

3、的。,一、研究背景,(三)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 1、无分数线限制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中等职业学校整体规模大幅度萎缩,学生的入学考分比以前低了许多。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中职招生划定的分数线2005年为270分、2006年为300分,2007年为300分,这个分数是比较低的。 2、传统的学科式的教学已到了无法实施的程度,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3、但这并不说明学生没有接受实践教学的能力。因此,对现有的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成为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一、研究背景,(四)差异和矛盾 1、类型 地区发展的差异 学校水准的差异 教师能力的差异 学生个性的差异 2、矛盾传统的单一的课程去面对客观上存在着

4、这么多差异 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 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为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并体现全面素质教育,打破学科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索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案,坚持从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转变的改革方向 对于学校课程的整合,突破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技能的操作与实践为主线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主干课程结构,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

5、和有效,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二、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企业的需求,满足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提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开发实践教学模块,编写模块化教学教材,使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融会在一起。,能力观,结构观,过程观,情景观,构成要素,用能力取代知识作为设计课程的基础,不仅关注知识,更关注知识的结构,课程结构来源于对工作过程的分解,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展开教学,二、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课程:尽可能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充分调动了

6、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 学生: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 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二、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三、研究目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需求,满足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提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开发实践教学模块,编写模块化教学教材,使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融会在一起。 改变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两张皮”的现象,开发实践技能培训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促使

7、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实践教学的水平,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四、研究步骤,(一)加强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与管理 硬件建设:我校把实训基地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学校在上海市教委、上药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在2006年9月建设完成了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式实训中心,它是上海目前唯一的能够进行GMP现场教学的场所,其中包括原料药实训基地、中药制药实训基地、生物制药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基地、药物检验实训基地、药品物流实训基地等,它可以满足校内及同类学校学生的教学与实训要求,为教师的教研提供硬件设施

8、,还为上海医药企业员工提供现代化生产的岗前技能培训,还能与劳动部门、行业合作,进行专业技能资格鉴定。,四、研究步骤,(一)加强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与管理 软件开发与管理: 以制药企业GMP的要求实施实训中心的设备管理,并编制设备的相关资料,不断丰富教学资料,加大实训基地软件建设的力度。 同时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仿真软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的素材库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实训内容的开发,使教学内容真正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及共享性。,四、研究步骤,(二)课程开发模式 “实践审议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是一种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课程开发模式,它要随

9、着课程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课程专家仅仅是课程开发的指导者 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它使得课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课程。 不仅教师在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发出真正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四、研究步骤,(三)课题组的组成 一是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工作指导小组。 二是由行业中的专家组成的工作任务开发工作小组。 三是由三个学校上海市医药学校、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广州市医药学校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四、研究步骤,(四)过程与步骤: 调研 实践技能的开发 课程的整合 课程模块的实施 教材的编写 总结 教材的改进 新一轮教材,企业调研,遴选医

10、药企业,调研药剂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生的调研,表1 03级药剂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方式问卷调查数据概要,学生的调研,表2 03级药剂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方式问卷调查数据概要,教师的调研:,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基础逐年下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厌学”现象严重,当前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纯理论的知识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对于操作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非常感兴趣,上课的纪律也很好,教学效果明显高于理论课的教学。,能力标准课程目标目标单元学习模块,药用化学基础的改革 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原有的课程体系上,按新的课程体系即以技能的操作与实践为主线结合项目组

11、织编排教学内容。 能力标准课程目标目标单元学习模块,能力标准课程目标目标单元学习模块,能力标准是按照职业领域与能力水平的划分,对胜任职业岗位或职业角色所需的职业能力的明确陈述,它是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切地说,它是一个“职业”范畴的概念; 课程目标则是描述学习者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它是课程设计的起点,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教育”范畴的概念。 能力标准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基础,但是能力标准并不能代替课程目标 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能力标准的开发过程,只不过二者各自指向不同的目的: 能力标准更多的关心从业者在工作现场的操作表现,而课程目标则是更多

12、地与学习或培训情境相联系。,能力标准课程目标目标单元学习模块,课程设计的下一步,也不是针对课程目标一一设计课程,而是要将这些课程目标进行选择、组合和排序,以构成目标单元(或称目标组块),从而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块。 课程目标的选择、组合和排序,不仅可以避免课程目标之间的相互重叠,减少课程目标的总量;也使其顺序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构建一种整合性的课程,避免知识、技能与态度等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整合,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弱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 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

13、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强调活动的完整性。 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技能的操作与实践为主线结合项目来组织教材; 课程整合的原则是“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以宽泛、够用为宗旨。,课程模块的实施,(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 需要分析 总体目标 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保障措施 课时设置等内容。,课程模块的实施,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 课程类型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活动安排 评价方式 课后反思等。,课程模块的实施,(2)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 专业

14、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缺的因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课程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课程模块的实施,(3)师资培训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

15、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教材的编写,(4)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校的校本教材是一些规格一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学习单元对应某一技能或知识的培训材料, 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某一模块内所有的技能,并达到职业技能标准。 每一学习单元均由可测量行为术语表述的学习目标开始,以自我测试结束。表述包括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什么工作、达到什么标准(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的精度和数量),即目标包含活动、条件、标准三要素;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化。,教材的编写,其中应注重的是:

16、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抓手 要贴近学生经验,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生活价值。 拓展化学的视野,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重视基础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 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五、教学的成效,1、教材模块化教学。 打破了学科界限,淡化了学科意识,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在2004年完成校本教材药用化学基础的编写。 在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编写时,作为统编教材在2005年8月由化学工业出版正式出版。 2007年1月,药用化学基础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

17、奖。,五、教学的成效,2、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 通过对03、04、05级学生的实践,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如图表。,表3 03、04、05级学生药用基础化学成绩统计,五、教学的成效,3、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 教师从多渠道提升了自身的内涵。 一是让教师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作为课题组的教师中,有50参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班的课程学习。 二是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聘请了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并在校内实训基地现场培训专业教师,使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目前,课题组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由原来的0发展为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