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79593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局部解剖学腹前外侧壁彭(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局部解剖学,第四章 腹部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一、层次 皮肤 较薄,皮纹横向,富弹性和延展性,可适应腹部膨隆。 除腹股沟附近以外,移动性大,有可供吻接的浅血管,可作皮瓣移植用。 皮肤感觉神经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皮神经节段性分布: 剑突平面 T6; 肋弓平面 T8; 脐平面 T10; 脐耻中点 T12; 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上方平面 L1。, 浅筋膜 较厚,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浅血管、浅淋巴管和皮神经。在下腹部明显分为两层: 1) Camper筋膜:浅层,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连,富含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2) Scarpa筋膜:深层,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样层,又称膜性层。此层在前正中线附

2、着于白线,两侧则向下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5 cm处附着于股部阔筋膜;在耻骨联合及耻骨结节之间向下连接阴囊肉膜,并与浅会阴筋膜(Colles筋膜)相延续。,Scarpa筋膜与腹前外侧壁肌层之间的间隙与会阴浅隙相交通。尿道球部断裂时,尿液渗到会阴浅隙,亦可蔓延到同侧的腹前外侧壁Scarpa筋膜的深面,但不能越过中线至对侧和进入股部。,1浅动脉: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分支,脐以下有较大的两条浅动脉。 腹壁浅动脉: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垂直上行于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腹壁浅动脉多数分为内、外侧两主支,经股动脉起点下方2.5 cm处向上作一垂线,线内侧为内侧支,外侧为外侧支。, 旋髂浅动

3、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5 cm起自股动脉的侧壁(可与腹壁浅动脉共干),在浅筋膜的浅、深两层之间,走向髂前上棘,分布于腹前外侧壁下外侧份。,2浅静脉 行于浅筋膜浅层内,行程方向与动脉相似,丰富,吻合成网,在脐区更多形成脐周静脉网。,回流: 脐以上静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或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脐以下静脉腹壁浅静脉或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 或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 附脐静脉肝门静脉:肝门静脉高压时,可形成脐周静脉曲张(海蛇头)。,3腹前外侧壁的浅淋巴管: 脐平面以上注入腋淋巴结; 脐平面以下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群; 肝圆韧带内的淋巴管,使腹壁淋巴管可注入肝门处结。, 肌层 腹

4、直肌、锥状肌:正中线两侧;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纤维方向各异,互相交叉排列。,1腹直肌 腹直肌: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有35条腱划,紧密地与腹直肌鞘前层愈着,在剑突至脐之间有3条,脐下1条。 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无愈着,易于分离。 腱划处有血管,手术时切开腱划应注意止血。 锥状肌:,2腹外斜肌 肌纤维自外上斜向内下方。 第9肋软骨至髂前上棘之间的弧形线上移行为腱膜,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以下完全为腱膜。 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腹直肌鞘的前层。 参与腹白线的构成。,腹外斜肌,腹外斜肌形成物: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 腹股沟管浅环(皮

5、下环):外侧脚、内侧脚、脚间纤维 反转韧带:,腹外斜肌,3腹内斜肌 上部纤维:外下向内上方斜行; 下部纤维:向下内方斜行。 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分成两层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层,然后止于(腹)白线。,腹内斜肌,4腹横肌 肌纤维自后外向前内横行,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有第7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及伴行的血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提睾肌,腹横肌,腹直肌鞘的后层: 腹股沟镰(联合腱/联合肌): 弓状下缘: 提睾肌:男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下部肌束共同形成。,提睾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横肌和腹直肌鞘深面,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向上连接膈下筋膜,向

6、下移行于髂筋膜和盆部筋膜。 上腹部:较薄弱,向下逐渐增厚,近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腹直肌鞘后层以及弓状线以下的部分较致密。 腹横筋膜与腹横肌结合疏松,但与腹直肌鞘后层紧密愈着,手术时常作为一层切开。 腹股沟管深环: 凹间韧带: 腹横筋膜在腹股沟管深环处随睾丸下降延续为精索内筋膜。, 腹膜外组织(腹膜外脂肪) 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上腹部薄弱,向下脂肪较多,将腹横筋膜与壁腹膜分隔,形成一潜在的腹膜外间隙,与后方的腹膜后间隙,盆部的腹膜外间隙(盆筋膜间隙)相延续。 通过腹膜外间隙可行膀胱、子宫、输尿管、腰交感干神经节等腹膜外手术。, 壁腹膜 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因上腹部腹横筋膜和

7、腹膜外组织均较薄弱,膈下腹膜与膈紧密愈着,由于受膈运动的影响,张力较大,上腹部切口缝合腹膜时极易撕裂,宜将其与腹直肌鞘的后层一起缝合。,脐以下腹前壁内面形成五条皱襞: 脐正中襞:脐至膀胱尖,内有脐正中韧带(脐尿管索); 脐内侧襞(左右各一):内有脐内侧韧带(脐动脉索); 脐外侧襞(腹壁下血管襞):内有腹壁下血管。,腹股沟外侧窝: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外侧的凹陷,正对 腹股沟管深环。 腹股沟内侧窝:正对腹股沟三角和腹股沟管浅环。 膀胱上窝:脐正中襞与脐内侧襞之间的陷凹。,1.血管 肋间后动脉、肋下 动脉: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腹壁下动脉,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腹壁下动脉:近腹股沟韧

8、带处起自髂外动脉,经深环内侧向脐走行,弓状线附近进入腹直肌鞘,与两条同名静脉伴行。,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与脐的连线。 临床作腹腔穿刺时,应在此连线的外上方进行,避免损伤该动脉。,旋髂深动脉:起自髂外动脉,沿腹股沟韧带外侧半的深面向外上方斜行至髂前上棘的稍内侧,至髂嵴上缘。 肌支:腹股沟韧带附近肌肉; 升支:(腹壁外侧动脉)至腹前外侧壁肌肉。,旋髂深动脉,旋髂深动脉升支,髂骨营养动脉:数条小支经髂嵴内唇进入髂骨,有同名静脉伴行。临床上作髂骨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时,常取旋髂深动脉作营养动脉。,2.神经: 第7-12对胸神经前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股支:股上部皮

9、肤 生殖支:分布于提睾肌和阴囊皮肤(或子宫圆韧带)。,生殖支,腹直肌鞘由3块扁肌的腱膜构成。前、后两层,在腹直肌外侧缘外侧相结合后呈半月形,称半月线。,二、局部结构,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脐下45 cm凸向上的弓形游离下缘,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下三块扁肌的腱膜均移行为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缺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接触。,半环线,腹白线和脐环:两侧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腱膜在前正中线相互交织而成,附于剑突和耻骨联合。上宽下窄,脐上宽约1 cm,坚韧少血管。 上腹部正中切口:出血少,可因供血不足而影响切口愈合。 下腹部正中切口:

10、腹直肌靠近,有肌肉加强,血供较充分,较少发生切口疝或创口哆开。 脐环:腹白线的腱膜纤维在脐处环绕脐形成。,(腹)白线,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向内下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约45 cm。男有精索,女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有两口和四壁:,两口:腹股沟管内口(深环/腹环) 腹股沟管外口(浅环/皮下环),四壁: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的纤维加强;,后壁:腹横筋膜,内1/3有腹股沟镰(联合腱)加强;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纤维共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腹股沟镰,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韧带,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

11、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 腹壁下动脉是腹股沟管深环与腹股沟三角的分界标志,也是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在手术中的鉴别标志。,三、睾丸下降与腹股沟(斜)疝的关系,在睾丸下降至阴囊后,如腹膜鞘突不闭锁,仍与腹膜腔相通,则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或交通性鞘膜积液。 由于右侧睾丸下降较左侧迟,腹膜鞘突闭锁也较迟,故腹股沟斜疝发生于右侧者较多。,旁正中切口:前正中线旁开2 cm处与正中线平行的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牵拉腹直肌至外侧、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右下腹部斜切口(McBurney切口):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与该线垂直的切口,上1/3在连线上方,下2/3在连线下方。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钝性分离)、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See you next ti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