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10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95884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血性疾病10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出血性疾病10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出血性疾病10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出血性疾病10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出血性疾病10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血性疾病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性疾病10(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血性疾病概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 王玲玲,由于机体止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壁或血小板异常)或凝血机能异常(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的自发性出血或轻伤后出血不止的临床现象,称为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概念,生理性止血过程,凝血机制正常凝血过程,“瀑布”机制血液凝固过程“模型”,血液凝固(Blood Clotting),出凝血平衡机制,抗凝系统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约占血浆生理性抗凝活性的75%,主要功能是灭活FXa及凝血酶。 肝素:主要作用为与AT-III结合,变构的ATIII与FXa或凝血酶以1:1结合成复合物,从而使之灭活。,抗凝系统

2、生理性抗凝物质,蛋白C系统(Protein C System):PC、PS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肝内合成。凝血酶-TM复合物裂解PC,产生APC,并以PS为辅因子,通过灭活因子V及VIII而发挥抗凝作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有直接抗Xa作用;在Ca+存在的条件下,有抗TF/FVIIa复合物的作用。,抗凝系统生理性抗凝物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出血性疾病分类,分 类,分 类,分 类,家族及遗传史 出血诱因、发生时间及过去出血情况 出血部位、程度及止血效果等 化学毒物、药物接触史 有无引起出血的疾病,如肝病、肾脏病等,病

3、史及体征,BT、束臂实验、PLT计数、 血块收缩实验、CT、PT、 APTT、TT等。,实验室检查筛选实验,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镜,血vWF,内皮素-1(ET-1)及TM测定等。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形态,平均体积,血小板功能,血小板相关抗体及TXB2 测定等。,实验室检查确诊实验,实验室检查确诊实验,抗凝异常: ATIII抗原及活性或TAT测定。 PC及相关因子测定。 因子VIII:C抗体测定。 狼疮抗凝物或心磷脂类抗凝因子测定。 纤溶异常: 3P实验, 血、尿FDP测定, D二聚体测定, PLG测定 t-PA测定。,实验室检查确诊实验,骨髓检查 蛋白质结构分析 氨基酸测序 基因分析 免疫病理学检

4、查等,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血友病患者膝关节出血,血友病患者膝部放射片显示严重的变形,典型的血友病显示巨大的软组织血肿和假性肿瘤外观,获得性者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如某些药物引起者应避免使用 肝病、肾疾病所致者应积极防治原发病 有些需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有些需避免使用抗凝药物遗传性者应防止外伤,尽量避免手术和注射等,防 治病因防治,补充血小板和(或)相关凝血因子 止血药物 收缩血管,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改善其通透性的药物,如安络血等 合成凝血因子所需药物,如VitK 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EACA)、止血芳酸(PAMBA)、止血环酸(AMCHA)等,可抑制纤溶酶生成,防 治止血治疗,止血药物 促进凝血因子释放的药物,如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 有促进血管内皮释放vWF,改善PLT粘附、聚集功能,并稳定血浆FVIII: C的作用,可提高FVIII:C水平; 局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等。,防 治止血治疗,局部处理:如局部加压等其他治疗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血浆置换 手术治疗:脾切除,防 治,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