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9549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1-2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 1-4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补充) 1-5 现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6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编码,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研究并制造了4004微处理器芯片。该芯片能同时处理4位二进制数,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每秒可进行6万次运算,成本约为200美元。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以它为核心组成的MCS-4计算机,标志了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微机概念: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微处理器作为核心,配以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

2、线所制造出的计算机。 划分阶段的标志:以字长和微处理器型号。,(1971-1973),(1974-1978),(1978-1981),(1983-1992),(1993后),特点: 1、速度越来越快。 2、容量越来越大。 3、功能越来越强。,1-2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 1、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计算机主要应用于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数值计算)。 2、数据处理 (信息处理)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速度快和精度高的特点来对数字信息进行加工。 3、工业控制 用单板微型计算机实现DDC级控制,用卫星计算机实现SCC级监督管理控制,用高档微型计算机实现SCC或低层MIS管理已屡见不鲜。

3、,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系统。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主要就是研究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智能机器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计算机学习等等。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系统。,1-3 微型计算机系统,一、微型计算机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 三、I/O设备和I/O接口 四、总线 五、单片机、单板机、 PC机,一、微型计算机,AB,DB,CB,CPU,存储器,I/O接口,外设,(微型

4、计算机组成框图),二、微型计算机系统,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1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置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例如,计算机的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底板(母板)、各类扩充板卡、机箱、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软盘、硬盘等都是计算机的硬件。,2 计算机软件系统指为运行、管理、应用、维护计算机所编制的所有程序及文档的总和。 依据功能的不同,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3 计算机分类,、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如CISC (复杂指令

5、集计算机)与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计算机;单处理机与多处理机(并行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计算机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1989年11月IEEE提出一个分类报告,它根据计算机在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考虑到计算机分类的演变过程和近期可能的发展趋势,把计算机分成大类:,、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主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4 计算机的性能评测,、CPU字长:指参与算术逻辑运算的操作数的二进制位数。 、主频:指CPU的时钟频率,微机运行的速度与主频有关。 、主存容量与速度:主存储器的速度用存取周期来衡量。 、硬盘存储器性能:主要技术指标

6、包括:存储容量、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数据传输速率。 、运算速度:微机每秒执行的指令条数。 、内核数目: (7)高速缓存:为了让数据存取的速度适应CPU的处理速度。,1、中央处理器的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加工和处理数据的功能部件。 功能:(1)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主要包括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与、或、非运算等。(2)暂时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和中间结果。,ALU,数据寄存器1#,数据寄存器2#,存储器,外设,AH AL,BH BL,CH CL,DH DL,SP,BP,DI,SI,通用寄存器,运算寄存器,ALU,标志,执行部分控制电路,1 2

7、 3 4 5 6,CS,DS,SS,ES,IP,内部寄存器,I/O控制电路,地址加法器,20位,16位,8位,指令队列缓冲器,外总线,执行部件,总线接口部件,8086CPU结构图,微处理器,控制器 控制和指挥计算机内各功能部件协同动作,完成计算机程序功能。 由程序计数器(IP)、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和时序信号发生器组成。 (1)程序计数器(IP):程序指令所在单元地址。 (2)指令寄存器(IR):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3)指令译码器(ID):将指令的操作码翻译成机器能识别的命令信号。 (4)时序信号发生器:根据指令译码器(ID)产生的命令信号产生具体的控制信号。,寄

8、存器陈列包括一组通用寄存器组和专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用于暂存参加运算的一个操作数,例如数据寄存器可以用来存放8位或16位的二进制操作数。这些操作数可以是参加操作的数据,操作的中间结果,也可以是操作数的地址,大部分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都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寄存器。专用寄存器通常有指令指针IP或程序计数器PC和堆栈指针SP等,2 存储器 功能: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内存(主存),外存(辅存),RAM,ROM,SRAM,DRAM,ROM,EPROM,E2PROM,软盘、硬盘、光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存储器分为两大类:主存储器(主存、内存)和辅助存储器(辅存、外存)。,、主存,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

9、(简称内存),它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的工作存储器,即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都必须存放在主存中。计算机工作时,所执行的指令及操作数都是从主存中取出的,处理的结果则存放入主存中。,计算机的主存由半导体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整个主存被划分成许多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相同的二进制位长度),区分各单元的方式是以一个不同的编号来标识每一个单元,这个编号称为地址。,目前主存常用两类存储器器件:RAM和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内容既允许存入(写)也允许取出(读),使用方便灵活,其缺点是切断机器电源时RAM中的信息会丢失。,ROM(

10、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存储器,其中存储的内容只能供反复读出,而不能重新写入,因此在ROM中存放的是固定不变的程序与数据,其优点是切断机器供电电源后,ROM中的信息仍然保留,不会改变(称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例BIOS),、辅存,计算机的辅存(外存)具有相当大的存储容量(几十MB几十GB)。主要采用磁表面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等设备组成。磁表面存储器还可分为磁盘和磁带两大类(软磁盘、硬盘)。,所有外存(辅存)的存储介质(盘片或磁带)都必须通过机电装置才能进行信息的存取操作,这些机电装置称为驱动器,例如软盘驱动器(软盘片插在其中读/写)、硬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磁带装在其中读/写)

11、和光盘驱动器(光盘片放在其中工作)等。,、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Input/Output)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界进行通信。,输入设备是指能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一般是指能从计算机系统中输出人可直接识别的信息的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等。,所有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的操作,是由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指令或输入/输出语句统一控制的。凡是从外部设备读出数据向内存写入的操作均称为输入操作;反之,凡是从内存读出数据送到外部设备的均称为输出操作。,三、I/O设备和I/O接口,I/O接口的功能及其组成,(1)速度的不匹配。 (2)信息格式的不匹配。 (

12、3) 信息类型与信号电平的不匹配。 (4)时序的不匹配。,微处理机通过接口与外设交换信息,(1)、I/O设备:微机配备的输入/输出设备(外设)。 标准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台):键盘和显示器(CRT)。,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2)、I/O接口:连接外设备和系统总线,完成信号转换、数据缓冲、与CPU进行信号联络等工作。 显示器卡:完成显示器与总线的连接。 声卡:完成声音的输入/输出。 网卡:完成网络数据的转换。 扫描卡:连接扫描仪到计算机。 调制解调器卡: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相互转换。 键盘接口、打印机接口等。 232接口:串

13、行数据接口。 USB接口:通用串行接口。,P微型计算机典型系统主板结构图,四、总线,总线(BUS)是连接计算机中CPU、内存、辅存、各种输入/输出控制部件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其相关的控制电路。它是计算机中用于在各部件间运载信息的公共线路。,总线分为内部总线、元件级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通常是指在CPU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交换信息用的总线。系统总线则指的是CPU、存储器与各类I/O设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总线。日常所说的总线一般都指系统总线。外部总线:是微机系统相互之间或微机系统与其他电子系统之间实现通讯连接的总线。,总线按其传输的信号分为 : 1数据总线DB(Data Bus)数据总

14、线用于CPU与其他部件之间传送信息,具有三态控制功能,且是双向的。 2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地址总线用于传送CPU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接口的地址信号。该总线为单向总线。16条地址线可访问 216 = 64 KB。 20条地址线可访问 220 = 1 MB。1K = 1024B 1M = 1024 KB 1G = 1024 MB 3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控制总线是连接CPU的控制部件和内存、I/O设备等,用来控制内存和I/O设备的全部工作。,控制总线的方向: 一部分是从CPU输出: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由CPU送到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其它

15、部件。如时钟信号、控制信号等。 另一部分是由系统中的部件产生,送往CPU,如:中断请求信号、总线请求信号(DMA)、状态信号。,总线的使用特点: 1、在某一时刻,只能由一个总线主控设备来控制总线,其它总线主控设备此时必须放弃对总线的控制。 2、在连接系统的各个设备中,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发送者发送信号,但可以有多个设备从总线上同时获得信号。 3、通过总线插槽与接口板连接。,微机系统结构示意图,常见微机系统总线主要参数表,ISA总线,PC机问世以来,最先推出的系统总线是 PC XT总线,该总线是早期 PC XT机的系统总线,共有62根信号线,其中数据线有8位(简称8位总线),地址线有20位,还有若

16、干控制信号线。80286问世之后,这种总线在内存寻址和数据位宽上不能适应286系统的要求,因此,一种新的16位系统总线PC AT总线(即ISA总线)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性能更好些的16位总线,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工控板),ISA总线概述,ISA总线是在 PC XT总线的基础上扩充而成,是在原62线的基础上再增加36根信号线,以适应 80286系统的要求。其扩充插槽的引脚也从原来的 62个增加到98个。扩充插槽分两部分。 前62脚(分A列:AlA31,和B列:B1B31),与PC XT总线插槽完全相同;36脚(分C列:C1C18,和D列:D1D18),为新增加的引脚,在两部分中间有一个横隔分开,适用于ISA总线插卡的插头也为 98芯,其中 62芯部分与36芯部分之间有一凹槽隔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